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备课组教研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2017-12-27谢淑美

考试周刊 2017年37期
关键词:备课组成长专业化

谢淑美

摘要:学校工作要围绕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工作重心,把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作为评判工作成效的标准。充分地发挥备课组作用,积极开展优课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关键词:备课组;教研;质量;专业化;成长;提升

教育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的中心任务,也是它在众多同类学校安身立命的根本。在教育竞争愈演愈烈的今天,相信没有哪一所学校会把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置于次要的位置。所以,许多学校总是紧紧围绕教育教学质量提升这一工作重心,把能否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工作有无必要开展甚至是评判某项工作阶段成效的标准。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视教育教学质量为生命的校长们的不懈努力,才有了一所所名动一方的强校。

教育教学质量的快速大幅提升自然是每一位老师梦寐以求的,是再理想不过的结果。可是事实上,我们都清楚,想要有这个美好的结果是需要很多的过程来铺垫的。从办学理念的更新到教师的专业成长再到教学硬件设施的配置等等,不一而足,无不需要教育管理者的构想、取舍、组织、实施、完善与不断的改进。而在这一系统繁复的工作中,教师的专业成长无疑是最重要的。当代著名语文教育家于漪老师说得好:“教育的质量说到底是教师的质量,教育发展得如何,关键在教师自我发展得如何。”这也就是为什么有许多的学校喊出“向教研要质量”的口号,通过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原因了。

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的作用,定期开展教学公开课活动是学校的教学常规工作。很多学校也都把这项工作不折不扣地做好了,可结果却是教研工作开展得红红火火,而教师却是收效甚微,兴味索然。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结果呢?这是因为教研组(备课组)教师之间的智慧碰撞不够,开课教师没能在备课、授课乃至反思环节获得探讨、学习的机会,自然也就没有专业上提高的可能了。所以说,这样的教研活动就流于形式了,公开教学活动也就变成教师个人的作秀了。因此,这样的教研活动是低效的,是应该加以改进的。

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学校制定了《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办法》。在该办法中,我校对校本教研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求各备课组“每周至少开展一次集体备课教研活动,每次不少于1节课。落实‘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主讲人、定内容);重点章节开展同课异构(一课三备)等磨课活动。”相比之前的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办法,该办法第一次对校本教研作了具体可操的指导与要求。

正是因为新办法的颁布实施,我们学校才第一次接触到了“同课异构”、“一课三备”这样的新名词。很多的老师也因此体会到了磨课活动的艰辛,也因此更感受到了磨课活动之于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的巨大作用。这种感受对新教师来说更是强烈。因为新教师教学经验不足,还未形成自己相对固定的教学风格;更因为新教师接触知识更快,可塑性强。那么,为什么“同课异构”、“一课三备”等磨课活动就是比以往的教学公开课效果要好呢?更能够促进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呢?关于这个问题,我校一位年轻教师的回答或许能很好地说明:“以前的公开课,是一个人的自编、自导、自演,都是开课老师一个人的事;而现在的公开课,是备课组所有成员一起编、一起导,是大家共同的事。”

去年以来,一场声势浩大的全国性网络教研活动拉开了帷幕。这就是“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网络晒课活动。这项活动的目的在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推动信息化手段和数字教育资源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活动要求广大参加“晒课”活动教师登录福建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开展“晒课”,并上传相关材料(即教学设计、课件、评测练习)。在此基础上,各级业务管理部门组织专家进行优质课评选活动,从中选出若干优质课,参加县级优质课录制,送市级以上评选。为了更好地调动起教师参与网络教研活动的积极性,县级、市级、省级、国家级还制定了层层的奖励措施。

自从活动宣传发动以来,我们学校都对这项网络教研活动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制定了详尽可操的工作方案。在工作方案的指引下,各项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在《关于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的通知》文件精神指引下,我校教研部门就充分意识到了这项活动的深远意义,特地组织召开了专门的教研会议,对此项工作进行了部署。为了把工作做得更好,我校指定本校的教学骨干、各类名师作为第一批晒课的老师,同时要求各教研组、备课组、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集体教研的作用,进行反复的磨课,从教学设计到课件制作再到配套练习,逐一精敲细打,确保每位参加晒课的教师都能拿出一份优质的课例来。首批参加晒課的教师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投入了很多的时间精力,同时也收获了很多。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累并快乐着”。如今,我校的第一批晒课的相关材料都已经成功上传。首批教师的成功晒课为接下来的晒课老师做出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如今,我校第二批晒课教研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

从泛泛地提出“向教研要质量”到具体地要求进行同课异构和一课三备,再到全国性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网络教研活动,我们看到了教育主管部门对教研工作的管理更加细致也更加专业了。以往,有的学校不把教研活动做实,碰上常规检查的时候就只能是做些虚假的材料应付检查。如今,在这种越来越专业的教研管理之下,绝大多数的学校都愿意把工作做实了。这是为什么呢?我想,如果把“向教研要质量”到“同课异构”和

“一课三备”,再到全国性的“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网络教研活动比做三级跳的话,那么,第二级比第一级高出的就是具体可操作,而第三级比第二级高出的就是教研空间的进一步拓展。也正是因为教研形式的变化,带来了教研效果的提升,教师在教研活动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学习与进步。绝大多数的学校当然都愿意把教研工作做实了。

参考文献:

[1]胡德明,崔正淳.落实备课组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教育科学论坛,2004年.

[2]刘祥.备课组: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术共同体.教育研究与评论,2009年.

[3]荣秋勤.让校本教研真正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小学教学研究,2015年.endprint

猜你喜欢

备课组成长专业化
备课组长的定位
对幼儿园听评课专业化的思考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关于备课组建设的思考
论专业化老年媒体的发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