APP下载

艺术设计专业素描教学新模式初探

2018-01-01薛峰峰

关键词:肌理素描设计

薛峰峰

(蚌埠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安徽蚌埠233030)

近几年来,随着国内高校设计类专业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设计门类的不断细化,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及教材内容都亟待调整与改进,其中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学科设计素描的教学改革显得尤为重要。我国的设计素描教学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大多沿用绘画基础训练的教学方法,从几何形体到静物人像写生,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所得到的造型能力无法与设计专业接轨,导致学生们在今后的专业课学习时无所适从。设计基础的素描教学应有专业特性与培养目标,应从研究自然形态中获取敏锐的洞察力,从而超越表面的描摹,达到主动认识与创造,并把基础训练同专业设计联系起来,提高学生全面的造型能力,启发和引导他们创造性的理解艺术与设计的关系,掌握具象与抽象的造型语言表现规律,注重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和思维方式的训练。“让基础训练变的丰富生动起来,这种转变意味着设计素描不再把技法看成是素描训练的目的,不再把素描看成是写实绘画的基础,不再把造型看成是写实形象的模拟与塑造,而是通过训练将素描看作是认识造型的路径与角度。”[1]因此,艺术设计专业素描教学有必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可以将素描教学内容分成四个单元进行强化训练,按程序分别为自然形态的写生、自然形态的把握、人工形态的解析、抽象形态的表现。只有这样的教学改革,才能使学生理解艺术与设计的关系,把握具象与造型的表现规律,完成从艺术感知到科学思考的升华。

一、自然形态的写生

设计素描的教学启蒙应该是从20世纪初的德国包豪斯学院具有设计意义的素描课开始的,当时还无人提出“设计素描”这一具体概念,但包豪斯学院的灵魂人物伊顿把素描定义为:“除了对形态的形和明暗作正确写实描绘的传统外,那些能充分表现出作者意志的造型,不管它是抽象还是具象的训练,都应归于素描的范围,凡能成为艺术基础的造型活动都可称为素描。”[2]这一理论突破了传统的以写实、再现为主的教学模式,对设计素描教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不断启发学生,让他们了解设计素描不是训练技法的课程,而是不断剥离传统绘画要素,去掉偶然性效果后得到的最直观的具有秩序的画面感受的过程。

在写生道具的准备过程中,主要选择具有简洁几何之美的玻璃器皿、瓶罐,在摆放时大量堆积在桌面上,不刻意布置其位置及相互关系,让学生自由选择数量、构图,要求他们发挥想象,不再注重描绘光影、质感和黑白灰关系,让他们在心情愉悦、状态放松中去寻找画面的平衡,并建立画面的秩序。在绘制过程中不断提醒大家放弃传统程式素描的表达方式,明确指出研究的主体是对象的“形体”,要排除非本质元素的影响,例如光影不是结构的基本要素,固有色也是可以从形体中剥离的,表面肌理是不属于“形”的,在忽略了光影、固有色、肌理后画面呈现的才是形态的基本结构。

“结构素描”是认识事物外在与内部结构的基本方式,在经过前两次作业的铺垫后,让大家体悟到对结构的认识与表现不能仅仅停留在某一物体上,应当扩展到所有物体之间的结构关系,最后发展到整个画面的构架系统。在自主选择的数个瓶罐中,利用和谐统一的原理加以调整,从理性上加以分析。在自然生发的一些延长线、中轴线、辅助线的帮助下建立起明确的节奏秩序,让学生发现节奏、韵律、美感是可以通过理性处理得到的,并由此延伸联想到素描不再是描摹自然的真实而是追求绘画的真实,寻找物体在画面中更为紧凑的相互关系,从而在理性线索上更加接近抽象。例如,立体主义画家毕加索就常常在绘画过程中拆解和重构物象,然后重新布局,不断寻找的是画面上的本体规则。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做若干张结构分析草图,从数量上促使学生们从不同角度去观察静物,尽可能地发现摆放的瓶罐在节奏、张力、构架、形态等各个方面潜在的表现可能,需要学生深入观察、分析和感受对象。画什么不重要,怎样观看、怎样表达才是问题的根本。通过对瓶罐等物体进行各种性质的分析,从轮廓线以及形体的局部形状去分析变化,从而发现更多的造型要素,并且把绘画的过程由具象逐渐演变为抽象的描绘。

