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种教学形式下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的激发
2017-12-27王晓东
王晓东
【摘要】种下一种兴趣,收获一种动力;种下一种动力,收获一种爱好;种下一种爱好,收获一种习惯;种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命运。
【关键词】体育 培养 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8-0199-02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地进行体育锻炼。那么,如何培养学生体育课的学习兴趣呢?
体育运动兴趣是指人们力求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倾向。运动兴趣不是先天就存在的,而是后天在社会活动和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新的体育运动兴趣可以通过教师教学上的引导去培养、发展、巩固的。
一、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动性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学生在课堂上能否进入积极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学习内容的重要性的认识,有没有因此产生满意感和学习兴趣。从哲学角度讲,体育意识是对体育目的的自觉反映,是在体育实践中产生的。要提高学生的体育意识,必须加强体育理论的传授,强调体育在学校的地位与作用,体育锻炼对健康的影响,体育与健美的关系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形成自觉的求知欲,增强学习的兴趣。
二、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体现课程的时代性
根据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的自身规律,选择教材内容应适应学生年龄、性别、生理和心理特点,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在教学内容方面,重视改造传统运动项目和引入新兴运动项目,精选适应时代要求的、有利于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作为学习内容;在教学方式方面,力求改变单一灌输式的教法,改变过于强调讲解、示范的教学模式,创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学习的良好教学范围。
三、合理安排课堂教学中的运动负荷
体育教学中,运动量的大小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运动量过大,学生将容易产生疲劳而影响学习兴趣,还会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运动量太小,对身体的影响就小,也调动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达不到锻炼身体的目的。所以在练习次数和强度上对学生应有所区分,对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可安排一些补充练习,对身体素质差的学生要求他们完成身体练习即可,并耐心指导,保护和帮助。
四、课堂教学中要提高教师讲解、示范的质量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解如果生动、形象、准确、精练、突出重点,就能启发鼓舞学生的学习热情。相反讲解枯燥冗长、单调、不准确,会造成学生厌倦,注意力不集中。心理学家认为,人类在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有80%以上的信息来自视觉,形象记忆明显优于逻辑记忆。因此教学中教师必须用准确的示范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清醒的表象。
五、培养融洽的师生情感,创造一个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点燃体育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体育教学中,师生间建立融洽的情感是培养与激发学生体育兴趣的先天条件。实践证明,有些学生对体育失去兴趣是对体育教师不信任开始的。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直至师德与师能往往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教师会成为学生心目中崇拜的偶像。因此,体育教师要用高尚的情操、广博的知识和健美的体魄、优美的示范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
六、体育意识是培养运动兴趣的前提
体育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体育现象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人们对体育感觉、思维和判断的总和,是人们对体育运动总的认识和看法。就学生而言,则是指他们在参与体育活动过程中按照个人对体育知识的理解,采取个人认为正确、有效的方式来参加体育活动行为的心理现象。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和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学校、家庭和社会进行的体育教育对其影响尤为重要。没有体育意识,培养运动兴趣就成为一句空话。
1.在宣传中培养体育意识
每个人的体育意识形成有先有后,有好有坏,新课程的指导思想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此,在校园形成的体育氛围,对于全体学生,尤其是对一些体育意识薄弱的学生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良好的身体素质又能帮助他们精力充沛的学习。
2.在竞争中培养体育意识
体育竞赛是促成学生体育情感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途径。竞赛本身是一种参与,这种参与有竞赛选手的参与,也有观看者的参与,不同的是竞赛参与往往是全身心的投入,且影响的人多,所以培养学生的体育情感的效果要比一般参与好得多。
3.在观赏中培养体育意识
观看体育比赛是陶冶学生体育情操,培养学生热爱体育运动,欣赏体育美的重要手段。
4.从学习内容及改变教法中引发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之源。学生对所学的学习内容产生兴趣,他们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就会逐渐形成运动爱好和运动兴趣。在体育教学中,教学内容新颖且丰富多样,难度深度安排适当,是激发和培养运动兴趣的前提。伴隨这一练习的过程中不断产生满足身体和精神需要的多种运动体验,这种体验才会带来学生对体育运动更多的关注,投入和参与。
七、体育教学中要多运用激励性的评价,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突出体现竞技化的倾向,是一种甄别性、非人性化的评价。新课标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要多运用激励性的教学评价,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
体育锻炼仅靠课堂上的时间是不够的,教学中,要让学生把课堂上所学的体育基础知识和技能运用到有关的体育活动中去,培养学生对体育持久的学习兴趣。在充分利用校内体育资源的基础上,要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和节假日,开展家庭体育、郊游等活动。
总之,体育具有其它学科所不具有的乐趣,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人类为什么如痴如醉地爱好和从事体育运动现象了。兴趣是人们从事活动的强大动力,人的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在活动中发生、发展起来的。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更应该学习和领会课标精髓,不断激发和培养学生运动兴趣,引导他们由无趣到有趣、由有趣到乐趣、由乐趣到知趣的更高认识。只有认识到培养学生运动兴趣的重要性,最终才能达到体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为促进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陈志山.中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体育学刊》,2003,10(3):1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