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服装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2017-12-28于婉

对外经贸 2017年11期
关键词:产业竞争力格兰杰因果检验服装业

[摘要]利用2004—2015年我国服装业统计数据,定量分析我国服装产业国际竞争力,建立多元回归分析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模型,综合考虑我国服装产业的规模经济、产业集中度、规模产值增加值和技术水平对服装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服装企业规模经济、产业集中度和服装产业规模产值增加值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有显著的正相关性,服装企业规模和服装产业规模产值增加是服装产业比较性竞争优势RCA的格兰杰原因。

[关键词]服装业;产业竞争力;比较性贸易竞争指数;产业集中度;格兰杰因果检验

[中图分类号]F74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7)11-0008-06

[作者简介]于婉(1994-),女,河北邯郸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贸易。

[基金项目]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3GXS4D103);河北省社科规划项目(项目编号:HB17GL026)。

一、引言

中国作为世界服装贸易市场最大的服装制造和出口国,其服装出口贸易额占国际市场份额约为1/3,对本国经济贡献率可达GDP总额的1/10,规模上具有绝对性成本优势①。经济新常态下,产业转型升级趋势逐步增强,全面衡量我国服装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尤为重要。由于目前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基础较薄弱,服装业转型升级面临挑战,以稳态缓增为基本策略调控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是增强我国产业竞争力以及国民经济抵抗风险能力的基本点。

我国服装业能否转型成功并持续健康发展无疑对我国经济整體发展速度及水平影响深远,探索符合我国服装产业发展趋势的引导途径成为我们应关注的重点,尤其是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来,服装业国际占有率略有下降,如表1所示,2016年较之2015年,服装业出口总额及国际市场占有率分别下降387%与056%,致力于国家各行业竞争力水平增长,须以优化产业内外结构、优化产业竞争战略为前提。因此,本文将新常态下服装业如何保持国内外服装市场供销两旺、持续呈现繁荣景象作为研究重点,探究如何便捷、有力地通过我国服装业竞争力影响因素来提升产业竞争力。

现有对服装业竞争力影响力的研究主要划分为宏观影响因素估计与微观因素整理两大类②。前者主要整合产业相关支持宏观要素,如程媛媛(2009)通过分析波特模型将五力要素条件,归纳竞争力五个主要影响因素,并对各国服装业出口竞争力进行系统比较分析,得出结论:与其他对我国服装业形成抑制的经济体相比,虽然我国服装业产业竞争力优势明显,但仍面临不可忽视的竞争力下滑隐患。类似研究还有Hong Zhao和Jia Liu(2011)利用波特钻石模型建立评价体系,研究各要素对中国服装业的作用;卜涵(2013)通过实证分析要素条件、相关和支持性产业、需求条件、劳动生产率,论证了这些因素对我国服装竞争力均具有较强影响。微观因素侧重点基于企业层面,如姜庆付(2012)定量分析服装业企业科技创新、企业素质、组织结构三个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并论证这三个因素对服装业竞争力的影响。庞雅莉(2014)结合问卷、访谈以及因子分析三种方法,将具体划分的29个竞争力影响因子汇总为七大主力影响因子,分别为企业品牌设计、品牌服务、品牌情感、品牌创新、品牌产品、品牌传播和品牌符号,最终得出结论:服装企业品牌设计及其品牌质量被优先认同为影响服装业竞争力主导因素。

梳理以上文献综述,主要发现的问题:现有文献对于宏微观单面分析会使影响因素出现偏差,本文综合产业规模、产业集群、规模产值增加值宏观数据值以及企业规模、企业技术水平二维层面,来分析影响我国服装产业国际竞争力各大因素及其影响程度,并建立多元回归因素影响模型、因果检验模型,实证分析各影响因素影响作用,验证各要素之间相关影响关系,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二、我国服装产业国际竞争力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一)企业规模

我国服装业行业特征显著,随着单个服装企业扩大自身生产规模,其单位服装生产成本逐渐降低,数据表明,整个服装市场规模,已从2006年约6480亿元激增至2014年约15348亿元,计算得出其年均复合增长率已超过10%③,且仅2016年一年,我国服装业规模以上超10万家企业共完成服装总产量超31452亿件,占总效益的1/5,规模效益显著,且随着我国服装行业整体迈进,个体服装企业有机会飞速扩大自身规模。本文衡量服装行业规模指标将以我国规模以上服装企业平均生产能力即平均产量为主,单位为件。

