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源头盛而文不竭

2017-12-27任惠敏

课外语文·下 2017年11期
关键词:写作作文

任惠敏

【摘要】作文是眼、心、手的综合产物。有些学生很怕写作文,因为他把作文看成是虚无的东西,要自己去编造。完全是“造”出来的。作文不是文字游戏,而是把自己的真实生活感受、思想情感传达给别人。因此,首先要有表达的欲望、表达的需要,然后才有作文,这也就是我们说的“有所为而作”。只有让学生把作文当作自己参与生活和发展自我的工具,真正解决“为什么写”的问题,小学生的作文才能形成持久稳定的内部动力,使学生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

【关键词】作文;参与生活;写作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识码】A

一、引导学生做观察生活的有心人

学生不善于观察生活,不善于从生活中提炼写作的题材,因此,作文内容不具体,记叙不生动,缺乏真情实感。怎么办呢?我们应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从纷纭繁复的事物和现象中选择自己最熟悉、最有意义的人和事来写。懂得观察得越认真、越仔细、越深入,文章就写得越具体、越生动、越感人。例如指导学生从“我”写起,人没有比自己更了解自己的了,自己的经历、自己的内心活动和感受等;指导学生从“我们”写起,“我们”指的是学生生活的小圈子。在学校是指“我们”的同学,在家里指的是“我们”的爸爸、妈妈或是这样一个小家庭,由此可见,“我们”的生活内容要比“我”的生活内容丰富得多。在小学阶段的作文训练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自己周围发生的一切,积极反映自己周围的生活。我曾以“我的家庭”“我们的班集体”“我和××”等为题,要求学生写作文,要学生反映“我们”;指导学生从“我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起,也就是说,写我们这个大千世界里所发生的一切,不再局限于“我的周围”了。“我看到的”可以是马路上、汽车上、商场里、公园内发生的事,也可以是屏幕上、报纸上、网络上所报道的一些事,“我想到的”“我听到的”那就更不着边际了,犹如浩荡的大海,这里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唾手可得,比比皆是。作文本来就是来源于生活又回到生活中去的。写作文的人就是把别人想写而写不出来的写出来,以达到情感共鸣的效果。

二、引导学生去认识生活、感受生活

课标指出:“作文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

作文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激发学生认识生活的兴趣,使学生有内容可写,有兴趣去写。在学生的生活中,有许多事是能引起兴趣和注意的,教师要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充分意识到认识生活的意义及其重要性。否则,教师组织了有目的、有意义的活动,学生就是参加了活动,因为兴趣不浓,也写不出内容充实的文章来。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启发他们的思维,使他们认识生活的能力不断提高,使他们在作文时逐步做到想象合理,认识加深。

许多有意义的生活,学生并不是一下子就能认识的,那么这类题材是不是都不让学生作文呢?例每周的升旗仪式、清明节活动、“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纪念日等,回顾历届同学们的作文,清明节活动之后,不是以《踏着烈士的足迹前进》,就是以《清明节活动有感》为题写一篇作文,模式都大同小异,写一写准备活动,活动过程,最后空洞地喊上两句口号。没有真情实感,没有心灵的震撼。看后教师的心情不禁失落了:我们的教育效果表现在作文中怎么显得这么苍白无力?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这使我认识到,提高学生认识生活的能力,是不断提高作文能力的关键。

三、引导学生用语言去描绘生活

叶圣陶老先生认为:“作文为的是要写出自己想说的话!”为此,首先,要让学生能逐渐清楚地、有层次地写出自己要说的话,或记载自己要记的事。换言之,作文要先求平实,而后才能求文采。譬如写信,先得理清一下自己想在信中说些什么,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理一理思路”。其次,把较有内容、条理清楚的话记录下来,这就是“文章”,人们讲话离不开现实生活,也只有根源于现实生活,文章才能写通,写来才真有意义。

说与写都是表达思维的方式,说是写的基础。在作文指导中,我注意通过“说”的训练使学生能正确地、连贯地、有条理地表达思想,为写打下基础。为了说得积极,说得流畅,我把“说”的训练融入了各项班级活动中,例如班会讨论、辩论赛、朗诵赛、口语交际等活动完毕,让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写成文章,學生写起来也就生动形象了。作文前坚持让学生在说的基础上再动笔写作,学生感到有内容可写,对作文也就有兴趣了。

生活本身是丰富多彩的,是作文的源泉。文章是客观生活的反映,这种反映是以人的心理为中介的,对小学生来说,则主要是内心世界的种种心理表象,表象在小学生作文中起着巨大的作用。

作文教学应着力促进儿童的自觉表象活动的发展,使他们能逐步获得尽可能稳定、鲜明而深刻的印象。儿童记忆库中表象的稳定度、鲜明度越高,就越利于加工,思维就越活跃,就越具有创造性,也就越有可能写出内容真实、形象具体的好文章。因此笔者首先要做的是,教学生学会去“爱”。爱山,爱水,爱名胜古迹;爱父母,爱老师,爱周围的人;爱植物,爱动物,爱小物件;爱看书,爱收集,爱手工制作;还有爱种植,爱采摘,爱参观访问等等……正是由于这些爱,孩子们的情感更丰富了,头脑中储存的东西更多了,他们就会感到信手拈来,下笔有神。

四、结语

总之,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的生活越丰富,作文的内容也就越充实。这就要求教师要从根本入手,指导学生时时注意观察生活,热爱周围世界,不断地积累写作素材。同时,要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了解社会,了解生活,了解国家大事,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使他们感受生活的充实。可以对家庭中的种种琐事、校园内的桩桩小事、邻里之间的不同争执乃至街头巷尾的见闻,去体验生活、领悟人生。

(编辑:张晓婧)

猜你喜欢

写作作文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写作教学策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