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路径探析

2017-12-30孙巨峰

西安航空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应用型价值观核心

庄 思,孙巨峰

(西安航空学院 a.电子工程学院;b.学生工作部,西安 710077)

应用型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路径探析

庄 思a,孙巨峰b

(西安航空学院 a.电子工程学院;b.学生工作部,西安 710077)

应用型院校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强化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知,理解和掌握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逻辑关系;需要引导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价值认同,通过灌输引导、吸收内化、实践强化来实现价值认同;需要拓宽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途径,通过重塑个体行为、优化育人环境、加强社会实践、创建制度保障来拓宽学生践行的路径。

应用型院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路径

一、前言

核心价值观奠定了一个国家政权的道义基础,是国家主流价值追求,在整个思想领域起到统摄全局作用,决定着国家的发展与变革趋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以中国传统价值观为根基,并结合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的实践经验形成的国家主流价值追求,反映了当前中国人民的主流价值诉求。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24字方针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视角对核心价值观做出诠释。作为未来社会建设者主力的当代大学生,在价值多元化趋势下,能否在理解基础上认同社会主义价值观,是否愿意选择接受社会主义价值观,是否自觉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不仅关乎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成败,更关乎中国的前途命运。

应用型院校大学生作为当代大学生的一部分,既有大学生的共性,但同时基于院校的应用型定位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的技能型要求,应用型院校大学生又有其个性。应用型院校以技术应用为办学定位,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依托,与研究型、教学型院校相区别,主要包括专科、本科,甚至研究生教育,为生产一线培养多层次、应用型技术人才。由于应用型院校培养的毕业生直接就业于生产一线,就业企业直接接触社会。而企业和社会是一个多元且复杂的思想政治生态环境,各种思潮和价值观都会对涉世未深的毕业生产生影响。特别是不良思潮及负能量的侵蚀,会在毕业生的思想上形成不良认知,更有甚者走向共产党对接班人要求的反面。比如现在有些毕业生走上了社会,不思进取,不思报恩父母、报恩党和国家的培养,在社会腐朽思想的侵蚀下,在国内外反动势力的利益诱惑下被策反,成了为反动势力提供情报、颠覆国家的特务,走向了千夫所指的不归路。

因此,必须抢占应用型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阵地,宣传正能量,弘扬主旋律,让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的思想政治工作进入应用型院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各个领域,利用不同渠道,创新方式方法,使应用型院校的学生在毕业前就能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系统、深刻的正面教育,形成正确的认知,促进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提高辨别是非及抗干扰能力。本文试图从理论认知、价值选择、践行路径三个维度来诠释其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具体路径。

二、强化应用型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知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先使践行者了解、理解这种价值观,要尽可能做到“知其然”、真正使此价值观内化于心,才能在多元价值取向中选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核心价值观基本要求付诸于行动,做到外践于行。应用型院校基于学校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要为社会培养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故强化学生的专业能力,相对弱化了学生人文意识与政治素养的培育[1]。这种学校的整体定位使得在应用型高校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困难重重。尤其当前受到“实用主义”的影响,以市场为导向,以毕业就业为目标的应用型高校学生普遍对人文情怀与政治素养缺乏兴趣,致使在应用型高校大学生中培养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步履维艰。虽然应用型高校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困难极大,但并非不可,如果解决好“知”、“信”、“行”三者之间的关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是有章可循。

“知”什么,如何“知”,笔者认为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深层次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及内在逻辑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24字方针容易把握,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逻辑关系不容易深刻掌握,所以就有必要理顺。

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层次性。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良性运行的精神支柱,包含制度规范和文化规范的价值诉求,从古至今,从内到外,各国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凝练中体现出三个维度:国家层面强调“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深层展现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寻求的民族复兴、民主富强的政治目标,是国家追求的价值观,处于整个核心价值观的统领地位。社会层面以“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为价值导向,它体现现代文明社会人类共同的、基本的价值准则,作为社会层面的主流价值诉求,在整个核心价值观中起到支柱作用。个人层面定位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实际上是公民个人的基本道德底线。三个层次相互联系,自成一体,既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汲取世界优秀文化;既体现马克思主义共性,也展现中国特色个性;既重视国家的追求,又正视个人的价值诉求;既体现历史性,又展现时代性。

