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微故事进行园本课程的开发

2017-12-28刘吉霞

考试周刊 2017年34期
关键词:园本课程开发

刘吉霞

摘要:园本课程开发成为当前幼儿园课程改革的热点。微故事是园本课程开发的一个切入点。如何利用微故事,并结合各个幼儿园的实际情况,是当前园本课程开发需要思考的问题。文章从微故事的开展来源入手,指出微故事实施要处理的四种关系,并探讨微故事有效实施的途径,为园本课程开发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微故事;园本课程;开发

园本课程开发是当前幼儿园课程改革的一大热点。很多幼儿园投身于园本课程的开发实践活动中。然而,幼儿园在开发园本课程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严重的问题。例如:有些幼儿园引进国外流行的课程模式,但具体操作时不能结合本班、本园的实际情况,缺少灵活调整的机制,从而导致教学模式僵化。仅仅盲目跟风,缺少创造性,幼儿园很难开发出适合本园的园本课程。而微故事将课程在日常生活中或幼儿的自主探索活动中生成,是园本课程一个较好的切入点。

什么是微故事?微故事是教师结合日常教学活动,由幼儿产生的兴趣点来开展的一个系列小主题活动。它来源于日常生活、幼儿的兴趣,内容选择较为灵活。对于幼儿教师来说,开发这样的系列小主题活动较为容易。

一、 微故事的开展来源

(一) 产生于日常生活

微故事的开展内容可以来自于日常生活。许多教育家都提出幼儿园的课程要与幼儿的生活相联系。陶行知表明:教育根本意义为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陈鹤琴认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幼儿通过接触大自然、大社会这两种环境,并与其交往,由此获得鲜活而直接的知识。利用自然与社会的资源,幼儿园课程的内容得以丰富多彩。在园本课程开发中,幼儿教师可以利用身边环境的资源开展各种活动,选择利用周围各种可利用的资源,是微故事常见的开展方式。

(二) 源于幼儿的兴趣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使幼儿产生了学习的动力与愿望。苏霍姆林斯基强调,兴趣的源泉在于运用知识,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即总是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与探寻者,而在幼儿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在这里,苏霍姆林斯基更加强调了为这种需求提供有益的材料,幼儿的兴趣才能有效地被激发。在园本课程开发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兴趣点,为幼儿提供相应的材料,使得幼儿在积极地探索与发现中积累经验与知识。微故事经常从幼儿的兴趣点开展主题活动,幼儿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得到提高。

二、 微故事实施要处理的四种关系

(一) 教师预设与幼儿生成的关系

在园本课程活动中,平衡预设目标与过程目标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教师要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出发,活动预设反映幼儿的所思、所想和所感。教师不仅要预先设计好活动,对预定目标的能够达成,而且要对儿童的主体地位、多样化需求等方面给予积极关注。

(二) 课程静态与动态的关系

园本课程活动是在幼儿操作与探究的过程中完成的。课程资源的静态存在常常是教师提供的大量的活动材料,创设的丰富的活动环境。而这些课程资源的动态存在就在于与幼儿发生积极的互动。因此,在园本课程活动中,教师提供的材料、创设的环境与幼儿的互动结合,才能使得园本课程活动开展得生动而活泼。

(三) 幼儿活动与系统规划的关系

在幼园本课程活动中,教师通常在具体课程活动的实施上做得很到位,但较少将当下幼儿活动与其学习和发展的系统联系起来。因此,寻找幼儿的兴趣点和疑惑点来拓展活动,并形成能完成短时效应且能支撑长效发展的园本课程实施策略显得更为必要。

(四) 评价主体与受评主体的关系

作为课程评价主体的教师,通常将评价作为自己反思教学成效的工具。受评价主体——幼儿常常不太知晓评价的内容。而园本课程活动中,幼儿参与到评价中,使之知晓评价内容,利于树立幼儿良好的自我形象。