(二)产业集中度

严格来说,产业集中度也可以用来衡量产业规模,本文服装业规模由规模以上服装产业平均规模指标描述,服装业产业集中度则由本行业大中型企业的产量占总产量的比例指标表示,大中型企业比例反映服装市场进入门槛及竞争强度,如果大中企业效益极好,说明这个行业有很强的支柱力。本文中产业集中度大小反映服装业中大型企业对服装业整体作用强度。对服装行业来说,产业的集中程度高低体现服装行业整体竞争实力,提高产业集中度对提升我国服装产业国际竞争力有重大影响。然而目前我国服装产业集中度不明显,2015年大中型服装企业的资本总值占制造业资本总值的比例约为8%,与发达国家还有差距。

(三)规模产值增加值

我国是个劳动力丰裕的国家,随着经济步入新常态,劳动力价格相对优势减弱,虽然我国服装业劳动力还保留成本比较优势,服装产业技术相对发达国家较低,但制造设备还比较落后,生产率低下。衡量服装业规模产值增加值即量化劳动力相对产出能力,权衡劳动力生产率增加量。规模产值增加值增加可降低服装产品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因此,规模产值增加值对我国服装业国际竞争力同样有重要作用,本文以规模以上服装业企业平均规模产值增加值来度量。

(四)技术水平endprint

在网络知识经济时代,产品加速更新换代,替代品激增,消费者对产品的消费偏好越来越高。对我国服装企业来讲,技术水平的提高要求其不断研发设计新产品、逐渐转变为技术密集型产业、设计更新吸引消费者的品质,不断进行服饰风格、舒适度改良。本文考虑到我国《科技统计年鉴》缺少对服装企业的研发经费及人员数量的统计数据,采用每年份服装业技术人员占从业人员总数的比例来衡量我国服装产业的研发力度。

三、数据模型及结果分析

(一)数据及变量的相关性检验

产品国际竞争力通过产品贸易程度衡量,产业国际竞争力在此基础上综合产品贸易程度指标,量化分析行业贸易竞争指数指标。本文采用最具有比较分工优势代表性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来衡量服装业竞争力。其定义为方程(1):

RCA=xkj/xwjykj/ywj(1)

该方程表示一个国家服装业出口额占该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与世界市场中服装业出口额占所有产品总额比重之比。中国及其他8个服装大国RCA指数对比如表2所示④,可以发现中国服装业比较优势较为显著,但经济新常态下竞争力有所下降。

影响服装产业竞争力的因素较多,如不能充分考虑所有因素并控制变量单独检验,很容易受内部因素影响而得到错误结论,因此,本文通过剔除单个变量分别验证各因素的影响作用。依据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又选取了另外两个外部因素加入变量,分别为去除物价波动人均收入水平和各年平均有效汇率。我国人均收入水平逐渐上升,人们对服装需求变化迅速增大,平均有效汇率也无疑会使我国服装的进出口总量产生波动,因而这两个因素的影响作用也需考虑。

由于物价变动水平影响价格基数,我们以消费价格指数(1985年=100)作为基数对每年GDP进行依次平减,并以工业品价格指数对每年服装行业的规模产值增加值进行平减,文中变量数据大部分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以及《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与汇率相关数据运算是基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官方网站数据。

在回归分析之前,首先需分析影响服装业的各因素与因变量RCA指数之间的相关系数矩阵(见表3)。表3中相关解释变量即RCA指标为竞争力指数,代表显示性比较优势服装业竞争力;RGDP指标为人均收入水平,表示剔除物价因素每年的人均平均国内生产总值;R&D指标为技术水平,表示服装业技术人员占所有员工的比例;POV指标为规模产值增加值,代表规模以上服装业企业平均规模产值增加值;ER是名义汇率,表示各年的平均名义汇率;CI指标为产业集中度,表示大中型服装企业的资本总值占制造业资本总值的比例;AS指标为企业规模,代表我国规模以上服装行业平均每个企业的年产服装件数。

从表3中得出,被解释变量RCA指数与其他解释变量之间相关关系有正有负。关注被解释变量之间相关系数差异性,显示ER变量相关系数都较大,即可能存在高度正相关,容易使模型本身出现多重共线性的问题;而其他解释变量相关关系较平稳。

