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空中战略投送地面保障体系建设的思考

2017-12-31李剑肆何建涛

军事交通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空运保障体系空军

张 方,李剑肆,何建涛

(空军后勤部 运输投送局,北京 100720)



● 战略投送 Strategic Projection

加强空中战略投送地面保障体系建设的思考

张 方,李剑肆,何建涛

(空军后勤部 运输投送局,北京 100720)

为加强空中战略投送地面保障体系建设,在分析空中战略投送地面保障体系建设的意义、实践探索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着眼备战胜战、突出军种主建,提出加快建设必须坚持需求牵引、体系建设,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空军主建、服务全军的指导原则,以及打造形成具有统筹管理能力、机场保障能力、装载卸载能力、空地衔接转运能力、境外服务能力、依法抓建能力的空中战略投送地面保障体系的对策。

战略投送;地面保障体系;保障能力;空军

空中战略投送能力是我军战略投送能力的重要组成,是国家核心军事能力的显著标志,是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强大支撑。贯彻落实习主席重大战略思想,建设强大的现代化后勤,对于空军而言,必须立足国防和军队建设战略全局,发挥特色优势,着眼备战胜战,突出军种主建,加强空中战略投送地面保障体系建设。

1 空中战略投送地面保障体系建设的现实意义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和军队改革的深化推进,国家安全利益拓展与新型作战力量建设等方面的需求剧增,空中战略投送能力建设迎来难得发展机遇。当前,军队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战区主战、军种主建”格局已然形成。在新的体制下,加强空中战略投送地面保障体系建设,合力打造空中战略投送力量“拳头”,显得十分迫切和尤为重要。

(1)国家安全和利益拓展凸显了现实需求。我国周边安全环境日趋复杂,海外利益迅速拓展,“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发展战略纵深推进。保持战略通道畅通、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参与涉外军事行动、维护海洋权益和海外利益,必须着眼覆盖国土全域、通达海上方向、辐射海外远域,立足本土、辐射周边、倚陆向海,加快空中战略投送地面保障体系建设,形成布点成网“蛙跳式”保障节点,理顺保障协调渠道,丰富保障模式方法,不断提升遂行海内外军事任务和非战争军事行动保障能力,确保我军力量海内外行动畅通有力。

(2)新型作战力量建设站上了新的起点。习主席在视察空军时强调指出“优化空军力量结构,重点是加快新型作战力量建设”。在中央军委后勤工作会议上,习主席又对加快战略投送能力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这为推进空中战略投送能力提升提供了基本遵循、指引了明确方向。借势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借鉴军事强国的成功经验,借力国产“大运”飞机列装,必须加强空中战略投送地面保障体系建设,为更好地发挥新武器装备效能、助推战斗力保障力提升进入“快车道”提供强大的地面支撑。

(3)新军事变革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新军事变革迅猛发展,战争形态加速向信息化战争演变,诸军兵种规模结构和力量编成调整优化,我军加速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势必推动由屯兵驻防型向投送机动型转变。据外军测算,投送能力提高1倍,战斗力随之增长2~3倍。未来战争兵力和火力快速反应、应急机动、全域机动、跨境机动,加快战斗力生成越来越离不开空中战略投送及其强有力的地面保障体系作支撑,必须综合运用军队建制空运力量与民航后备力量,统筹协调空中战略投送与地面保障有机衔接,为精兵作战、联合制胜奠定坚实基础。

(4)军民航空运力迅猛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随着新研和引进机型列装部队、逐步形成整建制规模战斗力,到“十三五”末,军用大中型运输机数量将达到一定规模,空中战略投送力量将显著增强。民航建设飞速发展,机队规模不断扩大,大中型运输机总量达到几千架,并以每年三位数的速度递增。特别是在遂行战备训练任务和抢险救灾、反恐维稳、国际援助、海外撤侨等非战争军事行动中,军民航空运力联合运用力度加大、频次日增、空间拓展,为加快空中战略投送地面保障体系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2 空中战略投送地面保障体系建设的实践探索

近年来,空军抢抓战略转型机遇,结合部队日益增长的远程机动、空中支援、跨国空运等任务,围绕“走得更远、走得更快、走得更好”,探索尝试了一系列空中战略投送地面保障体系建设的方法路子。

(1)保障领域逐步拓展。空军飞机执行境外任务渐成常态,每年在国内外上百个军民航机场起降,航迹遍布亚、欧、非及南印度洋;部分飞机能够听令随时执行出国任务,在战略战役集训中,空运力量实施整建制、大规模投送,将战法运用提升到新水平;某型运输机高原性能、加油能力得到实战验证,保障模式不断创新。特别是在赴马里、南苏丹执行维和空运任务中,立足恶劣环境筹划组织海外地面保障,立足军民融合实施军地一体保障;在澳执行马航失联客机搜寻任务中,探索利用民航固定航班跨境保障渠道,为执行任务的某型运输机补给润滑油、药品等物资,逐步探索形成了境外保障新模式、新渠道。

