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利用小学语文课对学生进行德育有效渗透

2017-12-31梁维文

学校教育研究 2017年5期
关键词:凡卡詹天佑切入点

梁维文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而“人文性”,简单地说,是指其价值取向与道德修养。《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利用好语文课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有其重要意义,利用语文课对学生进行德育有效渗透,我的做法如下。

一、深入阅读课文内容,挖掘文章中的德育素材

小学语文课要体现其德育功能,首要任务是要挖掘出蕴含在课文中的德育素材。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大都是思想性强的文章,要达到这一目的,深入阅读、钻研课文是关键。如《詹天佑》一课,若简单地阅读,就会认为这一篇文章只是介绍了詹天佑主持修好京张铁路。如果引导学生联系时代背景,深入阅读,认真思考,就能品出詹天佑的伟大。在当时的背景下,詹天佑承受着来自内外的双重压力,作为京张铁路是联结华北的交通要道,帝国主义早已对这条铁路的修筑权垂涎,况且京张铁路经过的线路都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修筑难度大。而詹天佑敢于面对压力,并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使京张铁路提前四年竣工。这说明了什么?通过引导学生重点阅读詹天佑“所说的”“所做的”“所想的”有关内容,层层挖掘,学生自然能体会到詹天佑除具有杰出的才能外,还有强烈的爱国情感,这才能克服重重困难,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从而,教育学生热爱祖国,敢于面对困难,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学生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

又如,在教学《月光曲》时,由于整篇课文都没有明显流露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若只是随便浏览一遍全文,便会以为这篇课文只是记述了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设计以下的提问去挖掘德育素材。

师:世界著名的音樂家到各地旅行,会跑到一个小镇上演出,并到乡间的小路散步,从这里可以看出贝多芬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他是一个不摆架子的人。

师:贝多芬经过茅屋,听到穷兄妹俩的对话,为什么情不自禁地走进去为盲姑娘弹琴?

生:从这里体现出贝多芬同情穷苦人民、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品质。

这样设计,让学生读懂了这段文字的言外之音,让其深深地受到感染和教育。

二、细心分析课文内容,找出渗透德育的最佳切入点

联系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不可能通过逐字逐句分析去进行。教师只有作细心分析整篇课文的内容,确定重点,找出渗透思想教育的切入点,才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如《凡卡》一课,由于这篇文章篇幅较长,于是我重点抓住第八自然段作为德育渗透的切入点,让学生去精读。该段通过写凡卡挨打、挨骂、没法子睡觉,引导学生从中体会凡卡学徒生活的艰辛,命运的悲惨,当时社会的黑暗。然后,我让学生以现在自己幸福的童年生活与文中描写凡卡的童年生活比一比,有哪些地方不同?学生便小手林立,积极参与,抢着发言,我再以表格的形式,把学生的发言内容概括地板书出来,通过鲜明的对比,让学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懂得珍惜,懂得感恩。

三、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使德育渗透落到实处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精心设计好教学过程,才能使课堂教学中的德育真正渗透进学生的心田。如《十六年前的回忆》,是一篇向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但教材内容离学生生活实际比较远,对小学生来说,要理解好,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作了以下的设计:

在讲授前,我先向学生介绍当时革命者处于白色恐怖的历史背景,使学生了解当时军阀张作霖残酷镇压革命运动,并下令通缉李大钊同志的情况。

当学生情绪受到感染时,我在讲读课文过程中,重点联系课文中“提审”这一部分,让学生通过感情朗读的形式,从李大钊从容镇定的表情,体会其对革命怀有必胜的信心,在敌人的酷刑下也毫不动摇的伟大革命家的风范。

接着,我再指导学生理解文章中的“我”的表现,为什么“我”当时也会表现出机智和勇敢?

生答:“我”受父亲的沉着、镇定和他的崇高的革命精神的影响。

至此,学生对李大钊的敬意油然而生,他们都被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深深地打动了!

其次,精心设计问题。也能提示深层次的德育内涵。特别是经过学生争论的,其认识会更加深刻。如《梅花魂》一课,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我这样设计问题:

师:“外公疼我吗?”

学生的回答是肯定的,并能从文中举出例子。

师又问:“‘我是故意弄脏外公的墨梅图的吗?”

问题简单,学生很容易便给予了否定。

师接着又提出 :既然如此,外公为什么会如此生气,还训斥妈妈?究竟图上画的是什么?代表着什么?并让学生分组展开讨论。教师只简要的点拨。

这样设计问题,学生就能认识到,图上画的是梅花,梅花代表着祖国。

师接着引导:外公这样爱惜这幅墨梅图,体现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热爱祖国,思念家乡!

再次,要抓好全文的总结,激发情感共鸣。一节课的末尾,只有抓好总结,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如对《灯光》一课的总结,我进行了这样的设计,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师:郝副营长为了心目中美好而神圣的憧憬,不惜献出了年轻而宝贯的生命,却没来得及看一眼他一直深情憧憬的灯光,这是多么令人遗憾啊!那究竟是什么力量促使郝副营长要这样做啊?

生自然能回答:“郝副营长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

师:“每当夜幕降临,我们都能在明亮的灯光下学习生活,又怎能忘记那些诸如本文主人公那样的英雄们?”

生:“我们应该好好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发愤图强,报答先烈,为国争光!”

通过这样的设计,让学生与作者引起了强烈的情感共鸣,让学生深深地受到感染和教育。

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开展德育渗透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教师在课堂上必须要善于捕捉教材中对学生开展德育渗透的切入点,并联系学生的实际,灵活运用,以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的不留痕迹的渗透效果。

猜你喜欢

凡卡詹天佑切入点
《凡卡》续写
找寻“切入点”,巧解“数学题”
例举高中数学解题切入点的找寻
詹天佑还书签
詹天佑还书签
选好切入点新闻报道才有鲜活性
克隆快乐
丰富情感,打造朗读底座
集中扫描动词,想象透视画面
小切入大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