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驱动理念下高校学报服务“双一流”建设探讨

2017-12-30

西安航空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双一流学报一流

东 艳

(西安航空学院 学报编辑部,西安 710077)

创新驱动理念下高校学报服务“双一流”建设探讨

东 艳

(西安航空学院 学报编辑部,西安 710077)

创新驱动是以改革创新为手段,实现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双一流”建设是推进我国迈入世界高等教育强国的重要战略,高校学报要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在创新驱动发展理念指导下,积极服务于“双一流”建设,使高校学报在推动“双一流”建设的过程中获得发展,不断提高。

创新驱动;创新型人才;“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报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6月9日召开的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指出,我国经济应从要素驱动、投资规模驱动发展为主向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进行转变,而拥有一大批创新型青年人才,是国家创新活力之所在[1]。

科技创新,人才是关键。拥有一大批创新型青年人才,是科技发展希望之所在。为加快创新型人才培养,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国务院于2015年10月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了“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之路,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发展战略。高校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战场,在 “双一流”建设中,要面向国际科技发展制高点,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之路,加快培养创新型高科技人才,力争多出创新成果,为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多做贡献。

学报作为科研成果的重要载体,承担着学术交流、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探索引领的重要任务[2]。笔者认为,高校学报不但是科研成果传播转化的重要学术平台,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也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3]。 “双一流”建设需要大批创新型人才,高校学报通过刊载有创新学术价值的论文,可以发现培养创新型人才,或者为创新型人才成长创造条件。高校学报如何在创新驱动理念指导下更好地服务于 “双一流”建设,特别是在一流学科建设、创新型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引领推进作用[4],使学报在推动“双一流”建设的过程中获得发展,不断提高,是学报编辑及研究者需要研究探讨的新课题。

二、我国高校学报目前存在问题

我国目前由各类高校主办的许多学报在办刊中存在着一些困扰和问题。诸如关注度不够、优质稿源缺乏、投入经费有限、机制束缚、编辑队伍相对薄弱、学术平台建设不足、缺乏竞争创新意识等,这些困扰和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使创新驱动理念下的高校学报建设工作相对滞后,阻碍了学报学术水平的提升,阻碍了高校学报在学术成果转化及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应发挥的积极作用,具体表现在下述方面。

(一)学报影响力有限

高校学报处于科学发展的前沿,是反映科学研究最新成果,推动科技高效及时地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平台。而学报所刊载文章的质量直接影响学报的质量,学报所载论文高精尖,学报层次才能高大上,才能吸引优质稿源,进而扩大学报的影响力。但现实情况是当前我国许多高校学报优质稿源偏少,加之很多高校对校内学报刊载的论文与校外核心期刊发表的论文在科研成果评价等级上有所区别,更使得高校学报陷入优质稿源少、影响力受限的困境。这种情况下,编辑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难以将刊物做大做强,学报也难以产生巨大的影响力。这种困扰和问题,滞后于创新驱动理念下高校“双一流”建设。

(二)推进一流学科建设作用缺失

高校学报在推进“双一流”建设,尤其是一流学科建设中,具有创新性的科研成果、富有学术价值的优秀论文是学报优质稿源的首选。然而目前现状是“我国每年产出数百万篇学术论文,许多高水平论文流向了国外期刊”[5]。究其根源是当前我国的科研评价机制所致,许多高校和科研单位将发表SCI论文作为教师及科研人员职称评定等个人学术成果评价标准,造成高水平的论文流向国外期刊,即使没有投向国外期刊的论文,也大量流向专业性较强的行业性刊物,甚至高校优势学科的研究者将其撰写的学术价值较高的论文也没有投向高校学报。由于优质稿源外流,使高校学报在推进“双一流”建设,尤其是一流学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缺失,亦是高校学报面临的严峻挑战。

