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软件工程专业“阶梯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2017-12-27王婧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48期
关键词:阶梯式软件工程培养模式

王婧

【摘要】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中明确指出,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以软件工程专业为研究对象,提出了“阶梯式”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素质拓展和创业教育为核心的培养思路,正确处理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的关系,把专业教育作为创业教育的基础和载体,把创业教育作为专业教育的延伸和目标,使二者有机结合,进而形成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软件工程 创新创业 培养模式

【基金项目】课题项目编号:GJB1316027。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8-0002-01

创新是国家发展的动力,创新能够促动创业,而创业一定能够激励创新。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创新是国家发展的动力,创新能够促动创业,而创业一定能够激励创新。本文以软件工程专业为研究对象,提出了“阶梯式”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目前,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呈现强有力的发展趋势,然而我国大学生自主创新、创业的现状还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大学毕业生创业比例低

由于大学生知识、经验、意识、能力等因素的欠缺,导致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比例很低,不到毕业生的1%,而发达国家一般占23%—25%。没有大学生的创业,全社会的创业无从谈起,创新型国家也无从谈起。

2.大学生创新成果少

科技发明、学术论文、专利是反映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方面。我国大学生在公開出版物上发表过学术论文的寥寥无几,专利申请也是我国大学生的“软肋”。在创新创业等实验项目中的获奖作品,由于大学生没有对实际商业运作的切身感受,计划书大都处于照着书本模拟阶段,计划书远离实际,获奖项目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极少。

3.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弱

由于大多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定位不明确,创新创业教育形式单一,缺乏多样性、系统性与层次性,从而直接影响了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二、“阶梯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方案设计

本方案设计是按照知识-能力-素质的步骤,首先打好基础,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保证学生在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创业。在对软件工程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方案设计时,构建了文化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创新创业理论课、技能实践课、企业实训等多位一体的创新创业课程新格局。大学四年的每个学年,在保证学生理论和实践能力培养符合创新创业目标的同时,根据学生能力都设置了企业实训环节,保证四年企业实训不断线的“阶梯式”实训方案,即大一的企业集中实训、大二的分组并行实践、大三的遴选方向攻关、大四的企业一年实训。

经过以上四个阶段的锤炼,学生基本具有八个方面的能力,即:软件开发能力、硬件研发能力、科技攻关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以及初步创业能力,将会很好地适应社会。除此,我们构建了创新创业教育知识体系构建工程、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训练工程、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工程、创新创业教育社会实践体验工程等四大工程以支撑和保障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三、“阶梯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内容

1.“阶梯式”课程体系设置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从基础到专业、从肤浅到深刻、从理论到实践、从知识到创新、从创新到创业的“阶梯式”提高过程。按照这种思路设计的课程体系的每一部分都是由多个支撑元素构成,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根据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来确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内容,紧密围绕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创业知识、创新能力、创业技能来开设课程,注意创新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合,强调创新创业思想的渗透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创造性思维,重视学生的想象力和挑战精神。

2.“阶梯式”实践能力培养

实践教学环节是实施创业教育、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关键。创新能力培养的本身是一个实践过程,实践是知识内化的有效途径,通过实践环节有助于学生逐步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认识结构不断优化,从而娴熟地应用所学知识进行探索研究等创造性活动。我们在设计实践性教学环节时进行了创新与突破,紧密围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专业应用能力的目标,加强了课程设置的针对性与实用性。以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为导向,建立了“阶段式递进,情景型实践”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在课堂授课中,采用精讲多练、讲练一体的方法,大力推行启发教学、案例教学、现场教学、模拟训练等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注重创新的教学方法,着力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性。

3.“阶梯式”创新创业素质教育

开展创新创业素质训练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使学生普遍掌握创业基本理论、规律和基本技法;其次,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另外,激活学生的创造力。针对软件工程专业大学生的特点,创新创业课程由创新创业类理论课、创新创业第二课堂构成。创新创业第二课堂由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学科竞赛、人文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品牌讲座、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职业技能培训等活动整合而成,目的是启发学生将创新创业与所学专业有机结合起来,在挖掘本专业应有的创新性、创造性教育内容的同时,融入或渗透有关创新创业教育的理念,培养和丰富学生在专业学习中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知识。

4.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保障工程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为了使得这项改革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我们构建了四大保障工程,即知识体系构建工程、实践活动训练工程、师资队伍建设工程和社会实践体验工程。

四、结论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没有一个通用的标准,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点,每个专业都有创新创业的途径,因此充分了解内外部的环境和因素,掌握人才培养的规律,就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模式。本文提出的软件工程专业“阶梯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就是基于我们对于该规律的认识。对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创新是基础,创业是途径,二者是相互依存的。没有创新的意识、创新的基础、创新的方法、创新的成果,就很难有成功的创业;反之,一个成功的创业必然会催生更多的创新成果和创新应用。

参考文献:

[1]唐根丽.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路径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11(03):43-46.

[2]李家华.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70-73.

[3]王长恒.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培育体系构建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2(02):11-15.endprint

猜你喜欢

阶梯式软件工程培养模式
“小步调、阶梯式”任务驱动教学法研究与实践
AAB制吃饭等
习题教学的阶梯式设计
语文阅读能力阶梯式方略探讨
依托工作室的软件工程实践教学研究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软件工程》课程教学质量建设研究 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关于如何创新和完善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的探讨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