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院(部)党政联席会议制度运行机制研究

2017-12-30张先军许文丹张作伟

西安航空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党政运行机制议题

张先军,许文丹,张作伟

(西安航空学院 a.党委组织部;b.人事处,西安 710077)

高校院(部)党政联席会议制度运行机制研究

张先军a,许文丹b,张作伟a

(西安航空学院 a.党委组织部;b.人事处,西安 710077)

高校院(部)党政联席会议制度作为“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制度的坚持和完善,在落实中央精神、推进大学治理、培养优秀人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对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的由来及其作用进行阐述,并结合现状详细介绍党政联席会议制度运行机制的主要内容以及存在的问题,可针对目前突出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党政联席会议制度;运行机制;高校院部;大学治理

十八大以来,在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精神的指引下,中省和学校对院(部)在思想政治引领、合格人才培养和院(部)自身发展决策部署的民主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作为高校院(部)的基本工作体制和决策方式,其运行机制是否良好至关重要。因此,新形势下加强对高校院(部)党政联席会议制度运行机制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的由来及其作用

高校院(部)领导体制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1949年至2007年期间就先后有校长领导下的系主任负责制、党总支领导下的系务委员会制、党总支监督下的系主任负责制、党的一元化领导制、党总支领导下的系主任分工负责制、党总支监督保证下的系主任负责制、系主任负责制、党总支和院系行政分工制等等[1-2]。

2007年5月,中共教育部党组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意见》中首次提出,“要建立健全党政联席会议制度,院(系)工作中的重要事项,要经过党政联席会议,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集体研究决定。”[3]2010 年8月,中共中央在修订《中国共产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时正式规定,“要通过党政联席会议,讨论和决定本单位重要事项。”[4]2012年3月,教育部在颁布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要“坚持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制度”[5]。2014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在《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中再次强调,“加强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院(系)党政联席会议制度,集体讨论决定重大事项。”[6]可以看出,党政联席会议制度自确立以来不断得到巩固与完善,早已成为高校院(部)工作的根本遵循。

从历史来看,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的确立既是对我国高校院(部)领导体制改革和调整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又是高校深化管理改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必然选择。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经过十年发展,早已成为高校院(部)级党政领导共同讨论、商议、研究和决定院(部)重大事项的基本工作体制和决策方式,是基层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制度保障,是民主集中制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保证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重要抓手,在整合高校院(部)政治资源、行政资源和学术资源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运行机制内容概述

运行十年来,党政联席会议制度也产生了其特有的运行机制,其内容一般包括党政联席会议的人员构成、召集与主持、议题征集与职能、议事范围与任务、会议程序与规则等。具体内容如下:

会议参会人员:党政联席会议由院(部)的院长、副院长,党组织书记、副书记组成,一般办公室主任作为记录人列席会议;

会议召集与主持:党政联席会议的召集和主持由院长或者书记负责,一般根据会议议题主要内容确定相应人选;

会议主要职能:其主要职能是对院(部)重大事项进行通报、讨论、研究、审议和决策,是院(部)工作的最高决策机构;

会议主要任务:党政联席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对院(部)重大事项做出决策并监督执行;

会议议事范围:党政联席会议讨论范围一般为:院(部)党的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院(部)建设发展规划和教育教学改革方案,院(部)党务及行政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修改与废止,人事任免、调整、招聘及工资奖金津贴分配事项,院(部)财务年度工作计划以及向学校请示的重要报告等[7]。

会议主要程序:党政联席会议运行机制由办公室提前征集会议议题并负责安排会务;会议议题由院长或书记共同商量确定;实行例会制,两周一次,特殊情况可临时召开;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到会有效;会议议题经过充分讨论、酝酿,采取民主集中制原则;议定事项由办公室编发会议纪要;会议过程中要遵守会议纪律和组织原则等。

三、党政联席会议制度运行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的建立与运行充分调动了党、政两个系统的各自优势,是党在高校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方式的创新,对大学治理现代化进程起到了促进作用。然而从实际运行来看,依然存在运行机制执行不严格、党政不平衡、范围不明确、决策不民主、监督考核机制不健全、其他制度制约等方面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运行机制、程序执行不严格

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具有一定的机制和程序性,但王一宁[8]等抽样调查发现,仅有50.94%的党政联席会议议题是由院办征集院领导意见,由院长、书记商定,而院长或书记作为召集人或主持人比例分别高达68.54%、65.92%。也就是说约三分之二的党政联席会议并非按照“两周一次”的例会制度执行,存在院长或书记“商定”开会时间和议题情况,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其运行机制缺乏制度规范或没有相关运行制度。

