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创新方法分析

2017-12-27吴秀美

考试周刊 2017年37期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小学创新

吴秀美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发展,品德与社会这门学科的创新教学受到各界广泛关注。加强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创新,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接下来,本文将积极探究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创新方法,旨在对一线教学有所裨益。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创新

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阶段的重要基础性课程,其能有效帮助小学生正确树立道德品质观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生活学习习惯,对学生日后发展以及健全品格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在新课程改革全面发展的今天,积极探究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创新方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 教学观念与方法单一

小学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学科知识,新内容、新理念不断涌现,这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及时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但是,部分教师尚未意识到知识更新的重要性,自身存在学科偏见,教学模式单一,且继续延续传统授受制教学方式,无法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进行写作辅助教学。课堂教学注重知识讲授,留给学生的练习时间较少,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

2. 师生互动表面化

互动是为了激发学生认知冲突,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在思考中充分利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但在我国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普遍存在互动“表面化”这一问题,互动的知识重点、答案验证比较死板。这些互动流于形式,无法产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只是机械回答。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依旧是课程互动的主体,学生被动互动角色未发生根本性变化。

二、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创新方法

1. 合作教学

学生对教师的爱、尊重与信任源自于教师对自己的信任与尊重,只有亲其师,才会信其道,建立良好师生关系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前提。在这一基础上,可积极探究合作教学模式,合作学习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研究成果,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不仅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还能全面提升学生与人交往、团结协作的能力。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年龄、性别、学习水平等基本情况,组建课下学习小组,一般以5-6人为一组,采用“组间异质、组内同质”的分组原则,每一小组指定1名负责人。教师负责学生讨论学习的方向与节奏,组长负责本小组成员的具体讨论、学习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学生们自行查找、整理资料,自行组织讨论并进行观点整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指导者、帮助者的角色,更好地协助学生进行资料查找。例如,在学习《共建文明家庭》这一节课内容时,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说说“招待客人的基本礼节”,然后每个小组进行小品表演,让学生们在寓教于乐的小品表演中知晓如何招待客人、如何跟人们相处,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2. 多媒体教学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指导老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勇气与智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体现已成为现代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通过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应用,能进一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積极性,进而优化、提升教学质量。故而,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上,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整合性与直观性这一优势,加强学习与教学的结合,真正促使多媒体成为师生互动的重要平台。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替代传统粉笔黑板枯燥教学模式,在多媒体视觉、听觉多感官刺激下,充分激活学生学习积极性。例如,在学习《我们的生活的地方》这一节课的内容时,小学生们对没有水的概念非常抽象,因为,小学生生活的环境中24小时都有自来水供应,他们很难想象没有水的情境。教师就可通过多媒体的形式,播放干旱、少雨、缺水的地方,人们残酷的生活环境。通过真实的画面展示,让小学生们知晓没有水的不便之处,从而更好的爱惜水资源。

3. 生活化教学

小学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的教材内容丰富,符合学生的兴趣要求,而且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材的这些特点,为情境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相关研究资料指出,当学生学习内容与自身生活实际相吻合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越高涨,两者之间呈正比例关系。故而,在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充分利用教学内容与特点,积极创设生活情境,模拟真实的生活场景,将品德与社会学习与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等相结合。例如,在学习《我们的班集体》这一节课的时候,就可指导学生思考自己身边的同学遇到了什么困难,他们需要什么样的帮助,自己能提供给什么帮助。结合班级里有位同学脚扭伤的事件,可以指导小学生们通过力所能及的行为为受伤的同学提供帮助。

4. 游戏情境教学

小学生正处于天真、爱玩的年纪,游戏又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性,非常注重活动过程中学生的实际体验,故而,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积极应用游戏教学方式,一方面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还能让学生体验欢快、愉悦体验,更好地促进学生情感、认知的协调发展。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以及学生情况合理设计游戏情境,寓教于乐。例如,在学习完《我们的班集体》之后,学生们懂得了应向遇到困难的人伸出援助之手。这时就可通过游戏情境创设的方式,设计老奶奶过马路的场景。学生们分别扮演提着篮子的老奶奶、骑着摩托车的叔叔、行人等各种角色,让学生们在游戏中形成乐于助人的良好习惯。

三、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以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切入点,从合作教学、多媒体教学、生活化教学、游戏情境教学等角度,详细论述了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创新方法,多方面入手,旨在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参考文献:

[1]曹晓建.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新课程学习:下,2013(4).

[2]赵志华.浅谈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3).

[3]王瑞卿.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创新方法例谈[J].考试周刊,2016(57).

[4]杨云云.让课堂融入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几点体会[J].新课程学习·下旬,2014(3).endprint

猜你喜欢

品德与社会小学创新
精心设计,开辟品德与社会课新天地
农村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浅谈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