(三)服务一流学科建设意识不强

学报编辑是默默无闻的奉献者,他们甘做绿叶,甘为人梯,为他人的文章增光添彩[6]。然而由于长期的强脑力性工作,使编辑忙于应对日常业务,加之高级职称晋升相对困难,难免产生职业疲劳。另外由于缺乏创新机制,接触信息渠道不广,使编辑不能及时跟进研究有关学科领域发展趋势,难以在一流学科建设发展中创设有价值的栏目,并且真正做到为一流学科建设发挥积极的推进作用,期刊亦难以做大做强。

在当今网络大数据时代,编辑出版界人才培养与科技产业发展相对脱节,缺乏适应网络数字出版要求和具有国际视野的专业人才,更缺乏能做好顶层设计的引领人才。

三、发挥学报在“双一流”建设中的推进作用

当前,我国高校学报在国际期刊界缺乏影响力,仍处于发展改革、提高上升阶段。而一些国外知名的期刊早已介入中国学术市场,对我国优秀学术成果资源展开争夺,并占有一定优势。2015年11月,由中国科协、教育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准确把握科技期刊在学术评价中作用的若干意见》,要求大力支持我国各类公共资金资助的优秀科研成果优先在我国中英文科技期刊上发表,为推进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注入了活力。高校学报应以 “双一流”建设为契机,以创新驱动新理念为引领,为 “双一流”建设提供优质的学术服务平台。

(一)建构优秀学科服务平台

高校学报要在“双一流”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特别是在一流学科建设中起到推进作用,需要改革创新办刊模式,建构优秀的学科服务平台。

要改变学报只是刊载学术论文的单一办刊模式,增加学术信息搜集与发布、成果推介与转化、科研评价与推动等服务内容,并开展相关学科研究新动向跟踪,为科研人员提供专业学科领域最新的科研信息,发挥学报多方位服务功能[7]。

在“互联网+”数字化时代,编辑要具有网络数据化思维方式,熟练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网络数字化手段实现优质学术资源共享。可以通过建立期刊数字化处理平台,保障作者、编委、审稿专家和编辑之间信息交流渠道通畅,确保高校学报学科服务平台的构建。

必须不断提高编辑的业务素质,建设高水平的学科服务队伍。高校学报涉及的学科专业面较广,所以编辑要做好一流学科建设服务工作,必须不断更新知识,及时掌握相关学科领域最新的发展动态。此外,还要及时捕捉了解国外学术发展最新趋势,兼具国际视野。

(二)搭建优秀学术人才培养平台

“双一流”建设的关键是高水平的学术队伍建设,高校学报要在学术梯队建设以及发掘培养优秀学术人才方面搭建平台,并发挥积极作用。学报的主编、编审一般是各学科领域的带头人,有整合学术资源及扩大学术影响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进办刊水平的不断提升[8]。

学报编辑重点工作之一就是要及时发现有科研潜力的中青年科研骨干,为他们开展学术研究提供良好的专业服务。一些青年科研骨干在科研实践中取得重要成果,但在撰写学术论文方面方法欠缺,编辑一方面在对其论文进行指导修改加工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学术论文写作指导,提高年轻科研人员科研论文写作水平。此外,编辑还可利用自身了解的相关科研领域最新研究成果,为研究者提供有价值的科研信息,使其在学术研究中尽量避免走弯路及重复性无效劳动。一些资深编辑还可利用熟悉某些学科领域学术研究发展新动向的优势,在一些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或省级科研基金等项目资助的学术论文撰写过程中,为相关人员提供必要的专业指导。

(三)积极助推“双一流”建设

为了提升国家科技软实力,推进我国优秀科研成果的对外交流,“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于 2013年出台。该计划重点支持并着力提升一批有较高学术质量和一定国际影响的英文科技期刊,对提高我国科技期刊整体水平意义重大。科研学术成果如何转化并运用于生产实践?科技期刊如何增强国际竞争力?高校学报在“双一流”建设中如何起到推进作用?

