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光化性皮炎30例临床分析
2017-12-28王丹旭闵仲生
王丹旭 闵仲生
慢性光化性皮炎30例临床分析
王丹旭 闵仲生
慢性光化性皮炎(chronic actinic dermatitis, CAD)是一组以慢性光敏感为特征的疾病,当前治疗手段较多,但各治疗方法的适应症及疗效未见统一比较,联合治疗尚未形成统一规范,且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长趋势[1],中医药在治疗这类棘手的皮肤病中有其独特疗效,故笔者回顾分析2016-2017年我科收治的30例慢性光化性皮炎患者,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慢性光化性皮炎临床诊断标准[2],确诊为CAD的患者共30例,其中男27例,女3例。年龄42~73岁,平均52.8岁。病程3个月~6年,平均3.75年。早期诊断为其他疾病有11例:湿疹6例,神经性皮炎2例,接触性皮炎2例。
1.2 临床资料
1.2.1 诱发因素 根据患者提供的病史,其中从事户外工作或游玩后诱发者10例,服用磺酰脲类药物4例,服用噻嗪类药物2例,更换护肤品1例,接触染发剂1例。
1.2.2 皮疹特征 皮疹仅发生于光暴露部位22例(73.3%),其中颈前区、项部占90.9%,双上肢伸侧占86.4%,头面部占81.8%。皮疹表现为水肿淡红斑型23例,有鲜红斑、丘疱疹和轻度渗出型4例,浸润增厚性苔藓样改变2例,红皮病型1例。
1.2.3 辅助检查 6例患者在发病期行皮损部位活检,均表现为类似皮炎湿疹样改变,共同特征为:表皮角化不全,海绵形成,棘层增厚,表皮突延长,真皮血管周围炎细胞浸润。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药物及剂量 (1)中药汤剂选用清热解毒祛风化湿方化裁:青蒿15 g,知母10 g,生石膏15 g(先煎),生地黄15 g,牡丹皮10 g,徐长卿15 g,车前草15 g,蝉蜕6 g,僵蚕10 g,地龙10 g,薏苡仁30 g,黄芩10 g,甘草6 g。每日1剂,每日2次,水煎服。(2)0.03%他克莫司软膏,涂抹患处,每日两次。(3)糠酸莫米松乳膏,涂抹患处,每日一次。(4)羟氯喹初始剂量:0.1 g,每日两次。1个月后减量为0.1 g,每日一次。2个月后减量为0.1 g,隔日一次。(5)甲泼尼龙片初始剂量:20 mg,每日一次。根据病情,逐渐减量。
1.3.2 治疗方案 本次收集的30例CAD患者的治疗方案概括为以下4种:A方案,中药汤剂+他克莫司;B方案,中药汤剂+糠酸莫米松;C方案,羟氯喹+他克莫司;D方案,甲泼尼龙片+他克莫司。
1.3.3 疗效判定标准 皮损症状、体征、面积评分标准见表1[3],参照湿疹中医诊断疗效标准,改善率=(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痊愈:改善率≥90%;显效:60%≤改善率<90%;好转30%≤改善率<60%;无效:改善率<30%,或病情加重。
表1 皮损症状、体征、面积评分标准
*面积:皮损占曝光部位(头面颈、双手背及前臂)的比例
2 结果
所有病例在治疗后2个月再次记录评分,各组方案疗效见表2。
表2 30例CAD患者不同治疗方案疗效比较
3 讨论
目前治疗CAD的方法颇多,现将上述方案的选择概括如下:①当皮损位于头面颈部等敏感部位,优先使用他克莫司治疗。CAD的发病机制普遍认为是表皮朗格汉斯细胞将光抗原呈递给T细胞,从而引起的T细胞浸润的迟发型过敏发应[3]。相比于传统的外用糖皮质激素,他克莫司是一种高效、肝毒性低的新型免疫抑制剂,对胶原合成物无抑制,不会出现皮肤萎缩等不良反应。②当皮损以上臂为主,可外用糖皮质激素药膏,尤其适合皮损肥厚,苔藓样变患者。但长期使用会引起毛囊炎、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等不良反应[4]。③如皮损广泛、呈红皮病型,病情较重,仅外用治疗不能控制,可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时起始剂量足,好转后逐渐减量。④如患者病程较长,既往治疗未愈或复发,可采用中药治疗。本病在中医上属于“日晒疮”范畴,中医认为本病是由于热毒之邪经肌表腠理进入体内,郁而为火,血热生风,散发于肌肤为红斑丘疹。夏季多暑热,暑多夹湿,脾主运化水湿不及,风热暑湿相合发而为病。故治疗上应以清热解毒,祛风除湿为主。方中青蒿为君药,性味苦寒,据现代药理学报道,其有效成分青蒿素具有抗光敏抗辐射及调节免疫的作用[5]。生石膏、知母、黄芩清热泻火解毒,为臣药,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黄芩能够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对于皮肤过敏反应有抑制作用[6]。生地黄、牡丹皮凉血,车前草、薏苡仁利水渗湿,徐长卿、蝉蜕、僵蚕、地龙疏风止痒。诸药合用,具有调节免疫功能,使得疗效平和而持久。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的新型方案治疗慢性光化性皮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同时严格避光,是治疗本病的关键。以此为前提,根据病情和患者自身情况,联合用药可取得良好的疗效。
[1] 李润祥,朱慧兰,吴志华.慢性光化性皮炎研究进展[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7,23(8):693-695.
[2] 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700.
[3] 付兰,纪超,李贤光,等.他克莫司软膏治疗光敏性皮肤病临床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2,26(9):801-803.
[4] 许文,冯爱民,周红,等.糠酸莫米松乳膏联合卡泊三醇软膏治疗慢性湿疹及神经性皮炎的效果[J].广东医学,2015,36(1):130-132.
[5] 延晓伟.中药治疗多形性日光疹102例[J].陕西中医,2010,31(3):320-322.
[6] 孙华娣.凉血解毒祛风利湿法治疗慢性光化性皮炎的疗效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25(7):141-142.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江苏南京,210029
(收稿:2017-07-31 修回:2017-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