(二)回归分析

本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并采用LS估计法对模型变量系数进行分析,建立模型方程(2),分析结果见表4。

RCA=α1+α2RGDP+α3R_D+α4POV+α5ER+α6CI+α7AS+μ(2)

其中μ为误差项。

将方程(2)控制为初始模型Ⅰ;其去掉控制变量RGDP,可得到模型Ⅱ;随后在初始模型Ⅰ基础上去掉控制变量技术水平R&D,可得到模型Ⅲ;再在开始模型Ⅰ后去掉POV,可得到模型Ⅳ;最后去掉变量ER,可得到模型Ⅴ。表5在括号中已标出各统计量P值,可通过此直观数据分析各系数统计显著性水平。在这些模型数据中调整R2都大于07,表明这5个模型的拟合优度均较高;此外,分析其DW值确定这些模型总体都不存在序列相关,回归效果都较为满意。

再通过P值具体数据分析变量系数显著性表现,发现模型Ⅰ除了AS和R&D的系数可以明显通过1%的显著性水平之外,其他系数显著性均不明显,尤其是POV和ER显著性较差;去掉RGDP模型Ⅱ中,各变量系数显著性程度均略有下降,但其中POV和ER未通过10%显著性水平,尤其POV系数显著性最差;依次分析去掉变量R&D模型Ⅲ中,发现各变量对比模型Ⅰ显著性有了一定上升;且模型Ⅳ中系数显著性水平也呈现一定上升。因此,可以看出,表5中模型Ⅴ的回归效果表现最好,原因可能由于:一是变量ER相关性程度致使其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从而拉低了模型的回归效果;二是我国的名义汇率变动趋于平稳,因此其对被解释变量影响并不明显,回归效果整体被拉低⑤。最终我们选用比较分析后效果最突出的模型Ⅴ作为本文基准模型。

从回归系数中得出,除变量RGDP与变量R&D的系数为负外,变量AS、CI和POV的系数均为正值,AS、CI和POV的系数均为正值,表明随着这三个自变量自身值增大,RCA值亦增大,即贸易竞争力指数增大。因此,和前面的预期相似,服装企业规模AS、服装产业集中度CI和服装规模产值增加值POV的提高,均可以提高我国服装业比较竞争优势指数衡量的国际竞争力,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RGDP与以技术人员比重衡量R&D的系数为负数,同我们的预期正相反,表明虽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以及服装业技术人员与服装业所有从业人员比重增加,我国服装产业国际竞争力反而下降,而RGDP系数较小,我们认为RGDP对我国服装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无显著作用;而R&D可能是随着服装技术水平提高、设计要素的增加和生产机器设备先进性提高而异常,单单以服装业技术人员占所有员工的比例衡量技术对服装业竞争力的影响是不全面的。

(三)因果检验

为确定彼此之间因果关系的明确方向,本文加入格蘭杰因果检验对其验证。Engle&Granger(1978)提出因果关系检验基于VAR的F检验,并由此判定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进而测算模型至少可以检测出单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本文在进行因果分析法检验前,首先用单位根检验分别对各个自变量与服装业RCA之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进行检验,明确整体协整关系。本文采用AIC定阶准则确定滞后项,再进行ADF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见表5。endprint

由表5可以看出,变量原始序列并不平稳,而其二阶差分平稳,因此判断以上自变量分别与RCA存在协整关系⑥,可以进行因果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见表6。