其次,核心价值观也体现了开放性和多向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于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它的形成本身就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经历层层的甄别、凝练、吸收和借鉴才逐步形成的主流价值诉求。这充分展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包容、开放和多向度性。

(二)应用型院校学生如何认知核心价值观的含义及内在逻辑关系

应用型院校学生容易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义,学生可以通过校内外等多种渠道了解核心价值观。目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工作在社会上非常普遍,学生可以通过校园和社会来了解核心价值观,经历这种大环境耳濡目染,使学生强化认识。

然而作为大学生不能仅仅认知价值观基本内涵,更应该理解核心价值观的内在逻辑,不仅要做到“知其然”,更需要“知其所以然”。要使学生深层次理解核心价值观,首先,必须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的主渠道作用。思政课教师利用课堂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逐字逐句的、深层的剖析,促使应用型高校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清晰的、全面的、深层次的认知,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核心价值观的外在现象,更要领会核心价值观的内在本质。其次,要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发挥高校党政干部、共青团组织和社团组织在大学生思想引领方面的积极作用,形成良好的核心价值观培育环境。

三、引导应用型院校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认同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必须要对核心价值观有理论认知;其次,需要对核心价值观有价值认同;最后,才能以实际行动来诠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理论认识考虑的是知与不知的问题,价值认同解决的是信与不信的问题[2]。很难想象,人们能践行自己不知不信的价值观。价值认同依赖于价值需要,价值需要基于价值判断。当前处于一个价值多元的社会,大学生处于价值选择的关键时刻,引导大学生选择并认同社会主义价值观就显得意义重大。价值选择则建立在价值判断基础之上,并表现价值判断(在哲学意义上价值判断指价值主体对于价值客体能否满足主体需要及满足程度做出的判断)。这就是说,要使应用型院校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码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符合应用型院校学生的价值需要[3]。需要具有层次性,价值需要是一种高级的精神追求。大学生高级的精神追求虽然具有多样性,但由于这种精神追求没有完全定型,它仍具有可塑性。因此引导大学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精神需要便具有了可能性。引导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价值观不能一蹴而就,需要经历灌输引导、吸收内化、实践强化三个过程。

(一)灌输引导是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

应用型院校大学生由于认识的能力和水平有限,因此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无法形成具有科学的、系统的、全面的理论认知。基于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灌输就非常必要。但是如果只通过外力强制灌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也有可能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排斥抵触心理,容易适得其反。所以必须要求灌输与引导相互结合,引导学生在价值多元视角下选择接受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吸收内化是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群体的价值追求,应用型院校学生作为一个个独立的个体,有其自身的价值追求。要使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在于个体吸收并内化这种群体价值观,并将这种群体价值观要求转化为个体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被群体社会成员认同并接受才可能被最终确立。也只有在社会行动中将其内在化,并围绕着这种内在化过程构建其意义时,它才能够产生意义,才能更加主动按照其意义行动[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种群体意识何以被个体成员吸收内化呢?关键在于保持这种群体价值与个体价值之间的适度张力,在现实社会中,寻求社会共性与个体个性、共同意识与个体意识之间的结合点,也是认同核心价值观不容小觑的问题。

(三)实践强化是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举措

经过对大学生价值观的灌输引导,学生将核心价值观要求吸收内化并在思想上接受此种价值观念,还有必要将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转化为外在行为。通过社会实践将价值观要求转化成外在行为,这种转化在一定意义上不仅强化了理论认知,更升华了价值认同。经过理论认识到外在践行的转化,实际上就达到了“知行合一”,实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认同。

四、拓宽应用型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途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认知是基础,价值认同是关键,最终的落脚点在于外在践行。应用型院校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多管齐下、共同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需要学生个体行动,还需要学校、社会搭建践行平台。具体需要从规范行为、优化环境、拓宽渠道、制度保障四个方面入手:

(一)规范大学生行为,重塑学生行为规范

大学生道德品行最直观、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其日常行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公民的基本要求,这实际就是对公民个人道德最基本的要求。大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是否符合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就成为检验大学生行为正确与否的标准。因此,学校要从教育教化、日常管理、综合评定、奖优评选等教育管理方面来帮助大学生矫正不良行为,重塑正确行为。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家庭美德、恪守职业道德、践行社会公德、树立高尚品德。使大学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二)优化育人环境,营造良好氛围

