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OBE教育模式的校企合作生态圈建设思路研究

2017-12-28刘萍

商情 2017年43期
关键词:生态圈校企合作构建

刘萍

【摘要】校企合作,联合培养是解决人才供需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就建立校企合作生态圈提出了自己的设想,对建设中的重点做出了思考,希望能为各高校校企合作提供建议和帮助。

【关键词】校企合作 生态圈 构建

一、建设背景

2017年2月6日,国务院印发《“十三五”促进就业规划》。《规划》明确了“十三五”时期促进就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对全国促进就业工作进行全面部署。《规划》中提出了“就业优先战略”和“人才优先发展战略”,这启发高校提前以“就业角度”去要求学生,保证人才的质量,凸显能力优势,从而实现优先就业。为了解决学生实践意识薄弱,创新知识匮乏以及就业意识不足的问题,有高校结合OBE理念(Outcomes-based Education,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致力于学生培养计划的制定,OBE理念的假设前提是拥有企业的支持和参与,所以“校企合作生态圈”便成为了应用型大学建设的基本和本质要求,是更加完善的教产融合系统。

二、建设思路

“校企合作生态圈”构架以高校和周边企业为主体,双方在现行政策下,寻求政府扶持,铺建互利合作的道路。随着校企融合的企业和高校合作的增多,量变带来质变,区域企业效益越来越理想,高校培养的人才越来越贴合应用,教育与经济的合力,促进构建一个稳定、持续和高效的合作网络,从而形成一个共生共赢的校企融合生态圈。

(一)积极寻求地方政府支持

学院“校企合作生态圈”构架以企业为主体,学校所在位置周边的高新技术开发区主动寻求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铺平校企合作道理,学校发展立足本地,实现更好的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二)主动对接地方企业

走出校门,主动与地方企业谋求合作,以智力驱动地方经济发展,与地方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打造一批紧密性合作企业,为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构建校企合作生态圈提供必要生态基础。

(三)深化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

(1)校外实践教学,建设校外实践基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促进学生更加了解岗位技术要求,清楚实际工作环境,强化应用技术技能培养,实现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教学内容对接职业标准。学院可依托合作企业,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础,积极开展认识实习、课程设计、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校外实践教学活动,并根据实践基地规模、实践教学开展类型层次及过程管理是否规范,评选一批优质校外示范性实践基地,以点带面,树立标杆,带动整个校外实践教学。

(2)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认证。可精选一批优质企业,建立校企合作,组建共培共育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引入行业标准,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尽可能的减少人才供需不对称的矛盾。学院在制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时,能够组织各学院负责人赴省内外以及台湾各相关高校、企业调研、学习,在全校开展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工作,并举行本科人才培养答辩论证会,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参会进行论证,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号脉把关,保证高校人才培养与市场准确对接。

(3)师资互培。学院通过引进行业企业师资、在岗教师挂职锻炼、实施岗位置换制度、完善岗位激励机制等手段,努力培养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师德高尚,专业技能强,综合素质高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4)资源共建。学校出场地,企业提供设备资源。校企通过共建实验实训室,能满足在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任务,又可满足企业培训技术人员、为社会服务的社会责任。学院能够多方联系企业,争取企业投入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共建实验实训室,利用先进实验实训设备和现有高校师资队伍,使在校学生的培养和在企职工的培训相互结合,优势互补,互惠互利。

三、建设重点

笔者认为,校企政三方共建校外实践基地是建设校企生态圈的建設重点,建设可以切实有效地提升学生综合就业能力。校外实践地拥有真实职场氛围,是履行真实的岗位职责和锻炼自己综合能力的平台。在实践基地企业的不同岗位上,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自己实践技能、创新意识等方面综合素质,为毕业后实际竞聘企业岗位提前演练;同时还有可能通过实践期的优秀表现,获得企业青睐或者推荐,优先就业。校企政三方校外类实践基地建设可以提升高校自身的竞争优势。

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一方面可以有利于增强企业真实需求和高校培养计划的匹配度,培养出更加符合企业要求的毕业生,提升高校就业率;另一方面,通过委派和培养专业教师,配合企业在实践基地中对学生的指导和管理,打造出一个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双师型教师团队,最终从师资能力和学生就业能力等双方面提升高校自身竞争优势

(1)企业方的权责分工与角色定位:整个实践基地的建设的成功与否,企业方的贡献最大,院校方次之。实践基地建设中应该以企业为主导,搭台唱戏,设置岗位角色,分配职责和任务,考核学生表现,选留合适员工;设置实践岗位、弹性岗位职责、岗位胜任度的跟踪服务。

(2)校方的权责分工与角色定位:具体而言,校方应提供实践备选人选,提供基础培训,灵活教学时间安排,完善学分考核;实践教学计划的倾斜、课程设置、教学考核的适度弹性化。因此,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和教学环节中,平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重,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目的,是所有院校在制定教学计划、设置专业课程、考核教师能力和教学效果时必须关注的重点。

(3)独立第三方政府的权责分工与角色定位:政府负责实践基地建设的前期撮合、中期保障和后期推广。具体而言,提供校企合作的前期的中介促进,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中期的履责监督,后期的基地评优以促进推广和影响范围。为缓解就业压力,同时促进地方企业和地方经济的发展,为各个院校和相关企业的人才培养与输送之间的牵线搭桥,是政府应尽职责。在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中,政府不仅起到引导促进的作用,而且应该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并给予双方一定的担保,监督双方在一定的规则下,有序地推进院校理论教学与企业实践应用之间的结合模式。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态圈校企合作构建
重视生态圈建设 打造生态圈体系
传统产业也要拥抱生态圈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植树造林也破坏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