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师音乐学实施《中国传统乐理》课程的价值?

2017-12-28马蔚蔚

艺海 2017年11期
关键词:价值

马蔚蔚

〔摘 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标准的颁布,现代音乐教育的不断发展和壮大,音乐理论教学也在高师学科建设中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在乐理课程内容建设上面,高师的音乐学专业大多以西方音乐乐理为核心内容进行教授,而中国传统乐理却始终被“隐匿”起来,只是作为一块“鸡肋”存在。这种教学缺失现象势必影响当前音乐教育的质量。

〔关键词〕音乐学专业 中国传统乐理 价值

从二十世纪初期学堂音乐开始,我国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在音乐教育方面,主要是前苏联音乐教育对我国起到了很大程度的影响。我国近现代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就是在这种影响下不断形成的,尤其在高等音乐教育方面,渗透到了音乐教学体系、教育机构设置等方方面面,这恐怕就是当前音乐理论教学现状形成的主要历史原因。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开始对这种现状进行反思,数十年来,教师用西方乐理为一代代学生打基础,却忽视本民族“音乐母语”的基础,《中国传统乐理》课程是否应该被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地位,值得探讨。

一、中国传统乐理课程及其文化内涵

1.《中国传统乐理》课程。中国传统乐学理论自古有之,且文献浩繁,成果辉煌,在世界音乐发展史中有着重要的科学、史学价值。但几千年来,由于我国的社会体制、历史根源、国情与文化、政治与经济、思想与认识诸多原因,浩如烟海的中国传统乐理没有得到认真的整理与研究、归纳与总结。时至今日,欧洲音乐理论仍然是我国作为衡量、判断各种音乐实践的基本标尺。 然而,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中国传统乐理的关注和研究逐渐增多,政策、课程、教材的相应出台,都为我们提供理论的可行性依据。《中国传统乐理》课程属于一门音乐理论课程,开设时长为一学期或一学年。和西方乐理课程不同的是,它是以工尺谱为乐谱形式,并且从对“音”“声”等概念的中国式理解上进行基础乐理学习。课程所涉及的知识内容基本上包括律名与律吕、音阶、节奏节拍、律学、均、宫、调、工尺谱等。教学版块大概有曲调基础知识、中国多声部音乐、中国记谱法与演奏、演唱关系等。课程教学内容设置大概有乐学、材料、律学、宫调、结构和符号几种 。

2.《中国传统乐理》课程的文化内涵。总的来看,传统乐理教学维度发生了很大变化,西方乐理是从物理性维度进入的,而中国传统乐理是从文化理解性维度进入的,这就说明传统乐理是离不开中国传统美学、哲学的整体性关联。《中国传统乐理》课程重点是提炼古代优秀音乐文化,让学生通过这种传统式样的熏陶来促进音乐教学综合质量的提升。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强调德育和美育,尤其以比德说和大美说最为经典。《中国传统乐理》课程正是以德育和美育为根本教育宗旨,将机械的教学质料与德、美形式灵活地结合,真正培养出综合素养的人才,满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要求。德育作为一种基于古代音乐文明体系下的音乐教育文化体系,是符合人性的规律的,也是符合人才教育的根本要求,音乐文化当中天然地包涵了这种德育的功能。总之,德育和美育是中国传统乐理课程实践的基本内涵,当前高校音乐学专业的教学从此出发,离开了这两点,音乐文化就缺少了灵魂,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要求相背离。

二、《中国传统乐理》课程的实施现状

在教材出版方面,虽然中国传统乐理与西方乐理是两种不同体系,在教材编写上,有些内容可以和原来已知的乐理相对照。相较于现有的西方《基本乐理》教材版本繁多,传统乐理的教材仅有两部:一是由童忠良先生编写的《中国传统乐理基础教程》(人民音乐出版社,第1版,2004年01月01日) ,二是由杜亚雄先生编著的《中国传统乐理教程》(上海音乐出版社; 第1版[2004年4月1日]),这两本教材虽是我国目前最有影响力的中国传统乐理的教材,为师生的教与学提供理论依据,但可供学习和参考的书目偏少,不利于一个课程的建设发展。

目前,《中国传统乐理》课程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国内只有少数几所高校单独开设了该课程,也有教师在《基本乐理》课中渗透一些中国传统乐理知识,整体说来课程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中国传统乐理课程处在边缘化的处境当中。有些高校也计划开设这门课程,作为选修课形式出现,但是选修人数达不到开课人数要求,只得作罢;第二,传统音乐历史包括乐理在内,都被极端淡漠化,甚至有人主张要抛弃传统音乐文化,有人认为传统乐理毫无用处等等;第三,认为传统乐理还是有价值的,但是仍然要以西方乐理为准则和参考;第四,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制约了该课程的开设,社会层面普遍不太看好传统音乐的价值,传统音乐市场发展艰难。这样一来,就造成了学民族声乐的不如学美声的、学民族器乐的不如学西洋器乐的现象发生。而传统乐理正是学习民族音乐和民族器乐的基本素质,因此它的不被重视也就不足为怪了。