(二)党政工作不平衡或“一把抓”

根据相关文件指示精神,党、政“一把手”应该既相互配合又各司其职。但实际运行过程中院(部)长因其专业、科研能力强,往往更能“服众”,逐渐形成“大院长、小书记”的格局,有的高校部分院(部)还出现了院长、书记“一把抓”现象,党政不平衡势必导致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形式化、走过场的不利局面。

(三)党政不协同或“两张皮”现象

“一般由会议议题主要内容确定相应召集人和主持人选”“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到会有效”等规则的制定本是为了提高会议效率,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议题主要集中在学科建设、教学、科研、师资、经费和行政管理等方面,忽略了党的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逐渐形成重行政、轻党务的现状,形成了党政不协同,甚至出现“院长召集,书记请假”“书记召集,院长请假”的党政不通气、党政“两张皮”的现象。

(四)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不足

我国各级各类高校院(部)办学定位及培养模式存在差异,大部分院(部)在人才培养上需要充分考虑相关领域专家意见和社会需求,但党政联席会议作为院(部)最高决策机制却只有院(部)领导参与,缺乏行业、企事业单位专家或一线教师参与并提供科学意见,再加上个别“一把手”作风泼辣、胡乱拍板,势必造成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不足。

(五)职责范围不明确、执行困难

实际运行中还存在忽略顶层设计,只讨论普遍关心的财务问题或常规性的琐碎事宜,忽略人才培养、缺乏专业发展前瞻性,对会议纪律和参会人员不够重视,不能准确界定议事事项,导致会议职责不清晰、议事范围不明确、议事程序不规范,最终造成浪费资源、效率低下和执行困难的尴尬局面。

(六)监督、考核机制不健全

从实际运行来看,监督、考核机制不健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缺乏监督、考核机制,部分院(部)党政联席会议所做出的决定和决议在执行过程中并没有对执行人员及时监督或考核;二是监督、考核机制虚化,虽然建立了监督、考核机制,但具体细化程度不够,实施措施模糊,评价体系缺失;三是对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执行情况考核的比重偏低,奖惩制度缺失,继而影响执行力。

(七)其他制度制约

按照2014年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部分高校院(部)设立了教授(学术)委员会,同样对院(部)学术事项具有“决策”“评定”“审议”和“咨询”四项职权[9]。党政联席会议与教授(学术)委员会虽然各自强调重点不同,但显然存在交叉,且同样具有决策权力,从目前来看,尚缺乏协调统一,教授(学术)委员会对党政联席会议制度而言,无疑是一种制度制约。

四、党政联席会议制度运行机制改进和完善的建议

(一)规范会议运行程序,加强机制约束

程序正义是实现实质正义的关键[10],而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严重弱化程序现象,因此在规范会议运行程序的顶层设计中要重点强化以下六个方面:一是议题的征集与选取,要提前广泛征集多方面代表意见,院办公室及时将征集议案报送院长和书记共同商定,将议题提前通知与会人员;二是会议主持人由议题内容确定,但会议召开时党政之间既要明确职责,又要协同合作,形成合力;三是严格执行例会制,避免“突击会议”“随机会议”,形成例会长效机制,即使遇到特殊情况,也应由院长和书记共同商定召集;四是严格请假制度,明确请假范围,避免“单边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到会有效;五是会议议题要经过充分讨论、酝酿,民主表决、集体决定,对争议较大的议题应暂缓表决;六是会议召开后及时整理会议记录,议定事项由办公室编发会议纪要,并及时下发至各办公室或教研室。

(二)完善会议人员组成,提高决策科学性

因地域、政治、经济等多方面因素,我国各地区各级各类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和办学目标不尽相同,其差异性决定了党政联席会议人员的组成应该是多样化的。因此可以考虑建立邀请、列席或听证制度等扩大会议人员构成,兼顾企事业专家、一线教师和学生等多方面意见和大多数人的利益,既避免了不必要的矛盾,又促进了管理的民主化和透明度,有助于调动师生积极性,从而提高决策科学性和合法性。

(三)明确会议职责、任务,提高会议效率

作为院系最高决策机构,党政联席会议决策内容应该尽量避免繁杂的日常事务,围绕院(部)核心业务制定更加细致、科学的议事范围和决策清单,重点把党组织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建设、教学科研、财务预算和重大开支等纳入会议范围,尤其需要在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落实上级党组织决策部署上加大加强讨论研究,突出政治治院(部),营造“党组织领导下的院(部)长负责制”的良好氛围,避免党政不平衡或党政“两张皮”现象。

