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思考
2017-12-29邓华黄海英
邓华+黄海英
[摘要]以衡阳市为例,分析了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人居环境存在的问题,结合新农村建设的有益探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衡阳市;人居环境
衡阳市位于南岳衡山之麓,湘江之滨,辖5区5县2市,185个乡镇,4897个村,土地面积1.53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9.23公顷,总人口734万,其中农业人口569万。自从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乡村以来,结合新农村建设,衡阳市农村人居环境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但是也存在一些需要针对性地予以解决的问题。
一、衡阳市农村人居环境若干问题
笔者通过对衡阳县、衡山县若干村落进行的实地调查,发现这些村落农村人居环境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民居环境问题
一是缺乏村落建房的总体规划,村民新建房屋选择宅基地各自为政,往往是临街、临河而建,好的地段房屋较密集,影响了房屋的采光与通风。有的村民违规占用基本农田、水塘等农用地建房,由于没有统一规划、统一式样、统一风格,显得杂乱无章、特色不明显。二是村民们普遍注重内部装修,不注重外观装饰,很多房屋基本上都是“裸房”,没有“穿衣戴帽”,外观度很差。三是存在大量的危房和空心房,由于农民们新建住房大都不愿在原宅基地上翻修、重建,导致现在农村中存在着大量危房和空心房,这些房子大都年久失修又无人居住,不及时治理,既浪费宝贵土地资源,又影响村容村貌。
(二)水污染问题
农民使用的生活用水大多是每家每户在宅基地旁打井抽取地下水,有些靠近水源的地方则是将水抽到地势较高的水塔,然后输送到各家各户,由于没有经过专业化水质处理,饮水安全难以得到保证;另一方面,由于资金缺乏加上农村人口居住分散,农村地区生活污水处理率非常低,生活污水未经统一处理,都直接排入河流、湖泊,造成水体污染。再者,外出劳务人员的增多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日减,间接影响了农村水利设施的更新改造和维护,都对农村生活用水、河流湖泊水等造成巨大的威胁。
(三)垃圾问题
村委会和自然村缺少经济来源,无力承担建设、改造封闭式垃圾收集点等垃圾处理基础设施,村民没有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的意识,往往就近将垃圾随意倾倒在路边、沟边、河边、山边等致使垃圾成堆,农民建房时产生的建筑垃圾未能及时清理,一些乡镇企业的生产垃圾也随意堆放,农村普遍缺乏相应的机构和专门人员去处理垃圾维护环境卫生的清洁。再加上目前农村常住居民多为留守老人和小孩,整体垃圾处理意识差。在面对数量大、成分复杂的垃圾时,很多地方连采用焚烧、填埋、沤肥等看似比较简单易行的处理都办不到,致使垃圾严重污染环境。
(四)景观问题
总体而言,衡阳农村生态环境较好,到处郁郁葱葱、山清水秀,总体森林覆盖率达到了50%,“远看像花园”。但是近看村庄,情况不太乐观,主要表现在村域内见不到花草树木,村庄绿化美化较少,大部分地区,基本上是只见房屋不见绿地;少数农民的有些庭院绿地,但总体过度硬化现象较突出,尤其是水景观缺乏,看得见山但是望不到水。衡山县涓水村,农户住房前有八口水塘。开展水塘整治时,他们把八口水塘全用水泥围起来了,既不美观,也不利水质净化,生态景观遭到了严重破坏。
(五)公共服务设施问题
缺乏为村民提供现代设施和功能的公共配套设施,比如村卫生所、幼儿园、村民文化活动中心、户外健身器材等。随着公路村村通工程的开展,现在大部分农村的进村道路都实现了硬化,但是道路普遍较窄,不便于机动车辆出入村庄。其次是村内道路,缺乏统一规划和建设,路况较差,晚上没有路灯照明,给村民出行带来诸多不便。
二、对衡阳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几点思考
(一)有效改观农村民居环境
一是搞好规划设计。首先是要搞好功能区规划,哪里是住宅,哪里是公共配套设施,哪里是广场、绿地,应该在征求广大村民意见的基础上,做好控制性规划和详细规划。其次是做好建筑物的设计图。对新建住宅和现有住宅改造,要结合当地特点特色,设计几套样房图纸供村民参考,目的是既要凸显当地特色,保留乡土味道,形成乡土风格,又不搞大拆大建、方便农民生产生活。二是搞好“空心房”治理。可以借鉴郴州嘉禾县的成功经验,一方面运用《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武器,严格控制宅基地的面积标准,严禁占用农田、水塘等农用地建设住宅,严禁“一户多宅”,严格执行“占补平衡”政策,坚决纠正建新不拆旧的现象。另一方面,是采取行政手段。就是采取经济奖惩的办法,同时结合耐心细致的教育说服工作,动员村民主动拆旧建新、拆除违章建筑和废弃不用房。三是搞好农村危房改造。首要是完成存量特困农民危房改造任务,老、少、边、穷地区是改造重点,做好改水改厕改厨工作,在确保农民住房安全基础上做到舒适宜居。