三、 微故事有效实施的途径

(一) 共同主题的生成

在园本课程中,教师与幼儿双方之间是平等、合作的关系,双方都是主体,彼此没有地位的高低、尊卑的差别。教师是教育主体,指引着幼儿的发展方向。幼儿是不断发展的主体,他们有自己的需要与尊严。教师对园本课程的开发应以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为前提。园本课程主题的生成可以由教师与幼儿共同讨论产生。教师通过园本课程的开发,调动幼儿的主动性,通过幼儿的积极参与,培养幼儿良好的兴趣和发展有益的才能。

(二) 周围资源的利用

瑞吉欧认为,教育是一种充满各种关系的活动,比如学校与家庭、社会等,而在某种程度上来看,一种高质量的教育是在协调各种两极关系中主动地、创造性地发展着的。由此看出,充分利用家长、社区的资源是园本课程开发的重要途径。

充分利用社区、家长等资源,丰富园本课程资源是园本课程开发不可或缺的环节。园本课程的开展不仅需要发挥课程专家的指导作用,也需要加强幼儿园与家长、社区之间的联系。教师作为课程资源开发的主角,不仅要学会主动地、创造性地利用资源,而且要充分挖掘其他各种资源的潜力与深层次价值,帮助幼儿走出课堂、走出幼儿园,在社会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

(三) 活动经验的整合

园本课程活动中,教师要给予幼儿自我探索与主动学习的机会,重视幼儿探究活动的主动性。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认识起源于动作,智慧来源于活动。”他认为,幼儿通过主体对客体的相互作用建立认知结构,这种相互作用从活动中产生。幼儿通过操作与感知真实的物体,并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建构过程是在动手又动脑的过程中完成的。所以,在园本课程活动中,如果只是包含动手操作的活动是远远不够的,教师活动的预设应注重幼儿认知体系的建构,使幼儿在操作物体与建构知识中将经验整合。

(四) 多元评价体系的建立

构建多元主体的评价体系,有利于园本课程活动有效而持续地开展。园本课程的多元评价主体可以包括教师、家长、幼儿以及幼儿同伴。不同评价主体在沟通与协商中,增进彼此的了解,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形成积极、友好、平等以及民主的评价体系,使得评价成为理智、情感和行为的统一。教师将相关的意见加以综合,使评价真正反映幼儿的发展,从促进幼儿个性的良好发展。

园本课程活动是一种综合性的活动,具有开放性、综合性、整体性的特点,园本课程可以从微故事开始。微故事的内容可以涉及健康、语言、艺术、生活等多方面,它以主题的形式统领各领域的教育,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要求教师选择和整合相关内容,关注儿童的生活和经验,以活动为载体,以环境为依托,充分利用周边资源,生成相关活动课程。

参考文献:

[1]瞿敏亚.课程从这里出发——浅谈幼儿园园本课程“微故事”的开发[J].读与写,2016(10):265.

[2]夏娇.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特征及对成人教育的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2016(10):154-156.

[3]徐莉莉,石文英.我和玉米有個约[J].幼儿教育,2016(3):20-22.

[4]徐显珍.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J].读与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38):128.

[5]周晓华.让儿童做生活的探索者——对品德课堂中活动的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2009(1):81-82.

[6]王明洁.接住孩子抛过来的“球”——浅谈如何在师幼交往中促进幼儿的发展[J].课程教育研究,2014(5):194-195.

[7]裘指挥.来自瑞吉欧理念的思考——关系和谐中建构幼儿教育[J].学前教育研究,2003,3(8):18-20.

[8]刘伦花.农村中学创造性使用教材的探索[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4(2):86-88.

[9]曹圆圆.做中学:让幼儿园科学教育走进生活[J].启迪:教育教学版:2016(6):62.endprint

猜你喜欢

园本课程开发
家园联手 实施幼儿园本土文化教育课程
家园联手实施幼儿园本土文化教育课程
在线投稿与编辑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河南方言文化资源的保护及其开发利用的研究
遵义红色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基于J2EE和Ionic的ITer学习APP设计与开发
单片机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和开发
传统民间游戏与园本课程的开发研究
民间益智游戏在园本课程开发中的应用
本土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运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