(2)配套设施得到加强。运输机起降、装卸、停放等设施纳入机场核心要素统筹建设,空军机场投送功能得到强化。空军一批机场成为各战略方向空中战略投送骨干枢纽。借鉴民航经验做法,在空军机场持续推行飞行保障车辆“五线四牌”和专用标牌,机场投送保障秩序日趋规范。使用部分民航机场担负战役方向空中战略投送、短期驻训保障,与民航系统探索建立平时使用、战时征用长效机制,民为军用注入新的内涵与活力。

(3)保障模式取得突破。围绕破解空中战略投送装卸载难题,尝试以航空兵场站汽车连为主体抽组驻场装卸分队,通过培训专业队伍、优化装卸载方案、开展集装化装卸试点,某型运输机装卸时间大幅缩短,装卸载效率提高2~3倍。组织航空运油、运输机空运油囊等试验,空中战略投送补给手段渐趋多样。统筹利用境内外保障资源,依托边境民航国际机场协调办理出入境手续,探索由境外代理、海外中资机构提供飞行服务、地面勤务、油料补给、机组生活等境外保障,空军“走出去”保障模式日臻完善。

(4)法规制度加快建设。2017年1月1日施行的《国防交通法》,为空中战略投送支援力量建设提供了法理依据。围绕航空运输顶层标准统筹建设,“航空运输通用技术要求”“航空运输性通用要求”等多项国军标已通过全军立项审查。利用“永备机场基地化设施建设标准”编修契机,充实完善了空中战略投送功能设施建设标准。下发的空军《航空运输驻场装卸分队工作规范(试行)》,发挥制度引领行业建设的作用,有力促进了空中战略投送地面保障体系标准化、法治化建设。

3 制约空中战略投送地面保障体系建设的瓶颈

近年来,我军空中战略投送地面保障体系建设虽取得重要进展,但距离有效履行使命任务还有不小差距。主要是粗放的管理模式、薄弱的专业队伍、有限的装卸手段与空运任务日趋频繁、投送对象复杂多元、保障需求快速增长的矛盾十分突出。

(1)保障机制与联合作战要求还不适应。此次军队编成调整改革后,新组建的战区、联勤保障基地(中心)都设立了运输投送部门,但职责界限、运行机制、工作流程等还有待理顺。军兵种运输投送部门的编制结构发生了变化,特别是空中战略投送地面保障领域,在军民联合、空地衔接、力量手段、标准制度等方面缺乏顶层设计,从任务规划、运行监控到地面保障精细化管理尚处于起步阶段;对大规模空运保障和组织流程研究还不深透,凭经验估算多、靠建模精算少,关注行动进程多、抓规范化建设少,影响部队快速出动。

(2)配套保障能力差距依然不小。部分军民航机场战略投送功能弱,机场容量小,存在运输机“停不下、卸不了”等问题。在汶川抗震救灾、援助尼泊尔空运任务中,因机场停机位紧张,空运救灾物资的飞机不得不在其他机场待命,甚至被迫返航。多数机场缺少兵力集结、物资储存、装卸作业、称重安检所必需的设施设备,时常出现秩序混乱、物资滞留等现象。境外投送时,起降机场、航图、气象保障资料等信息来源渠道不畅,协调飞行手续、停机加油、机组食宿等工作内容较多,影响再次出动准备。

(3)航空运输装卸载保障难度较大。任务机组和被运部队之间缺少有效协调机制与预案,装卸载组织不规范,有的各自为战,有的靠临时协商。有些装备因底盘低、车体大,超高超宽,无法进入机舱;有些物资单件体积大、包装不规范,依靠人抬肩扛,浪费运力空间。目前,航空运输装卸载保障分队刚刚抽组,强点组网有待推进;新研航空运输集装化装卸载设备数量较少,生产配发还需要一定周期,短期内难以形成专业化体系保障能力。

(4)配套法规标准建设贯彻执行不力。现有国军标老旧,20世纪90年代末颁发施行的《航空运输性要求》,距今将近20年,不少内容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随着“大运”批量列装,空中战略投送领域俄制与美制标准相互交织,主战装备、保障装备和物资航空运输适应性参差不齐,缺乏必要的刚性约束。军民航设施建设标准和要求不统一,操作难、执行难,民航运力到空军机场“落不了”的问题依然突出。

4 加强空中战略投送地面保障体系建设的对策

深入贯彻落实习主席重大战略思想,遵循“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总原则和“运输投送在空中,配套保障在地面”客观规律,按照“需求牵引、体系建设,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空军主建、服务全军”基本思路,聚焦保障打赢,加快转型重塑,着力在统筹建设、充实力量、配套设施、完善法规等方面下功夫,力争通过3~5年努力,加快建设“高效、快捷、精干”空中战略投送地面保障体系,逐步形成统筹管理能力、机场保障能力、装载卸载能力、空地衔接转运能力、境外服务能力、依法抓建能力。重点抓好以下6个方面工作。