二、自然形态的把握

在第一阶段自由组合静物、剔除光影、肌理、黑白灰关系的基础上,利用网格为基础进行数理界定,进一步解除形态,从物象结构转化为画面结构,从自然空间转化为画面空间,离开原形,寻找画面里具有造型意义的抽象形态。在形态解析的过程中,利用各种辅助线有助于对空间性质在平面上的秩序把握。例如,中轴线、透视线、虚体线、剖面线、切线、轮廓线、延伸线等,表面上开放的轮廓实际上是相互联系的,形成种种分离、切割与重叠交错的形态关系,从而产生了内部张力更加紧密的构架造型。在此基础上运用简化原则,根据直观→知觉→主观创造的方式把物象结构转变为画面结构,把原型的具象升华为具有造型意义的抽象形态。一个物体简化到不能再减少的过程时,剩下的就是它的基本结构,而最基本的结构形态正是创造新造型的基础。例如,抽象大师蒙德里安在其系列作品《树》的创作过程中,不再把树木的具象描绘放在首要位置上,而是通过平面化的精简,将注意力集中在枝条形成的节奏张力以及对负形空间均衡处理上面,从而成就了他早期的著名作品《苹果树系列》。另外,艺术大师毕加索在其作品《牛》的创作中也遵循了由写实形态演化到最后抽象线条的创作规律,最后完成了具有符号意义的作品。另外,需要强调的是,画面分割后产生的正负形关系:通常意义上讲负形是不被占据的空间,是消极的存在,但是负形与整体相比较后同正形一样具有研究和利用价值。画面中的空白处显然就是我们要去好好利用的负形区域。中国传统绘画中常有大量留白,而在西方传统艺术以及现代绘画中,空白就不仅仅是背景,而是介入画面里的积极因素。

在对自然形态的研究中,超写实素描的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学生的写生过程中要求他们近距离、多角度观察与描写对象,从某一个局部开始深入刻画,极致表达自然物的外表形态,尽可能用感觉去接近描绘对象。在表现手法上要不择手段,选择适合的素描工具,采用综合手法如涂、抹、刻、刮的方式去塑造对象。“要坚决地把一样东西画到极致,首先要有一种坚忍不拔的精神,迎难而上的状态和挑战自身绘画极限的勇气,遇到困难时不能轻言放弃。有时我们会因静物的复杂产生困扰,在短暂的自我调整之后,要重整精神,一鼓作气把它拿下。”[3]尽管要求学生超写实的表现对象,但是每幅作品应体现出个人化、对造型的不同理解。通过这种训练可以避免以往写实素描在时间上的浪费,在短时间内使学生对自然物的表象有深刻的认识,同时在写实素描的训练中也会涉及抽象意味的表达。通过前面作业的训练,学生的自主造型意识也会在写实素描中逐渐呈现。

在写实素描的训练完成后,接下来要学习自然形态的内部结构分析。例如,洋葱、青椒的内部形状很有趣味性,可以取几种蔬果观看其剖面就会发现同一物体,它的内部结构与外部造型有着巨大的区别,甚至局部形态都互不相同。作业的要求就是尽可能就同一物体做不同的局部表现以及内部形态分析,以最小的单元形态推导出新的形象结构。根据分析、解析形态,并加以提炼,最后发展形成一张变体画。

三、人工形态的解析

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充满着许多人工形态的物件,以最常见的自行车为例就能发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自行车在基本结构没有太大变化的前提下,一些基本构件都随时代的变化而发生一些细微改变。例如,车轮的中轴、辐条、外轮的基本构架原理都没有太大改变,但每个时代对车轮的制造都体现出那个时代的审美情趣,因此自行车的一些部件较为适合我们用来做人工形态的分析对象。在写生过程中提醒学生不必全方位、全因素地描绘对象,应理性地研究。可以使用圆规、尺子等辅助工具去表现造型的准确性。开始时凭感觉去画,随着画面的深入刻画要逐渐落实到数理性上的精确。在画自行车的过程中,不需要忠实于自行车的原本形态,也不可太过夸张,而是通过写生归纳基本形态,注意点线面的处理以及线的穿插,各种元素的大小、面积对比都应精心谐调。在写生阶段,画面中修改的痕迹也是一种表现,绘制过程中的一些色调痕迹都最终可能成为画面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作品有时会通过个人趣味体现出未来的专业倾向,有的作品趋于平面化,而有的作品偏向其他设计领域。比如,在一些工业零件的写生中,将画面中不同元素分解重构,就会产生一种空间的主体造型感觉;有的作品则偏向于平面的区域分割,通过画面的线条变化产生新的形态。要启发学生发现和利用自然中包含的视觉元素来表现自我的动机;运用材料、空间、肌理等语言来表现形态特征。例如,有的作品采用不同材质的纸张与白色颜料混合并置,会产生出层次丰富的微妙效果;有的作品用不同疏密的金属网格拼贴来表现丰富的层次;有的作品采用不同色泽的透明材料,利用它们相互遮挡、反射来制造新奇的视觉效果;也有的作品使用绘制和拼贴相结合,从立体形态发展到平面形态。当然这里使用的材料表现是简单的,今后的材料课会有更加深入的研究。在素描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学生随着绘画的深入慢慢找到感觉,但随着长时间的投入,画面反而失去了原来的新鲜感,甚至越画越糟,不可收拾,这便是尺度把握不好,没有明确的表现指向的结果。“研究从现实的形态向简化图形深化的方式,实验各种不同的表现手法,……利用各种手法产生新的形态,这个形态已经超越了原形的限制给了我们更多的想象空间。”[4]