(二)全面整治农村卫生环境
治理农村卫生环境,是新农村建设首当其冲的任务。当下的农村,生活污水和生产生活垃圾已成两大公害,严重危及人们的身体健康。一是要因地制宜、科学处理。对城镇周边村庄,可以采取城乡同治集中处理的办法,充分利用城镇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把污染问题彻底解决。离城镇较远且农民居住分散的村庄,采取焚烧和填埋的方式,就近处理生活垃圾。污水处理方面,可以借鉴河南郝堂村的做法,将所有的污水管道铺在地下,每户设置一个小型污水处理池,地下埋有三种大小不等的鹅卵石,地上种有根系发达的植物,污水先经过鹅卵石简单的过滤,再经过植物根系分解吸收水中养分。污水经过家庭处理池处理后,汇总到村里的污水处理池,再次经过处理,排出清澈的水,可用于洗衣服、灌溉、养殖等。二是要控制污染源头。对生活垃圾,建议借鉴浙江金华垃圾“两次三分减量”的做法,引导农民分类减量就地消化,确保垃圾尽量就地消化不增量;对农业生产资料垃圾,要设置收集设施,强制回收塑料地膜、农药瓶、化肥薄膜袋等生产资料废弃物;对农村医疗垃圾,要定點定期回收处理;对建筑垃圾,要定点堆放集中处理;严禁在公路两旁建造大型露天垃圾围池,严禁将垃圾倾倒在河流、沟渠、山塘水库中,严禁将生产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池塘江河中。三是引进资本创新机制。实行市场化运作,引进社会资本,创新农村垃圾及污水处理体制机制。建议参考望城县污水治理成功做法:政府采用BOT模式,使每个乡镇都集中兴建了污水处理设施,确保生产生活污水零污染排放。同时将城市环卫机制引入农村实施,在试行市场化运作试点,乡镇与保洁公司签订治理垃圾及保洁合同,由乡镇统筹投入经费给保洁公司,乡镇集镇居民、农村农户负责将分类处理后的不可回收及有害物质等垃圾定点清运到村组垃圾池,保洁公司既负责及时将集镇、村组垃圾池垃圾清运到县垃圾填埋场,又负责集镇街道的日常清扫、日常洒水、日常保洁。通过办点试行,乡镇做到了保洁常态化、垃圾清运及时化,垃圾治理率100%。
(三)保护培育乡村景观环境
一是保护乡村元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补农村短板,扬农村长处,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住田园乡愁。要加强对山体、水源、森林、田园、湖泊等自然景观的保护,尤其要加大对水环境的保护,要能望得见山,更要看得见水。二是协调原生态元素。尽量采用最自然、最生态的方式来建设美丽村庄。据近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报道,位于河南信阳平的郝堂村,是远近闻名的“最美乡村”。该村作为河南农村可持续发展项目试点村,坚持用原生态材料修建了村庄道路,对路两边进行了绿化;对部分有碍发展和基础设施的房屋进行了迁建,结合当地的民俗民风进行旧房改造和新房建设。村民张厚健成了全村第一个对房屋进行改造的人。张厚健家是两层贴瓷砖的小楼,在村里算不错的房子,但因为院子里没有厕所,又有猪圈,生活不是非常方便、舒适。专家在设计时和张厚健商量,不改变房子的结构,改水、改厕、拆掉封闭的院墙,使家门口的山水尽收眼底。门口的池塘不但有景观作用,还是张厚健家生活污水净化后的归宿。环保的理念贯穿于郝堂村建设的全过程,改造后,每户村民家都安装了三格化粪池,全村的生活污水经过净化处理最终流入村里的荷花塘中,不仅环保,也成为村子的重要景观。
(四)顺应农村发展需要,增加现代便民设施
首先是让农民告别黑灯瞎火晚上没有路灯的历史,架设太阳能路灯或者LED节能路灯。借鉴“点亮郴州”行动经验,在乡镇主干道和各行政村内主要道路架设太阳能路灯,点亮了农村同时温暖了农民。其次,是可以整合资源,设立乡村卫生所、便利店、托儿所、村民活动中心,在村民聚集地区建设户外休闲活动场所,设置健身器材,建设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球类运动场地等。第三是顺应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趋势,设立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站,提供网上销售及购物培训以及快递收发服务,以方便群众生产生活,同时解决电子商务“最后一公里”难题。第四是加大农村互联网建设力度,规范各种杆线架设。要将各种管线进行统一规划设置,要整合资源设施,尽量做到地下铺设、规范有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