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知识类型对应的核心素养的培养
2017-12-28郭睿
郭睿
摘要:分析化学知识类型的内容,依据知识内容的特点与化学核心素养对应,为化学教学中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参考,并提出培养建议。
关键词:化学知识类型;核心素养;素养培养
一、 背景
核心素养是进入21世纪后欧盟为实现经济增长提出的。我国首次提出核心素养是教育部于2014年3月印发的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文件中,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修订组结合化学学科特点,提出包含“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识”、“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五个要素的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化学核心素养即学习化学知识与技能、思想与方法而习得的重要观念、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这就要求学生掌握化学知识;化学学科能力的发展同样是在获得一定化学知识的基础之上,掌握技能,运用思维。
二、 化学知识类型对应的化学核心素养
我们通过化学学习,从微观层面探索物质结构、性质及用途,将其应用于宏观世界中,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学生掌握化学知识是具备化学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和前提。中学阶段学生应掌握的知识类型有事实性知识、理论性知识、技能性知识三类。
事实性知识涉及物质的性质、存在、制法和用途等多方面内容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以及化学与社会、生产和生活实际联系的知识,具体体现为主族元素、副族元素及其化合物和各类有机物及其代表物。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是无机化学的根本,有机物及其代表物是有机化学的基础,用元素符号、分子式来表示物质,他们是打开宏观物质形态,展现物质微观结构的钥匙,培养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元素知识的学习教材中给出原子结构示意图,推导元素的性质;有机物知识如命名,同分异构体共有几种,反应类型等问题,两者都引入了模型辅助学生认识学习和推理,体现了“推理能力与模型认识”要素的培养。元素化合物和有机物制备的实验方法及考虑实际生产生活的应用,还涉及“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要素。
理论性知识为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的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有关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和化学量等;物质结构理论、元素周期律、电离理论、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等。以上定律和理论的学习和推导均以模型建立为基础,如物质结构理论、元素周期律中原子结构示意图、电子层模型示意图;电离理论中离子移动模型;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建立理想模型;活化能、有效碰撞理论,用图像来表示影响因素及变化等;以及围绕以上定律和理论进行的定量计算,体现出“证据推理与模型认识”要素。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描述反应进程的快慢,在一个可逆反应中,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时便达到了化学平衡。在这一理论下,对影响反应速率以及达到平衡的因素进行定量和定性实验探究,解释相关问题,体现了“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技能性知识是化学概念、原理及元素化合物知识相关的化学用语、化学实验、化学计算等技能形成和发展的知识内容,如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等;化学实验仪器使用、物质的制备、分离、提纯、检验、设计实验方案等。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是传达化学信息的化学语言,是化学思维、方法的表征。运用化学用语,揭示化学变化的本质,明确宏观现象和微观粒子间的关系,体现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要素。化学学科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其研究方法是化学实验。在制订实验方案的过程中,设计方案、仪器操作、观察现象、数据处理等,蕴含了对“证据推理与模型认识”、“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的培养。
依据化学核心素养的界定和五个要素的内涵可以发现,“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识”三个要素具体指向了化学思维,“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更突出化學技能与方法,以上四个要素主要指向化学核心素养界定中关键能力的培养。化学必备品格的培养主要落在“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要素。可以发现以上知识分类的化学核心素养中,并没有具体体现“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要素,主要原因为品格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发展,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这一要素并不能通过哪一具体知识教学习得。它以其他四个化学核心素养要素为基础,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科学的价值观和态度,在解决生活化问题中增加社会责任感。
三、 培养建议
1. 注重核心知识教学
突出核心知识教学,凸显化学核心素养培养。核心知识是指那些对周边知识起着轴心和关联作用的知识,并富有再生和迁移意义。因此,核心知识作为代表性的知识点,明确核心知识即可突出教学重点,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并且将核心知识归属到以上分类中对应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便于规划本节课中主要培养的核心素养。
2. 设计情境化、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借助生活化情境容纳教学内容,以问题探究为导向,充分发展学生理解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在知识的运用过程中尽量让有待解决的问题贴近实际生活,拉近书本和生产生活的距离,让学生体会到学有所用。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有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们可以通过交流合作一起研究解决问题的法案,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3. 关注信息素养的培养
核心素养一词是在信息时代经济新模式的推动下提出的。在21世纪,人们知道如何获取、选择和利用信息是人们需要具备的信息素养。化学教材中设置的“查阅”、“讨论与交流”、“资料卡片”、“科学视野”等栏目,培养学生对化学信息的敏感度,启发学生利用搜集信息学会学习、自主学习。同样,教师教学中也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带给教学的便利,如模型、动画演示、虚拟实验等放大微观世界。
参考文献:
[1]吴明好.基于高考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谈高中化学教学[J].中国考试,2017,(3):31-37.
[2]刘知新.化学教学论[M],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45-25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