(1)以任务需求为牵引,统筹地面保障体系建设。科学筹划空运需求、运力、机场、航线、装卸等各环节要素,加强计划方案建设,深化大规模空运与境外远程投送的组织、指挥、保障等现实问题研究。积累掌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机场、航线、气象等数据资源,形成从任务规划、运行监控到地面保障全过程标准化、信息化管理模式,全面提升空中战略投送统筹管理能力。积极探索部队装备物资航空运输特殊需求与规律,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实现主战装备与保障装备、人员与武器的同步空运、同步到达,快速形成战斗力。

(2)以功能融合为核心,优化机场投送设施建设。一方面,结合空军机场基地化建设,积极协调将空中战略投送功能纳入空军机场整体建设和“十三五”规划,主要是配套运输机起降条件、改(扩)建运输机停机坪、装卸作业场坪,合(新)建必要的周转库房,满足新型运输机自滑停放和集装化装卸需要,重点抓好空军新(扩)建机场的首批试点,并逐步按规划扩大范围;另一方面,关注海外保障设施建设,协调有关部门,及时提出空军军事需求,增强空中投送保障功能,为空军“走出去”奠定坚实物质基础。

(3)以试点验证为带动,提升集装化装卸载能力。一是大力推广集装化试点成果。结合参加重大任务保障,重点围绕场站遴选、骨干培训、装(设)备筹措、针对性训练等内容,整体推进航空运输集装化运用,提升集装化保障能力。二是加快配备集装化装备器材。加强协调,分批为航空兵场站配备运输机物资装卸平台、航空集装托盘、机场空运叉车等主要装备器材,逐步形成覆盖枢纽、骨干机场(综合保障基地)的网络化、体系化、集装化保障能力。

(4)以改革创新为驱动,强化空地衔接转运保障力量。结合空军部队力量结构调整,围绕“调结构、转职能、补短板”,重点建强“两支力量”。一是航空运输驻场装卸力量。依托航空兵场站汽车连抽组驻场装卸分队,将航空兵场站汽车连调整为运输勤务连,赋予航空运输本场、民航机场装卸作业职能。二是运输勤务力量。以现有建制力量为基础,在空军和战区空军成立运输勤务机构,主要担负物资集散、接运配送、航空装卸、特装训练和航油补给等保障职能,解决空地衔接转运“最后一公里”问题。

(5)以海外利益为边界,形成全球到达服务保障能力。一是借鉴依托驻外使馆申领我军飞机飞越和落地某国年度许可的成功做法,从整体上协调国家、军队相关部门,综合运用政治、外交和经济手段,协调解决境外保障点、申请过航许可、提供空地保障等事宜,制定相关政策保障机制,破解“一事一协调”难题。二是充分利用服务代理、中资机构保障资源,采取集中采购招标、签订合作协议等形式,固化我军机遂行境外空运任务保障代理模式,丰富服务内容,拓展服务范围,密切合作关系,为我军力量“走出去”提供有力配套保障。

(6)以厉行法制为遵循,抓紧法规标准配套建设。在全军标委会指导下,统筹航空运输顶层标准的设计,完成军事航空运输、军事装备航空运输性、军用运输机货物系留、地面装卸设备等国军标立标、建标。一是打破军用和民用航空标准壁垒,融合俄制和美制标准,提高航空运输各类标准的通用性和实战化水平;二是将军事航空运输平台对货物尺寸、重量、安全等要求,转化为对装备研制、生产、改进的要求,引导和促进更多主战装备、保障装(设)备满足空中战略投送要求。同时,抓紧制定《空军遂行境外航空运输任务暂行办法》,指导组织各类境外保障;下功夫破解军用机场保障民航飞机标准和要求不统一、使用民航机场保障大规模空中战略投送任务等问题,进一步走开军、民航机场互通互用的深化融合路子。

(编辑:张峰)

Thoughts on Accelerating Ground Security System Construction for Air Strategic Projection

ZHANG Fang, LI Jiansi, HE Jiantao

(Transport & Delivery Bureau, Air Force Logistics Division, Beijing 100720, China)

To strengthen ground security system construction for air strategic projection, after analyzing the significance, practical explor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the paper looks at war preparation and victory and highlights army services construction, and suggests that accelerating construction should adhere to the guiding principle of constructing system under requirements, promoting the whole with a breakthrough, and constructing air force to service the entire army. It also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for constructing ground security system with the ability of planning and managing, airport security, loading and unloading, air-ground connection and transshipping, overseas service, and constructing according to law.

strategic projection; ground security system; support ability; air force

2016-12-09;

2016-12-26.

张 方(1968—),男,局长.

10.16807/j.cnki.12-1372/e.2017.04.001

E234

A

1674-2192(2017)04- 0001- 04

猜你喜欢

空运保障体系空军
岁末话“空军”
我国生态安全保障体系的研究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
空运物流监控系统设计
法国空军
空运锂电池火灾自动报警与联动控制装置设计
边防总医院紧急救治粤北山区“空运”高龄患者
苏州市体育生态化发展保障体系研究
美空军又一退役气象卫星在轨解体
以创新发展理念为引领构筑完善老年人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