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生语境,激活表达

2017-12-27张珠钗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47期
关键词:亲历成语语境

张珠钗

【摘要】成语学习的最高境界是“表现”,简而言之,学生成语学习的最终指向是“学以致用”。通过平时的教学实践认为可以采用“整体呈现,巧设语境;比较推敲,据义造句;移情体验,再现语境;联想触发,连词成段”等方法让学生亲历成语学习的过程,充分感受成语的意趣、意蕴,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成语 语境 亲历 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7-0081-02

苏教版小学教材的编写非常重视成语这一瑰宝,它的教学要求是:熟记,大概了解成语的意思,高年级能适当运用。但常见的成语教学模式是,教师带领学生认读之后,按照词典说说成语的意思,然后让学生抄成语,到此教学内容就算结束了,成语的意味、意蕴都没有得到应有的开掘,长期低效甚至无效的成语教学让学生感到疲惫。“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对语文课程的这一定位,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所以在成语教学中,要根据文本的特点,激活表达,让成语学习从积累走向运用。

一、整体呈现,巧设语境

细细观察练习中的成语会发现,许多成语之间存在着丰富的联系,利用词语组合的方式,将零散的“成语”串连成线,构建新的语境,不仅可以丰富成语形象,而且能放大成语教学的功能。因此,在成语教学中,教师常用的策略可以创设语境,让学生在语境中反复涵咏,进而用自己的心灵去触摸成语的温度。

案例1(苏教版四下第五单元)

时光荏苒 白驹过隙 恍如隔世

师:先齐读。当我们描写时光飞逝的时候,就会想起这些成语。

师:对这些成语,我们的头脑里都会出现一幅幅画面,都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一起再读……

师:你能选用其中的一个词或几个词说一句话吗?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成语不是单个出现的,而是整体呈现在学生面前。这些成语,都和时光飞逝有关,因为有了这条主线的串联,所以成语的理解便有依托、有方向。教学的时候,通过三次语境的创设,引导孩子们去反复涵咏,这样一来,整组成语,就以它们独特的意象进入孩子的精神世界中。

二、比较推敲,据义造句

叶圣陶曾说过:“阅读方法不仅是机械的解释定义,記诵文句,研究文法修辞的法则,最要紧的还在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一字一句都不轻易放过,务必发现它的特征。”阅读教学如此,词语学习亦如是。汉语中存在着多义词,所以一个成语有它的本意和比喻义。教学时充分利用成语这一特点,让学生在理解成语的基础上,根据成语的不同意思造句。

案例2

指导“粉墨登场”造句时,教师先让学生查阅词典,明确“粉墨登场”的本意和比喻义。了解了词义后,让学生根据其不同的含义分别造句。

佳敏是这样写的:

奶奶是个戏迷,不但喜欢看,更喜欢演。你瞧,经过精心打扮,粉墨登场的奶奶那股劲,真与戏中的媒婆角色吻合了!

解放前社会十分黑暗,各种坏人粉墨登场,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这一训练让学生全面了解成语含义,学会正确创设场景,恰当使用成语,让成语的意蕴从模糊走向清晰。

三、移情体验,再现语境

教材中每个练习中的成语不但各自相关,而且和本单元的课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应该注意这种联系,使学生能够灵活的运用所学的成语。

案例3

苏教版四下第四单元中出现的成语是:白衣天使,玉洁冰清,救死扶伤,处变不惊,含辛茹苦,舍死忘生,斩钉截铁,身先士卒,声色俱厉等。这组成语的教学,一位教师并没有在教学练习时才讲解,而是安排在本单元的《永远的白衣战士》课文教学之中。在课文的最后,设计了换位思考、升华情感的环节:叶欣,为了病人和同事,为了抗击“非典”,不惜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她的事迹感动着所有的人。我们心中一定会有很多的话想对她说。

作为同事:护士长,我……

作为病人:我……

作为孩子:妈妈,我……

作为学生:叶欣阿姨,读了您的故事,我……

你们任选其中的一个角度,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同时选择用上屏幕上的成语,表达你心中的情感。

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成语的意思,还把课文、成语,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词文勾兑,勾兑出的不仅是对成语的理解,更是对文本语境的一种再现、深入,同时酿出了字里行间的情感。这时,学生学习成语,不是只停留在“理解”的层面,而是指向于“言语表现”,最终实现了成语教学从积累走向运用的过程。

四、联想触发,连词成段

古人说:“看的人身在江海之上,心却想着宫门之下。”这就是想象。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调动生活经验,通过想象品读来激活学生头脑中储存的生活表象,用语言对成语进行情景描述,这样中国汉语的形象性被发挥得淋漓尽致,从而更好地感受成语的意味和情趣。

案例4

师:我们来欣赏一下,这组成语非常美,请看屏幕——春深似海 风月无边 世外桃源 山外有山 飞瀑流泉 古木参天 诗情画意 蔚为壮观

师:读完成语你发现了什么?(这是一组描写景色的成语)

师:同学们,咱们中国的语言很美很美,特别是描写景色的成语,有时候,我们读到的不是一个词,而是一幅优美的画,请你再去读读其中的某个成语,想象一下,你的脑子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生:读着“飞瀑流泉”我仿佛看到了远处飞流下来的瀑布与流动的泉水,想到了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景象!

生:我读“古木参天”,仿佛看到了古老的树木枝茂叶繁异常高大,直插云霄。……

师:读着不同的成语,你的脑子里一定会出现不同的景象。孩子们,学成语就要学会联想,这样就能把成语学活了。请你把觉得最有味道的成语读给大家听。

师:谁能用这些成语来介绍一下你所见到的春天的景象?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学生舒展地联想,入境地朗读,读出了成语的内涵,读出了自己的情感。学生读到的不仅仅是一个成语,在如诗似画的品读中,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语言的魅力泼泼洒洒地散发着。在这样的教学境界里,成语的亮度被充分点染了。

成语实践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让学生上街找成语中的错别字、成语改错等。“教师应当创设有丰富语言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学生能够频繁地说话、讨论以及解释——其中尤为重要的是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词语学习的最高境界是“表现”,最终指向是“学以致用”。对于成语教学来说,就是老师要能够设计多种情景,以提高学生有效运用成语语言或书写文字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许珍.《生本视域下的小学语文词语教学新思维》.中国学术期刊网

[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亲历成语语境
语境与语境教学
主题语境八:语言学习(1)
主题语境九:个人信息(1)
亲历探究过程 体验化学乐趣
拼成语
猜成语
跟踪导练(三)2
亲历叙反对派首都大示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