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同伴交往情境 培养中班幼儿礼仪的实践研究

2017-12-27王洁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7年47期
关键词:礼仪同伴

王洁

【摘要】本文针对当今幼儿园中礼仪教育实效性差的发展现状,从同伴交往情境入手,在培养中班幼儿交往礼仪方面,提出了具体策略方法,使孩子们在学习中受启发、明道理,在体验中促内化、见行为,最终形成稳定的礼仪习惯,为他们从小“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

【关键词】同伴 交往情境 礼仪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7-0030-02

一、问题的提出

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明确指出:“开展必要的礼仪、礼节、礼貌活动,对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的影响,发现礼仪教育中存在重形式、实效性差的问题。特别是对于刚生入中班幼儿,同伴交往中更多表现出胆怯、退缩,或因矛盾冲突而埋怨告状等现象,严重影响了良好同伴关系的建立和健全人格的形成。今天,我们从幼儿同伴交往情境入手,来探索适合中班幼儿礼仪教育方法的途径。

二、影响幼儿礼仪交往的因素

1.传统礼仪教育重视不够。

我们在否定传统弊端的同时,也丢掉了一些传统的美德。素质教育虽然已提了多年,但是部分教师的教育观念仍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对学生的德育教育重视不够,重智轻德的现象还是存在。

2.家庭礼仪教育方面相对薄弱。

现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特有的以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的思想,同礼仪的核心思想——尊重、关爱他人、严于律己是格格不入的。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普遍不重视孩子的礼仪教育,“孔融四岁,能让梨”的礼仪经典成为历史美谈。更有甚者,家庭道德教育不经常开展,礼仪更是无所谓。

3.礼仪教育与幼儿生理特征脱节

刚升入中班的幼儿,他们积累的还是小班自娱自乐的游戏体验,伴随生理日益成熟,渴望与伙伴交往游戏的欲望逐渐强烈。但是由于教师和家长的礼仪教育没有跟进,幼儿对基本礼仪经验和交往技能的欠缺,导致了在生活中不知道怎样待人接物,害怕吃苦,对物质生活过高的奢求等问题。

三、幼儿同伴交往的礼仪培养

(一)礼仪元素提示

1.创设交往情境

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创设适宜的游戏情境,可以调动幼儿内在学习动机,让幼儿变被动服从为主动学习。例如,我们从幼儿实际出发,采用固定与灵活设置相结合的方式共同创设情景,投放能引发幼儿积极交往的物质中介,使幼儿之间既能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又能彼此之间互不干扰,专注地投入游戏活动。

2.渗透礼仪元素目标

我们将同伴交往的礼仪元素目标分阶段地纳入情境游戏的活动目标之中。例如在以“懂礼貌、会表达”为目标元素的实施阶段,我们组织幼儿讨论:“你想玩别人的玩具时应该怎么说?”,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运用礼貌性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并将讨论结果以简图的形式表现在“礼仪提示墙”上,征求别人的意见,寻求合作伙伴。

(二)礼仪实践尝试

1.适时传授,习得技能

根据皮亚杰对知识的分类,人际交往属于社会知识。一方面需从礼貌语言和文明行为入手,在“做”上对幼儿进行尊重他人的教育。另一方面根据相应的礼仪元素目标,定期带孩子参观与活动相关的社会环境,体验不同角色间的交往方式和情绪,由发自内心的情感转化为积极的行动,从而形成良好的交往技能。

2.解决冲突,拓展技巧

伴随着中班交往活动的深入,幼儿间的矛盾冲突也会日益凸显。通过对游戏现场的观察记录和分析调整,我们发现孩子间的有些冲突来得快,去得也快,。在不出现相互伤害的情况,教师要学会忍耐,让孩子在争吵过程中相互辩驳、协商、谈判,从而慢慢学会与同伴相处的技巧。

(三)礼仪回忆交流

在访谈中,幼儿会自然地回忆自己在游戏中碰到的矛盾与困惑,这时很多孩子就会结合自己的经验提出一种或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也会把发生在游戏中的交往问题以情景表演的方式再现,请幼儿以局外人的身份观察情景过程,对情景过程进行剖析。所不同的是扮演者都巧妙地运用了自己认同的交往礼仪对策,当然就得到了成功的结果。

总之,通过学习同伴礼仪,孩子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和交往中,在自然、真实、直观的冲突情景中,变得“懂礼貌、会合作、同分享、守规则”,养成待人处事的良好态度,增强了交往的能力,提高了交往技能。

參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唐志华.幼儿教师礼仪基础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3]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4]江美玲.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安庆师院学报(社科版),2000.

猜你喜欢

礼仪同伴
脱发
寻找失散的同伴
嘿,这欢乐的日子!
孤独
筷子礼仪
礼仪篇(下)
落地
好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