三、高师《中国传统乐理》课程实施之价值

1.重塑传统音乐地位。西方音乐虽然早就和我国音乐发生碰撞交流,但是并没有大规模的发生影响交流,像学堂歌曲这样的音乐现象实属罕见。维新变法中,各省书院改为了学堂,随着学堂的建立,音乐教育也成为正式的教育课程被纳入了新式教育大纲当中。在音乐教材的设置上面,主要采用了国外的先进教材,通过翻译成汉字,在学堂上使用。20世纪30年代苏联阿隆·阿甫夏洛穆夫反倒是对中国传统音乐十分感兴趣,他是一名具有国际主义精神的艺术家,他在上海的音乐交流活动中,十分注意吸取中国传统音乐元素,他对中国音乐的音阶、旋律、节奏以及民间传说都非常地了解,他断言将来中国传统的音乐对现代音乐的影响会很大,原因是它的丰富的音乐内涵和音乐风格对现代音乐肯定会是一个有益的补充。他在具体活动中,将中国传统的音乐和西方中古时期的教会调式、东方的五声音阶;五度重叠的和弦、全音音阶、复调、材料和调性转换等元素都糅合在一起,他重视音响力度的突出,情绪的夸张,强调音乐内容的叙事展开性。在这个历史阶段中,传统音乐其实已经不被人們所重视了,因此现代音乐教育必须要重新重视这一点。

2.弘揚民族音乐文化。目前,《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正在全国的高师音乐系、科中逐渐实行。此次高师音乐教育改革不是在技术层面上的修修补补,它与当代的音乐教育理念、知识观念变革、教学理论的更新息息相关,而这些又推动着高师音乐教育的重心转移。在方案提出的“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理念指引下,在世界音乐多元化发展的背景下,笔者以为在高师音乐教育中加强中国传统乐学理论的教学,对传承和发展民族音乐文化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深远的影响。西方的音乐概念和西方的声乐教育体系具有西方理性逻辑和科学思维精神,这是与我国音乐文化乃至音乐哲学最大的不同。在世界文化交流中,没有自己的本土文化、没有自己的个性特征是很难谋求生存的。

3.促进多元音乐理念发展。杜亚雄先生在他的专著《中国乐理》中对现在欧洲大小调乐理体系的普遍性提出质疑。他认为这是以典型的西方音乐创作理念为导向的乐理体系。他认为这是在特殊文化背景下形成的乐理体系。所以不能作为基本乐理体系而具有普遍性,中国音乐理论与西方音乐理论固然有十分相近的地方,如都有7个基本音级、12个律位,节奏节拍亦有相似之处,但是在文化背景上面差别依然很大,如果一味追求西方乐理体系,那么就会丧失中国传统乐理的精髓,这些精髓遭到遗弃后特别可惜。此外,我国传统声乐中的一些特色唱奏技巧(如“花音”“苦音”“嗖音”“摇声”等)、少数民族演唱技巧(如蒙古族的“诺古拉”“呼麦”,新疆的“木卡姆”,侗族的大歌等)以及诸多的传统民歌、戏曲的润腔方式是西方音乐理论根本无法解释的。而中国传统的“游离音”“中立音”用西方音乐的标准来衡量的话,那是一些没有唱准或奏准的音。 因此,多元音乐文化的发展并不意味着要忽视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价值的体现,恰恰是要立足与传统乐理体系,结合其他类型的音乐文化,这样才能促进多元文化的健康发展,推动传统音乐文化价值的展示。

在当前多元文化盛行的现实中,作为现代教育学的一部分的中国传统乐理课程课,将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因此,《中国传统乐理》课程很好弥补了当前教学的不足,对教育大纲所提倡的教育复兴战略的响应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同时对教学理论实践也具有推动作用。《中国传统乐理》课程应该得到重视,它可以加强高校学生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理解和认知,进一步从传统当中挖掘宝贵的音乐财富,对于构建当前音乐文化价值体系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马东风.中国乐理学科的历史进程[J].中国音乐,2005,1

[2]杜亚雄.《中国乐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 (6 ):序言.

[3]童忠良.《中国传统乐理基础教程》[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1)序言

[4]马琰.论中国传统乐理在高师音乐教育中的价值[J].歌海,2010,11

猜你喜欢

价值
践行初心使命的价值取向
价值3.6亿元的隐私
一分钟能创造多少价值?
一粒米的价值
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七月》价值新解读
“给”的价值
俆卫:用梦创造价值
价值
“活着就要体现自身价值”
小黑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