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批判性阅读视角下的一节阅读课

2017-12-27王宜滋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47期
关键词:萧伯纳批判性文本

王宜滋

【摘要】阅读的本质在于让读者的已有知识与经验和阅读文本及作者产生互动,而这一过程恰恰最能凸显一个人的思维过程。而在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过多关注了语言知识及语法知识的灌输,致使学生成为被动的语言学习者,学生只是被动接受和吸收文本语言知识和作者观点,这是对阅读材料的一种浪费。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学生成为积极的阅读者,赋予文本信息、知识、情感、经验及文化内涵和思考,而要实现这一点,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思考和设计才能帮助学生走进文本,进而培养其语言感知、话题理解、信息处理、思维启迪的过程。

【关键词】批判性 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7-0132-02

一、教学过程

1.导入环节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是萧伯纳的剧本Pygmalion,而萧伯纳的写作灵感来自于一个经典的希腊传说,所以在课的一开始,笔者先向学生介绍了这个故事,接着向学生抛出了一个问题“What can you learn from the story?” 学生会谈到一个人对一件事的期望“expectation”以及欲望“desire”会对结果产生积极的影响。

2.读前活动

引入著名剧作家萧伯纳,同时介绍他的剧本Pygmalion,让学生联系希腊传说和萧伯纳的观点(一个人的语言会暴露一个人的真实身份),由此引入以语言学家Mr. Higgins 和卖花女Eliza为主角的话剧阅读。

3.读中活动

鉴于这是一篇戏剧剧本,笔者为学生设计的阅读任务是以朗读或表演的方式在小组内进行角色扮演,这么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进行积极的阅读,阅读中小组成员一起揣摩人物的语言和情感,并能有效利用工具书解决理解有困难的词汇,激发了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这么做的效果优于逐字逐句的讲解。

4.人物性格分析

在观看完不同小组的表演后,学生对文本及剧中人物的理解会逐步加深,这时再和学生分析剧中人物会容易很多。

5.提出引发思考的问题

“Will the transformation succeed? And why?”通过对人物分析,大部分學生都会觉得这次改造注定成功,语言学家的专业、卖花女的决心耐心和不服输的精神以及慷慨大方的上校似乎为这次的成功创造了所有有利的条件。同时还有学生提到“Love /fortune / opportunity is the best motivation”,极大激发了其他同学的思考。这也正是教育教学要在集体或学习共同体中进行的原因。

二、从课例看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1.教师自己首先要成为文本解析的高人

为了能够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且能深入思考,教师的语言能力、教学理解和文化素养需要得到综合提高,这就要求教师拿到任何一篇文本时,首先能坚持以读者而不是教师的身份反复阅读文本,在信息加工和理解的基础上,挖掘文本中引人深思的话题,先要能自问自答,形成自己的思考,进而与学生可以进行有效的对话。

2.在进行课上阅读分享及讨论前,要让学生先亲身接触文本

对于任何一篇阅读文本,学生才是真正的阅读者和学习者,教师没有权利横亘在学生和阅读材料的中间,而应该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去阅读文本,理清文章脉络。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阅读是较高层次的阅读,应该让学生具备预览、评注、概述、分析、提问、预测及评价的阅读策略,所以在这一环节不妨给学生安排一些自读作业。

3.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成果展示搭建良好的平台

当学生随着老师进入阅读课堂后,教师应当侧重给学生搭建阅读成果展示的舞台,这时教师要耐心,给学生充分的准备时间和展示时间,同时展示绝不能流于形式,要让学生觉得这是每个人的任务和挑战。

4.阅读后读写任务要跟进

学生在发生思维碰撞后,会激动喜悦,这也是正是阅读带给人们的乐趣,可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学生的话语会稍纵即逝,为了加深并且巩固思维成果,非常有必要进行读写任务的延续。

三、结语

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又艰难的过程,但批判性思维对学生的创新性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儿作用,同时英语阅读课应该成为一个主阵地,但不同话题、题材的文章,进行批判性阅读的方式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引入、头脑风暴、小组合作、同伴辩论及课后的写作提升中巧妙地加入引发思考的问题,刻意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则航,英语阅读教学与研究 [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6.

[2]韩孝实,阅读教学与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D]. 2008.

猜你喜欢

萧伯纳批判性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萧伯纳幽默化解打击
Bernard Shaw’s Wisdom 萧伯纳的智慧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不懈质疑 在批判性阅读中提升思维品质——以《鸿门宴》阅读教学为例
基于历史判断三个层次的批判性思维教学——以《新文化运动》一课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