哲学上讲“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重要条件,外因对事物变化发展起到促进或阻碍的作用”。大学生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校园内,创造优美的校园自然环境和富有文化气息的人文环境能使学生时刻受到大学环境的感染和熏陶。应用型院校营造良好的践行核心价值观校园氛围要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发挥高校党政干部模范带头作用。高校党政干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对于引导大学生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职责。所以高校党政干部人员必须使自己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代言人,以身作则,起示范作用,引导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校园人文环境中。浓厚的人文气息不仅能增强学生人文情怀,提升学生整体素质,而且还能净化学生心灵。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不仅利于学生理解认同核心价值观,也利于学生践行核心价值观。

第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应用型院校学生基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致使其重视专业学科知识,而忽视人文学科知识。这就要求在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的同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教育融入到专业课教学中,从专业课教育入手,从课堂入手。

第四,开展以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校园实践活动。学校创造条件,举办各种知识讲座、思想辩论、宣传报道、征文大赛等各式活动,为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便利。

最后,积极开展党团、社团活动,丰富学生校园生活。高校党团活动、社团活动是大学生践行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平台,积极举办有关核心价值观的团学活动不仅能丰富大学校园生活,而且能够为大学生践行核心价值观提供条件。同时积极发挥高校党员团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班级团组织作用,提升团学组织活动的质量。切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校园、进活动、进头脑。

(三)积极开展社会实践,以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实践是鼓励大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是使大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具体形式。它有利于大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社会实践,也进一步培养了大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通过社会实践使学生了解社会、认识国情、体验时代的变化,通过社会实践也使大学生正视自己、摆正自己、达到重新认识自我。通过社会实践,大学生能切身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自身的影响,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又可以为核心价值观做代言。组织学生参观革命圣地,体验红色教育的洗礼;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锻炼学生的服务意识;组织学生参加三下乡活动,切实感受核心价值观对基层有何影响;组织学生深入留守儿童村、孤儿院、敬老院,使学生感受弱势群体的艰辛,增强学生责任感、使命感。组织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进一步深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

(四)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践行的制度保障

制度体现着价值判断,传承着理想信念,是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保障。加强学校组织的领导,创建并不断完善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组织领导制度、运行制度、奖励制度,使大学生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有章可循,有据可依[5]。这才能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根本保障。

高校党委要充分认识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应用型院校学生的重大意义。高校教务部门在制定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时,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与践行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切实从源头上使核心价值观融入整个教育过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作为党政干部、教师年度考评的重要参考,并制定成制度,使其常态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引入到学生入党和评奖评优中,通过激励的行为鼓励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各种举措,形成高校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相互协调、共同努力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氛围,使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到基层、落到实处。

[1] 侯强.应用型本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创新的原则和路径[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17(7):36-37.

[2] 冯留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探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哲学与社会科学版),2013,236(2):15.

[3] 谭轶珊.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路径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118(8):110.

[4] 曼纽尔·卡斯特.认同的力量[M].曹荣湘,译.北京: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5.

[5] 隋露露,王洛忠.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4,233(2):69.

[责任编辑、校对:王国成]

OnthePracticeofSocialistCoreValuesofApplication-orientedInstitutions

ZHUANGSi,SUNJv-feng

(School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 Xi′ an Aeronautical University, Xi′ an 710077, China)

To practice socialist core values, application-oriented institutions should reinforce the theoretical cognition of students, help them understand and master the connotation and logic relationship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guide students to accept socialist core values through infusion, absorption, and practice; and expand the path of practicing socialist core values through rebuilding individual behaviors, optimizing education environment, reinforcing social practice, and creating system guarantee.

application-oriented institutions; socialist core values; path

2017-05-11

西安航空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2016XHSZ05)

庄思(1986-),男,陕西汉中人,助教,主要从事思想政治研究。

G641

:A

:1008-9233(2017)04-0047-04

猜你喜欢

应用型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应用型本科层次大学生网络在线学习策略及实践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图说我们的价值观(三德)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