(四)完善监督、考核评价机制,加强奖惩力度

完善监督、考核评价机制可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是完善上级监督、考核机制。学校可结合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将党政联席会议制度落实情况作为二级院(部)党政领导班子及成员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制定相应监督与检查的量化标准,例如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会议定期召开情况、会议议事范围、议定事项执行情况、民主集中制体现情况、会议酝酿协调情况、记录归档情况等;二是完善执行监督、考核机制。对执行人员的监督、考核机制应日常化,并将其纳入干部考核体系,作为干部任免和提拔的重要参考依据,其量化标准可围绕班子素质建设情况、团队合作情况、严格执行情况等,同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科学合理的奖励激励和惩罚措施,加强奖惩力度,提高监督、考核评价机制效率。

(五)完善政策条例,进一步合理界定职权

教授(学术)委员会重点突出的是“教授治学”,更加注重学术权威,而党政联席会议的核心是对“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坚持和完善,还有包括教职工代表大会等制度,虽然各自侧重点不同,但是决策职权存在交叉,因此最好能够协调统一上位政策条例,形成有机整体,提高各自权威与效率,避免资源浪费。

(六)加强院(部)班子建设,提高综合素质

科学的制度是需要人来执行的,因此领导的思想水平、工作能力、道德修养等都会对党政联席会议制度运行机制落实情况产生极大影响,“一把手”的不平衡,“一言堂”“两张皮”等现象的存在,都与领导的综合素质不过关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优秀的领导者在会议议案的确定、会议的整体走向、争议性意见的协调以及对全局的把握等都有着清晰的思路,最终能够统一各方意见,作出正确抉择,既体现民主又作出高效科学的决策,推动会议顺利召开并圆满结束,并及时跟进会议议定事项的落实。因此,加强院(部)班子建设、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提高领导干部综合素质同样至关重要。

五、结语

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对我国高等教育和高校管理改革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但在运行过程中也存在落实不到位,生搬硬套、制度僵化的问题,只有及时发现这些不足和缺陷,提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才能保证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在高效的轨道上继续运行,继而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出积极贡献。

[1] 郝文清,李元旭.建立和完善高校党政联席会议制度[J].中国高等教育,2015,(24):44-46.

[2] 刘川生.高校党建九十年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J].中国高等教育,2015,(12):4-7.

[3] 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意见[EB/OL].(2007-05-25)[2017-03-10].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581/200705/22773.html.

[4] 中共中央.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EB/OL].(2010-02-20)[2017-03-10].http://www.people.com.cn/item/flfgk/gwyfg/1996/206004199609.html.

[5]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EB/OL].(2012-03-16)[2017-03-10].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342/201301/xxgk_146673.html.

[6]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EB/OL].(2014-10-15)[2017-03-10].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4/1015/c1001-25842543.html.

[7] 伍处文.健全和完善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高校院(系)级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1,(3):1.

[8] 王一宁,李春林.高校党政联席会议制度的调研分析和对策建议——以西部10所高校为例[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16,36(2):79-80.

[9] 严蔚刚.我国高校学院基本议事制度的现状、问题及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16,(9):91.

[10] 迈克尔·D·贝勒斯.程序正义: 向个人的分配[M].邓海平,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

[责任编辑、校对:王国成]

ResearchonOperatingMechanismofPartyandAdministrationMeetingSysteminChineseUniversities(Departments)

ZHANGXian-juna,XUWen-danb,ZHANGZuo-weia

(a. Party Organization Department, Xi′ an Aeronautical University, Xi′ an 710077, China; b. Personnel Department, Xi′ an Aeronautical University, Xi′ an 710077, China)

The operating mechanism of party and administration meeting system, as the perseverance and improvement of "the principal accountability system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Party committee", plays the vital role in fulfilling central instruction spirits, improving university governance, and cultivating excellent talents. The paper first elaborates on the origin and roles of party and administration meeting system, then details the major contents and problems of the operating mechanism of the system in the light of the real situation, and finally brings forth countermeasures against some prominent problems.

party and administration meeting system; operating mechanism; universities and departments; university governance

2017-04-07

张先军(1965-),男,河南偃师人,副教授,主要从事党建理论研究。

G472.2

:A

:1008-9233(2017)04-0043-04

猜你喜欢

党政运行机制议题
21世纪以来中国歌剧批评若干重要议题述论
探讨推进党政思想工作的应对措施
夯实企业党政之基锤炼高素质管理队伍
基于知识的智能指挥决策运行机制及其支撑技术研究
例谈群文阅读中议题的确定
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医院党政工作的创新意识探讨
农村医养结合运行机制构建研究
科学议题欢迎君子之争
互联网支付时代完善收银审核运行机制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