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浅析
2017-12-31周耀星
周耀星
一、组建小组,合理搭配
科学合理的学习小组的组建是有效开展合作学习的重要前提。也是实现学生群体合作的基本手段。例如,我在进行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找规律的教学活动中,按照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分组教学。根据教材内容创设一个充满情趣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为本课探究新知呈现素材。当初为了较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简单地采用了开放式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自由分组……刚开始,学生学习的气氛浓郁,可是15分钟后进行小组信息反馈时,有的小组很快就完成了学习任务,而剩下的一个小组只完成了三分之一,导致整节课的教学时间不够,教学目标达不到,教学效果不佳。第二课时,我马上调整思路,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能力、智力状况、性别、心理素质、兴趣爱好等各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选出6个小组长,在分配小组成员时,按照“异质同组、同组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每个小组4~6人为宜,且有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并写好签,由组长抽签组成本小组。这样做既能保证小组内各个成员之间的差异性和互补性,也便于各个小组间开展公平竞争,使课堂气氛更浓,小组合作学习的凝聚力更强,教学效果好。
二、明确责任,有效合作
建立了合作学习小组后,组内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在一个阶段里每人都应有相对侧重的一项责任,担任一个具体的合作角色,使每一个人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明确每个人都有帮助他人进步的义务,而且要为所在小组中其他同学的学习负责。一个小组,只有在一个好的小组带头人的带领下,才能始终如一地围绕某一个中心议题开展讨论、探究,最终找到规律、获取方法。因此,小组长的担任通常是要选择智力水平较高,表达能力较好,表现欲望较强的学生。无论采取哪种形式,都要对小组长进行培训,以确保有效学习的开展。有条件的班级可实行小组长轮换制,这样能让每一位小组成员都有锻炼和展示的机会。在4人以上小组内,最好设一名小组长,一名记录员,一名汇报员,一名操作员。小组长主要负责讨论过程中的组织和裁判,检查本组同学对所讨论问题的掌握情况;记录员主要记录整理讨论过程中小组成员发言,要求組织能力强,下笔快的同学担任;汇报员主要负责汇报小组中的讨论结果,要求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同学担任;操作员主要负责小组中的操作工作,要求心灵手巧的同学担任。组内分工落实后,教师应引导学生懂得“分工不分家”的道理,对每一个同学所担任的角色可根据教学情况定期作适当的调整或轮换,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学习的积极性。如我在教学“长方体体积公式”时,给每个小组准备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12个,让学生合作动手摆出几个不同形状的长方体,每摆出一种就在报告单上记录下它们的数据。如下表。
完成后,让学生观察表中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体积数据之间的关系,(出示课件)同时让学生说出他们的长、宽、高和体积各是多少?通过质疑、猜想、实验、验证总结出了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这个问题一个学生虽然可以准备,但是不全面,只有学生合作在一起,人人动手,相互协作,互相补充,共同展示,资源共享才可以获得更多更广的认识。这种学习任务使每个同学都负有责任,改变了学生合作时无所事事,同时也督促一些不自觉的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这样的活动充分体现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培养了学生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发了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拓展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三、重视过程,培养技能
合作学习的过程不仅是认知的过程,更是一个交往过程与审美过程。合作时教师要事先作好安排,讲清合作规则,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合作技能: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学生认真思考,大胆发言,学会中心发言,能把自己的探索、发现,清楚的用语言表达出来,在组内交流;学会认真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从别人的发言中得到启发,收获更多的知识、方法,养成一人发言,组内其他成员认真倾听的好习惯;学会质疑、反驳,能听出与别人的相同点、不同点,能以比较恰当的方式表达个人观点;学会更正、补充,能在别人结论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完善;学会求同存异,以开放的心态进行学习。如我班的刘瑞珊、盘莉、何晓茜同学,平时少言寡语,不善言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能独立思考,并能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供小组讨论,这样,她们的胆子慢慢地足了,信心有了,还能分析其他同学的见解,她们的进步受到了同学们的称赞;并初步学会怎样与学习伙伴交流沟通,初步感受合作学习的成功和快乐。
四、内容恰当,形式多样
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个体需要的基础上的,只有当学生遇到困难时,需要他人帮助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价值。操作实践题时,数学教材中有很多规律需要学生通过操作发现。如“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等,这时如采用合作学习,集思广益,达到目标就很容易。解答“开放性”的问题时,答案多样化,通过交流激发学生进行多角度的思考,使学生迸发出意想不到的创新火花。如《估算》《可能性》等。
教师必须对小组学习进行现场观察和及时指导。比如在小组学习交流时出现冷场,教师要协调小组组织讨论,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出现讨论偏离主题或讨论受阻时,教师要及时发现给予纠正、指导、点拨;出现课堂持续混乱时及时调控。并在面对学生对某一问题独立思考与研究后的发现与困惑时,对同一问题有不同见解,意见产生分歧时设计合作,有利于学生相互交流、集思广益,从而达到共同提高。同时,还要把握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体现“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理念,使每一位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实践证明,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中的确有不少困难,只有教师掌握好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技巧,设计好合作学习的内容,大胆尝试,勤于实践,不断完善,采用好评价方法,充分发挥教师在合作学习中的协调点拨作用,就一定能使学生在愉快中学习知识、能力得到培养,教学效果达到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