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

2017-12-30沈铭源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第一中学福建漳州363600

数码设计 2017年15期
关键词:能动性现象数学知识

沈铭源(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第一中学 福建 漳州 363600)

1 创设耐人寻味的情境,揭开数学教学的序幕

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总会出现探究数学奥秘的欲望与热情不够高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教师在教学中所采取的方法过于老套陈旧,缺乏趣味性,起不到引人思考的效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耐人寻味的问题情境的方式,点燃学生探究欲望的焰火。

例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节《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的时候,就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首先,教师对学生说:“我们的周围有丰富多彩的物品,这些物品占据着一定的空间。假若我们仅仅从物体的形状与大小的角度去观察、审视这些物品,那么我们会从这些物体中抽象出一些空间图形。这些图形叫做空间几何体。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空间几何体的世界,探究几种基本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点。”其次,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关于几种基本空间几何体的图片,并创设如下引人深思的问题情境:1.描述一下这些物体的形状。2.从每个面的角度,分析这些几何体的特点,并围绕“面与面的关系”进行交流与讨论。再次,学生们围绕“棱柱、棱台”等几何体的结构特点进行积极而精彩的交流。通过此举,不仅营造了一种活泼轻松的学习氛围,还能在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中,点燃探究思维的火花。

2 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高中数学教学经常出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充分发挥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在教学中,只是一味地通过使用满堂灌的方式,向学生灌输高中数学考点,不能使新课标有效渗透到数学教学实践中,也不能使生本教育理念与数学教学融为一体。这不仅导致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得以有效凸显,还会使学生更加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数学考点。此时,教师采取有效路径,大力构建高中数学高效课堂。这不仅能够为每一位学生创设“各抒己见、各展风采”的机会,还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能动性。

例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第四章第三节《空间直角坐标系》的时候,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就可以这样做。首先,教师以高效学习、合作共享为理念,以自主探究、相互交流为准则,以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依据,对学生进行分组。其次,教师让学生在小组内部对空间直角坐标系的特点进行相互讨论,积极交流。再次,教师让各个小组的代表把本组所总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的特点”进行汇报。总之,通过此举,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发挥,并使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如虎添翼”。

3 采用生活化教学法,提升数学教学效率

提升教学效率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必然选择与必经之路。教师只有把更多的精力与时间投入到提升教学效率之中,才能使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得以充分提高,也才能为高效课堂的构建插上“效率”的翅膀。倘若教师不能采取有效路径,提升教学效率,那么这会使高效课堂的构建缺乏稳固的“基石”。有鉴于此,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采用生活化教学法,引导学生从丰富多彩的生活实物、各种各样的生活现象中提炼数学知识。

例如,教师在教学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中《三角函数的周期性》的内容时,可以这样做。首先,教师通过向学生介绍生活现象的方式巧妙地抽象出周期函数的主题。教师描述如下生活现象:1.每一年,我们都能经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2.每一天,太阳都从东边冉冉地升起,然后慢慢移动。等下午的时候,逐渐向西。傍晚时分,太阳日落西山。3.花朵春天开,秋季落;小草春天萌芽,秋季枯萎。4.公交车在既定的道路上,来回往返。其次,教师对学生说:“这些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这些生活现象给你什么感觉呢?这些生活现象蕴含了哪些数学知识呢?”由于教师列举的这些生活现象十分贴近学生的生活,都是学生在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物,所以,学生积极地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对此进行分析。有的学生说:“这些生活现象给我们一种循环的感觉。”还有的学生说:“我想用周而复始的词语概括这些生活现象的特点。”再次,教师告诉学生这可以抽象出周期函数的数学知识,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对周期函数的定义、特点、三角函数的周期性进行探究。通过此举,有效地为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注入了无限活力与动力。

综上所述,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通过创设耐人寻味的情境,揭开数学教学的序幕、举办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使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采用生活化教学法,使高中数学教学效率有效提升的方式,优化数学教学模式,使高中数学教学如虎添翼,从而有效推动了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猜你喜欢

能动性现象数学知识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调动主观能动性,提高写作水平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它们离“现象级”有多远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猜谜语
奇异现象传真
比较主观能动性、意识能动性、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的异同
冯契对毛泽东的主体能动性思想的解读和阐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