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配合中药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研究
2017-12-28赵慧玲
赵慧玲
[摘要]目的:研究针灸配合中药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7月到2016年8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纯中药治疗,给予试验组患者针灸配合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0%,两组数据相比P<0.05。结论:针灸配合中药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效果顯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关键词]针灸;中药;功能性子宫出血;临床效果
功能性子宫出血是指异常的子宫出血,其主要是优于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失调所致。临床上一般根据患者的排卵情况将其分为无排卵型功能性子宫出血、排卵型功能性子宫出血和排卵期出血,其中以无排卵型功能性子宫出血较为常见。本研究对针灸配合中药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效果进行分析,现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5年7月到2016年8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年龄在16~45岁,平均年龄(33.15±4.87)岁,其中处于青春期的患者12例,生育期患者11例,更年期患者27例。试验组患者年龄在15~47岁,平均年龄(33.28±4.92)岁,其中处于青春期的患者13例,生育期患者12例,更年期患者25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P>0.05,与对比研究的要求相符。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纯中药治疗,其中主要是采用滋肾补肾药物,药物组成为:云苓、党参、黄芪、川断、丹皮、熟地黄、益母草、山茱萸、甘草、杜仲、阿胶、贯众炭。根据患者的临床证型给予其加减治疗,其中内热重患者去黄芪和党参,加元参和知母;小腹坠痛患者加香附、元胡和桃仁;出血量较多患者加白芍、煅牡蛎和乌贼骨气虚下陷患者加党参、黄芪和升麻,将药物煎煮后取汁分早晚2次服用,按照1剂,d的标准进行治疗。
试验组采用针灸配合中药治疗,中药方剂与对照组相同,在此基础上采用针灸治疗的方式。其中针刺主要以通调冲任、理气活血为主要目的,以任脉、肝、脾、肾经为主。针刺时将气海、血海和三阴交作为主穴,其中气海位置脐下1.5寸处直刺1寸,加艾条后留针lOmim血海穴直刺1.0~1.5寸,加艾条后留针3~5min;三阴交直刺1.0~1.5寸,加艾条后留针5~10min;肾俞穴直刺1寸,加艾条后留针4min,脾俞穴斜刺0.5寸,加艾条后留针5min。同时配合针灸特定腧穴-子宫穴,取穴位置,右侧内踝直上3寸,胫骨后缘处直刺1-2寸,针感为麻木疼痛,得针感即出针,不留针,1日1次,连针7日为一个疗程。
1.3疗效判定
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其中疗效判定标准为:患者治疗后出血症状完全消失,并且各项指标恢复正常,则视为痊愈;患者治疗后出血症状明显改善,并且各项指标明显恢复,则视为显效;患者治疗后出血及各项指标均无明显改善甚至病情加重,则视为换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一痊愈率+显效率。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其中分别采用百分率和(x±s)表示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分别采用x2检验和t检验完成对两组数据组间对比的统计学检验,P<0.05时表示两组数据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00%,两组数据相比P<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功能性子宫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妇科疾病,患者在发病后一般会表现出明显的月经周期不规律、经量过多和经期延长或不规则出血等症状,导致患者的正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目前临床上对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的治疗方法有很多,其中常见的方式主要有器械刮宫法、药物刮宫法、雌激素止血法、超导消融刀治疗等,这些方式在临床上的应用能取得一定效果,但是效果有限,很难让患者的病情完全好转。
中医上认为功能性子宫出血主要是因为患者肾虚所致,患者肾虚导致冲任失调、阴虚血热、热迫经血而出现相关症状。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是应以通调任脉为主,配合针刺改善肾虚,从而起到较好的效果13]。其中气海温固下元、通调任脉,血海理气调经、活血祛瘀,三阴交分利湿热、调和脾胃,配合对特定腧穴子宫穴的针刺,能起到较好的效果。患者治疗过程中配合中药补肾方,能起到改善患者内分泌失调、滋阴、益气固冲的功效,让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改善。
本研究对针灸配合中药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效果进行分析,其中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说明针灸配合中药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