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分析
2017-12-30宣红枫吉林省榆树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吉林榆树130400
宣红枫(吉林省榆树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吉林 榆树 130400)
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而审美教育作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也备受重视。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融入当前职高语文教学,成为审美教育的一个重要的途径。高素质的人才除了具备扎实的知识、过硬的技能外,良好的个人素养更能体现出一个人气质和能力。[1]因此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当中必须正确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审美,利用各类教学手段和教学技巧使审美能力的培养渗透到日常职高语文教学当中。
1 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在职高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1.1 审美能力的培养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语文,是一门最为基础的学科,其展现出的内容充分体现了人类丰富的情感和文化。无论是何种题材的文字,都能让学生在文章的阅读中感受到各种情感的碰撞。而通过教师的引导,能够使学生更为系统的得到指导。例如,学习诗歌《致橡树》一文,教师可以通过对诗歌这一题材以及诗人创作的背景,使学生充分理解诗人用文字创造出来的象征意义,理解其体现出来思想情感。进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陶冶学生的情操。
1.2 审美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文字的魅力是无穷的、多样的。人类的审美通过文字作为载体得以让更多人欣赏,品味。
在职高语文的教学当中,教师通过教材选取的多种文学体裁,就能够很好的活跃学生的思维。
无论是诗歌、诗词、散文、小说、戏剧等,这些文字都承载着大量的审美经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取适当的教学方式来扩展学生的思维。
1.3 审美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形成学生健全的人格。人的健康不仅仅体现在身体上的健康,健全的人格更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审美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在学习过程中识别真善美,从各类文字当中体会和认识到人性的光辉与魅力。另外,提升审美能力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无论是学习的习惯、生活的习惯都能够加以培养,使其成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2 职高语文教学中培养审美能力的方法
2.1.从教材为出发点展开审美教学。教学离不开教材。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就是由教材展开。[2]因此,教师需要对所用教材烂熟于心,充分把握好教材的内容。语文教学就是一个发现美、感受美的过程,基础但又不失魅力。看似简单的文字,实际体现出的却是人类最伟大情感。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用心去感受文字所带来的美感,每一篇文章,每一段文字可能体现出的美是不同的。例如《我的母亲》一文体现出的就是人性美,而《淡之美》一文体现的就是自然之美。教师在教授课程时,可以先引导学生进行朗读,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美感,诱发学生发现其中所蕴含的深意。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材是核心,教师始终是教学的引导者。这样才能够使得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学得以开展。
2.2.将审美教学与教学情境相结合。情境教学法,是教师在日常教学当中经常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的主要方法。针对所选的文章,教师通过多媒体和信息化教学资料的使用,可以围绕文字建立起一种相似的情境,使得学生在其中能够对文章展现出的意境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将其与审美教学相结合,在教学中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例如在教授经典散文《荷塘月色》时,教师可以在课前播放清华园的荷塘美景作为导入部分,让学生充分感受作者的心境。之后结合课文中对于夜晚月下荷塘的描述,让学生们充分发挥想象。结合音乐,想象作者描绘出的美丽画面,进一步体会其当时的心境。
2.3.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审美教育也是如此。因此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摒弃之前从字词句起步,背诵默写这样的教学方式,而是要将学生的思维带入所学的文章当中,使得学生自发对文字产生兴趣,激发其自主学生的积极性。[3]只有在这样的情形下,学生才有空间去观察、思考以及总结所学的知识。所以,在日常教学中,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激励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当中来。例如,分组讨论,小组表演等都能够使其亲身参与到语文教学当中,从而进一步提高其审美素养。特别是一些戏剧类的文章,如《雷雨》,《哈姆雷特》等,可以选取其中的部分段落,组织学生共同进行策划和表演。在表演的准备过程中,教师可以对文章的内容,人物的内心和需要展现出来的个性加以阐述,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在学习语文的过程当中,体会到文字的带来的感染力。
3 结语
总之,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融合进职业高中语文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师必须要根据教学内容,运用各种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对于美的感知过程。而学生必将从语文学习中慢慢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发散思维,提升创造力。而这样的能力在今后的成长道路上必将成为优势,使其成为具有优秀素养和能力的有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