格兰杰因果检验,即基于X、Y两个经济变量原始数据的推算生成对Y的预测结果优于Y原始数据对Y的单独预测生成结果,即变量X的涉入进一步优化变量Y的预测结果,可称之为X可对Y产生格兰杰因果性关系。本文通过表6控制变量模型得出,AS和POV变量分别是我国服装业RCA的格兰杰原因,也就是说服装企业规模和服装产业规模产值增加值的提高可以促进服装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且在前面的回归分析中,可以看出服装产业集中度与服装业竞争力系数显著存在高度正相关,而表6因果检验的结果论证服装业集中度并非服装产业竞争力提升的格兰杰原因,这可能跟选取的数据值有关,由于数据的可获得性,本文选取大中型服装企业的资本总值占制造业资本总值的比例代表服装产业集中度,并没有衡量资本总值外的品牌效应。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两种方法,分别验证我国服装产业宏微观核心内部影响因素对RCA指数衡量的服装业竞争力影响作用。并通过模型结论分析出,服装企业规模和服装业规模产值增加值对服装业竞争力的提升有明显正向作用,其中服装业规模产值增加值对服装业竞争力的促进作用尤为明显,服装企业平均规模产值增加值增加一个点,可以使比较优势竞争指数增加约064,这个计算结果足以证明我国服装业可以通过形成更大规模产业来增加国际竞争力,经济新常态下继续加大服装制造业生产对贸易竞争指数的促进作用还是可观的;产业集中度与企业规模对服装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因果检验结果也表明服装企业规模和服装产业规模产值增加是RCA的格兰杰原因,因此也可以说,规模经济对我国服装业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由此,提出政策建议如下:

1我国服装业企业规模对服装业影响深远,重量亦应重质,逐步累积产品品牌附加值,摆脱服装量增价跌的局面;聚焦我国服装内在品质,提升规模产量的质量档次,量与质均衡取得优势,才能使出口的服装产品向高附加值方向渐进发展,实现服装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方式。

2服装业产业集中度代表我国服装企业品牌战略优势,利用品牌策略扩大市场规模,加强产品创新,扩充在成熟的市场中的品牌竞争力,才能使我国服装品牌作为一种无形资产为企业创造大量超额价值。我国服装企业可通过打造自己的名牌产品,扩大规模增强产业集中度,逆转人们对我国服装产品低质廉价的印象,实现自主品牌定增式发展,将对服装企业国际市场销售规模产生不可估计的影响。

3服装产业集群的兴起是我国服装业市场化改革下生产要素跨地区市场配置的新方式,“服装企业细分集群”使得大量个性化服装小企业进入行业,这些纺织产业集群地以沿海地区为主,优先兴起各种风格不同的服装样式,这些特别设计风格服饰亦可形成独特的产业集群发展体,由“散”转“精”,由“疲”转“兴”,形成服装业“中国智慧”,增强服装业竞争力。

[注释]

①依据世界银行数据库计算得到。

②分析服装业竞争力相关影响因素, 基于宏观因素估计与微观因素两个层面,宏观因素估计较多依据波特“钻石体系”模型分析,微觀因素较多依据企业品牌方面分析。

③依据联合国 Comtrade 数据库计算得到。

④本文定量分析竞争力指数基于9个服装产品出口或消费较大国家,即中国、美国、意大利、韩国、香港、印度、墨西哥、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

⑤基于多重线性及变化趋势考虑,模型最终剔除变量ER。

⑥变量存在协整关系,说明本文分析的服装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和RCA之间的系数是稳定, 可以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

[参考文献]

[1]陈丽珍, 程媛媛. 浅析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竞争力的相关因素[J]. 对外经贸实务, 2009(12):37-39.

[2]杨金玲. 我国纺织品服装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J]. 国际贸易问题, 2008(9):88-95.

[3]肖乌妹, 张向前. 我国服装业国际竞争力研究[J]. 经济问题探索, 2012(7):85-91.

[4]倪武帆, 冯丹. 我国纺织服装外贸竞争力分析及提升策略[J].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16, 29(5):10-13.

[5]姜庆付. 中国服装业国际竞争力核心影响因素研究[D].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13.

[6]卜涵. 中国纺织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D].东华大学, 2013.

[7]庞雅莉. 电子商务情景下服装品牌竞争力的影响因素研究[D]. 西南大学, 2014.

[8]尤晨. 服装产业品牌竞争力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J].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版), 2013(2):93-99.

[9]Dunning J H. Internationalizing Porters Diamond[J]. Mir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Review, 1993, 33:7-15.

[10]Zhao H, Liu J. Research on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in Chinas Textile and Clothing Industries Based on Rough Set[J].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1, 332-334(2):603-608

(责任编辑:乔虹董博雯)endprint

猜你喜欢

产业竞争力格兰杰因果检验服装业
基于产品层次差异的中美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
河南省入境旅游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长江经济带产业竞争力现状分析
福建省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
服装业如何进行供应链管理
我国知识产权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产业链、产业结构升级与产业竞争力分析
OEM服装业的自主品牌战略研究
论服装供应链中的物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