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如何做好互联网形式下的职业指导

2017-12-29李金梅杜改芝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7年11期
关键词:职业指导互联网措施

李金梅+杜改芝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学校扩大招生规模之后,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较严峻,使得高等学校的就业问题日益突出。伴随着网络信息平台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成为了职业指导的一种新型模式,在互联网新型模式下,如何利用网络媒体促进大学生的职业指导将会成为一个新的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我国高等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现状以及互联网形式下的职业指导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在此基础上,探索互联网形式下职业指导的合理工作措施。

[关键词]职业指导;互联网;措施

自1998年以来,我国出台政策扩大高等学校招生规模之后,每年的招生数量迅速增加,相应的高校毕业生数量与日俱增,但是社会对于高校毕业生的需求量是有限的,并没有大幅度的增加,因此导致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使得高等学校的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应届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会对国家的经济、社会的稳定以及国家未来的发展等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对大学生开展职业指导,培养学生们正确的职业选择观念,锻炼他们制定符合自身情况的职业生涯规划。

近年来,高等学校的职业生涯指导规划课程始终贯穿大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涯,已经成为大学生们规划大学学习时间以及将来就业方向等的基础,高校的职业指导课程本着公平和互动的原则,中心主旨是服务于学生,满足学生们的职业规划方面的需求。伴随着网络信息平台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成为了职业指导的一种新型模式,它打破传统的职业指导模式,为学生们提供更新更全面的职业指导知识资讯,在互联网新型模式下,如何利用网络媒体促进大学生的职业指导将会成为一个新的重要课题。

一、我国高等学校职业指导教育现状

近几年,我国高等学校基本都有设置大学生职业指导相关服务机构,比如: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大学生就业服务于职业发展规划中心等,并且都开设职业指导相关的课程,比如《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就业指导类课程有的是以必修课的形式开设,有的是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除此之外,还会通过专题讲座、课堂交流以及创建就业指导网站等方式进行指导。由此看来,全国高校普遍都在为学生们的就业指导工作而努力,力求为学生们的就业与职业发展服务,但是通过对学生们就业情况以及社会用人单位的调研发现,高校中的就业指导工作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的。

(一)职业指导缺乏针对性。虽然全国很多高校都已经开设了学生就业指导相关机构,但是职业指导方面的专业化、信息化以及社会化程度并不高,工作重心往往都是放在就业信息的发布以及就业政策的宣传。多数学校并不能够针对于不同的专业区别进行就业指导工作,导致就业指导教育与社会需求以及行业形势有所偏差,使得高校就业指导教育的目的性较弱,最终其有效性也会随之降低。

(二)职业指导欠缺丰富的教育形式。2007年,教育部颁布《关于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要求各个高等学校将职业指导相关课程融入到各个专业的公共课程中去,所以很多的学校都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这门课程,有的甚至还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研组。这门课程终究是一门新兴的课程,缺乏相应的教材、参考辅助资料、教学大纲等,使用的职业规划测评系统较繁杂,课程的安排欠缺对学生不同阶段情况的考虑,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并不高。久而久之,职业指导课程就变成了学生们形式上走过场的课程。

(三)职业指导缺乏对学生个体的细化辅导。很多高校将就业指导的最终目的放在提高学校的就业率问题上,主要的工作放在组织举办各类的招聘会上,重心主要放在解决学校的就业压力问题上,而忽略了对于不同的学生个体给予细化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综上所述,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一定程度上是为完成学校就业率而服务的。

二、互联网形式下的职业指导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戰

(一)丰富职业指导工作资源。目前,许多高等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更加偏重理论教学,往往脱离实践环节,而且理论课程的内容稍显空洞,比如讲解当前的就业形势政策、传授求职过程中的技巧、分享就业择业相关案例、介绍就业信息获取的网站等,理论课程注重规律化,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互联网形式下的“互联网+”平台,许多的高校大学生日常的交流都是通过网络来完成,信息传播的速度程指数增加的趋势在增长。所以,互联网形式下的职业指导相关工作人员可以尝试通过网络媒体、大数据等途径挖掘高校里大学生们关于职业指导教学内容的兴趣点所在,并且可以根据兴趣点以及社会岗位需求满足学生们对于职业指导培训方面的需求。

(二)充实职业指导工作的形式。互联网形式下,职业指导不受地域的限制,不同地区的学生可以共享职业相关资讯,高校的大学生们可以就职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方便的与职业指导工作教师沟通,这样能够提高学生职业指导方面的主体性,解决很多传统职业指导过程中的难题,所以,互联网形式下的职业指导工作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增加覆盖面。

(三)对高校的职业指导工作人员要求变高。互联网形式下的就业指导整合了各个方面的信息,将高校与社会融合起来,所以,互联网形式下的职业指导教学中,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权威主体,学生们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获取职业指导知识,这给职业指导相关工作者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需要主动的融入互联网平台中,并且要不断地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和知识框架,促进互联网在职业指导教育工作中的运用,发挥教育信息化的高效率特点,提高职业指导教育工作的效率以及智能化。

三、互联网形式下职业指导工作措施的探索

(一)将社会企业的需求与学生个性化的特征结合起来进行职业指导。首先通过职业指导教育改革,帮助大学生做好职业方面良好的定位与未来的长期规划。课程过程中,开设广泛的社会企业与学生需求的调查问卷,真正意义上了解社会企业与学生自身的需求,只有将二者结合,才能使职业指导工作真正成为社会企业与学生之间的桥梁。在教育工作的过程中,要采取变被动为主动的辅导方法,通过一些职业规划案例,进行预防指导,使学生们提前规划适合其个体发展的职业道路。高等学校可以在学生刚刚步人大学的时候,就对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并且取得家长的支持并配合,让学生们逐渐形成明确的就业目标,将所学专业真正运用到未来的职业规划里面,只有这样,学生们的职业规划道路才能走的更加稳定。

(二)将职业指导工作全员化并且全程化。首先,要就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建立健全的制度规范以及教育体系,从而保证职业指导教育工作的系统性,在教学基础条件上,保证职业指导教育机构、场地、工作人员、活动经费等都能到位。其次,对于职业指导工作者严格要求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对工作者的综合素质进行严格考评与把关,高校可以通过要求职业指导工作人员必须参加过专业培训,并且具备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才能上岗的方式,从而确保职业指导工作者队伍的整体水平。再次,积极地进行课程改革,传统的职业指导课程是以“说教式”的形式开展,可以从教法、教材、实践环节等方面对课程进行改革,不断地探索适合社会需求,并且学生们容易接受的教学方法。

(三)充分的运用互联网平台,打造符合学生个体的职业指导模式。互联网平台是没有时间和空间限制的,各个地区的学生都可以从网络平台上获取知识,并且可以共享资源,对观点进行个人评价等。因此,高校通过开设网络咨询板块、网络办事板块等新型形式开展职业指导教育。由于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出身背景、教育经历等都不尽相同,所以通过开设网络咨询的板块,让学生们乐于运用网络职业指导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职业指导的针对性和高效性。

四、总结

我国高校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合理恰当地运用互联网形式,创新职业指导教育的模式,通过加强职业指导队伍建设,结合高新技术进行实践,探索职业指导工作的未来新途径。endprint

猜你喜欢

职业指导互联网措施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试论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浅谈高校职业指导工作
试论如何开展三层六段精细化职业指导
加大职业指导专业人才培养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