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输入

2017-12-30辽宁工程职业学院辽宁铁岭112000

数码设计 2017年15期
关键词:英语教学传统高职

付 丽(辽宁工程职业学院 辽宁 铁岭 112000)

前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英语作为一种世界通用的语言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在我国的高职教学中也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高职英语的教学目标发生了变化,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忽视了我国传统文化的渗透,阻碍了学生综合文化素养的发展。因此,高职英语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不断的完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从而促进高职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

1 改变教学观念,正确看待英语和母语的关系

在目前的高职英语教学中,传统文化的缺失是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教师首先应该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对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性。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1]。因此,教师在思想和对于文化的态度上要为学生起到典范的作用。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使教师能够正确的看待英语和母语之间的关系。在高职英语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在教学时既要向学生渗透英美文化,同时也要融入传统文化,引导学生在文化层面实现中西方文化的交融。

2 强化教材编写,完善英语课程教学体系

教材是教师教学时的主要工具,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英语教材是传播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载体,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因此,高职英语教学中应该强化教材的编写,使英语课程的教学体系更加的完善[2]。在目前的高职英语教材中,大多数内容都是围绕西方文化展开的,但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渗入却非常少。这种情况很容易使教师在教学英语以及学生学习英语时对西方文化出现盲目崇拜的情况,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非常不利。因此,在编写高职英语教材时,应该将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关的英文资料编写进去,增加中国传统文化相关内容在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比如,可以在每个单元中设置两篇文章,一篇涉及西方文化,一篇涉及中国传统文化,让学生在学习时通过对比的方式加深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理解。

3 拓宽教学渠道,以中西方文化为教学切入点

英语学科的教学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师在教学时应该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不断的拓宽教学的渠道。首先,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课堂导入环节。课堂导入环节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3]。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课前任务,让学生搜集一些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关的内容,可以是中国传统节日、中国传统文学、中国传统艺术等,在上课开始的时候,教师可以留出5分钟时间让学生将自己搜集来的内容与同学分享。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不仅增加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其次,教师在教学时可以为学生创设合适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比如,教师在讲解西方餐桌礼仪的内容时,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西方餐桌礼仪的图片和视频,在学习了解了这些内容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中国的餐桌礼仪,通过对比的方式使学生了解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最后,教师应该为学生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如辩论赛、演讲比赛、作文大赛等,将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主题融入其中。比如,教师可以组织一场题为“中国人该不该过圣诞节”的辩论赛,让学生充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这个活动学生不但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同时也能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碰撞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4 以中国文化来提升学生的民族自信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英语翻译是教学中的难点。学生不能准确的翻译出句子的意思一方面是因为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不扎实,词汇量不足,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学生对中西方文化的了解不够深入。在英语表达中大多体现的是语言的功能性,而在汉语表达中则更加注重语言的形象性。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翻译的过程中强化对中西方文化的了解。比如,“爱屋及乌”这个成语翻译成英语是“Love me,love my dog.”.汉语中的“乌鸦”在英语却翻译成了“狗”就体现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西方国家,“狗”是一个褒义词,了解这样的文化差异才能正确的做好英汉翻译。

结论:总而言之,在高职英语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要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在教学中通过多种方式导入中国的传统文化,使学生的综合知识结构更加的完善,从而促进学生文化综合素养的提升。

猜你喜欢

英语教学传统高职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