笔者认为,高校学报必须改变千刊一面的栏目设置,依据本校的办学特色及优势学科,做好栏目的选题策划,努力创建学术性较强并且独具特色的品牌栏目,注意栏目的学术性、技术应用性、创新性及可操作性。编辑部人员要主动与一线教研人员联系沟通,及时发现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并及时刊载。积极引进校内外优秀学术论文,不断提升学报质量。另外,高校学报还要关注扶持新学科建设,增设新学科及优势学科特色专栏,通过刊载相关研究成果论文,使新学科及优势学科的研究成果快速发布传播,吸引相关研究者,促进相关学术研究取得重大进展,使学报真正成为一流学科建设的助推器。

由于目前我国大学分类办学,不同层次的大学,其学报的办刊目标、刊物特色亦有所不同。研究型大学学报,本身办刊基础雄厚,重点在于吸引优质学术资源,服务国家重大研究项目,展示高水准的一流研究成果;其他地方普通高校、行业高校、应用技术型高校要依靠学校自身的优势学科,重点关注地方区域或行业经济协同发展的学科建设,将期刊发展目标与地方经济或企业需求结合起来,谋求特色发展、内涵发展,带动学报自身的可持续发展[9]。

网络媒体时代,先进的刊网融合技术使网络时代科技信息的传播具有全球性、及时性、便利性。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党中央基于提升我国高教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提出的具有重大现实和长远意义的重要举措。高校学报要抓住 “双一流”建设机遇,发挥创新引领作用,坚定为学科建设及科研人员服务的办刊理念,发挥科技成果孵化器作用[10],加强高水平作者队伍建设,为推动“双一流”建设和我国科研水平跻身世界强国作出积极贡献,使高校学报在推动“双一流”建设的过程中获得发展,不断提高。

[1]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EB/OL].(2014-06-09)[2017-05-08].http://cpc.people.com.cn/n/2014/0610/c64094-25125594.html.

[2] 郑琰燚,李燕文,莫弦丰,等. 高校学报在“双一流”建设中的机遇和挑战[J].编辑学报,2017(29)2:160-162.

[3] 杨兴林.关于“双一流”建设的三个重要问题思考[J].江苏高教,2016(2):40.

[4] 曾伟明,李雯,赵中波.高校学报服务学科建设实践与思考[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9(2):195-197.

[5] 叶超,邓英,饶莉,等.当前高教学报类科技期刊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J].理论探索,2016,269(6):50-53.

[6] 赵大良.期刊编辑感悟4题[J].编辑学报,2008,20(2):174-176.

[7] 陈浩元,郑进保,李兴昌,等.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的功能及实现措施建议[J].编辑学报,2006,18(5):323-327.

[8] 刘自兵,都春屏,薛江.高校学报与学科建设的关系研究[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7(5):104-107.

[9] 王钱永,任丽清.“双一流”建设视角下地方高校区域创新能力建设[J].中国高教研究,2016(10):38.

[10] 谢丽.大学排名视角下基于“双一流”目标的大学发展战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6,2(8):24.

[责任编辑、校对:梁春燕]

ExplorationintotheConstructionof"DoubleFirst-rate"ServicesofUniversityJournalsundertheInnovation-drivenIdea

DONGYan

(Editorial Office of Journal, Xi′ an Aeronautical University, Xi′ an 710077, China)

"Innovation drive" is to realize scientific progres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rough reform and innovation. "Double first-rate" construction is the important strategy of our country for becoming a great power of higher education. University journals should take this as the opportunity, and actively serve the "double first-rate" construction under the innovation-driven idea so as to make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innovation driving; innovative talents; "double first-rate" construction; university journals

2017-05-22

东艳(1965-),女,河北邯郸人,编辑,主要从事学报编辑及高教研究。

G237.5

:A

:1008-9233(2017)04-0093-04

猜你喜欢

双一流学报一流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