四、抽象形态的表现

所有复杂的造型都来自于最简单、朴素的基本形态,研究基本形态的构成规律,能使我们掌握更为复杂的抽象表现能力,在素描过程中想象力是决定整个画面走向的基础,也是体现素描个性的源泉。教学中让学生创作变体画来展开对抽条形态的观察,变体画要通过不同的语言来表现,可以用铅笔、也可以部分使用材料去制作,总之从平面到立体都可尝试。另外也可以做一批连续作品,在实施过程中强调灵活性、丰富性、多样性,这也是设计者所必备的基本素质。在布置作业时,当学生对自然物形状简化、提炼到一定程度后,语言的表现也会出现一定的限制,但限制的结果往往是另一种表现形式的美。“任何表达都是与工具密切相关的,既然选择这种工具,就要发挥它的独特视觉效果。”[5]例如,只用硬铅来描绘对象,画面难以有强烈的黑白对比,但将所有素描元素都表达到位后就会出现一种微妙的淡雅色调,这种因为工具变化而带来的全新效果会使学生在素描写生中产生新的探索动力。

肌理作为一种抽象语言可以摆脱形态的束缚而独立存在,肌理包括自然物的质地、纹理、光泽、痕迹等元素,它们有着不同的触感是当代艺术和现代设计的重要语汇。在当代艺术中常常使用的复印、拓印、拼贴等手法,在平面设计中也经常用到。在教学中让学生带上纸、笔、刷子、颜料等工具,去拓印自然中表面蕴含肌理感的物体,通过拓印得到的触感会增强对物象的视觉感受。然后再尝试复印肌理,把实物的表面肌理用复印机复印下来,如牛仔裤、毛衣等粗纤维制品,得到的肌理图像可以结合到前面已经提供的瓶罐造型中,用置换图形的方式获得新的表现语言。在采用上述两种手段之外还可以让学生在纸上用各种手段去制造肌理,比如用刮、刻、染、烫、画等手段,在画面上制造肌理痕迹,甚至使用实物肌理。如在作品中使用塑形膏、稻草、树叶等等,让学生初步接触到材料在画面中的应用问题。经过体验不同材料获得不同的肌理视觉形象并加以处理和置换,会使作品出现令人惊奇的视觉效果,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肌理语言的应用在艺术创作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缺乏研究的、教条的、盲目的美术教育方式已经不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教师的职业意味着一种社会责任,为国家、为社会、为市场这培养有用人才的责任。”[6]上述四种素描实训组成一个较为合理的教学系统,涵盖了从写实素描到材料实验;表现上跨越了平面与立体的范畴,形态上完成了自然形态到抽象表现的跨越。对于学习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讲,不仅能够生动地描绘自然形态,更重要的是能够去主动表现,最终升华到对抽象语言的主观运用。在日常训练中,技巧层面的东西不再是教学中的重点,在过程中提高认识、具有独立的判断能力才是极为重要的。对于写生作业强调延续性,并能把每张作业进行不断地推导扩展,在此过程中学生就能获得对自然形态展开理性分析的能力,最终达到对主观形态的自由表达状态。

猜你喜欢

肌理素描设计
《爱情神话》台词点到为止 描摹深入肌理
肌理的感受与表达
与奢侈品说不——绘创动物中的“肌理”美
武汉素描
素描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跟踪导练(一)4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凡·高的早期素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