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习态度与成绩分析研究
2017-12-27陈炜晔耿桂宏张树玲董佳祥戚泽学
陈炜晔+耿桂宏+张树玲+董佳祥+戚泽学
【摘要】为了更好的在教学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积极性,必须充分了解学生;基于此,对不同学生进行了学习习惯的调查分析,并根据学生学习特点,对普通班和卓越工程师班学生制定不同教学方案,做到因材施教;对于卓越工程师班学生注重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锻炼。教学考核结果表明,分类教学达到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学习习惯 学习效率 归纳总结 逻辑思维
【基金项目】北方民族大学校级教学研究与改革项目(JYYB201554),201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十三五”重点专业(群)教育教学改革子项目(《材料科学基础》实验教学团队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7-0004-02
引言:
大学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职能,在社会中被赋予突出的地位。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以及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市场化,人们对大学教育的批判声越来越多,大学生自己对所在大学或者专业的认可程度也不高,大学教育正面临着挑战和改革[1]。大学生们觉得课程内容枯燥、脱离实际,大学生活迷茫、散漫甚至是无所事事。然而,大学生活不是一味地被动接受教育,而应主动寻找成功的资源。对高校教师来说,教师应充分认识学生,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
大学仍主要以学习为主,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显得尤为重要,特别在大学教育中,学习习惯的影响更加明显。同高中相比,大学学习更加强调自主、合作、交流和积极探索的作用。现在的大学生,尤其是大一新生,刚刚结束高中紧张学习生活,一下子从满弓状态松弛下来,没有更多的约束和准确定位,上课不积极、听讲效果差,缺乏自主学习能力。随之兴趣越来越低,出现畏难、疲劳、成绩不理想,逐渐乐于程序性知识而苦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2]。
本文对大学二年级三个同一专业卓越工程师班和普通班的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学习习惯、态度对成绩的影响,寻找影响成绩的主要因素。
研究背景:
对某大学二年级某专业三个班级进行调查,任课教师为同一专业教师。其中包括一个卓越工程师班,二十六人;普通班五十六人。调查内容包括学习习惯、对大学的认同感、专业爱好、学习主动性等影响因素。
调查结果:
结果显示,不管是普通班还是卓越工程师班,学生对自己大学和专业的认同感不强,普通班有21.43%的学生对本大学/专业非常不认同,认为学校/专业非常差;卓越工程师班大约有11.54%的学生有类似想法。普通班的学生对本专业的态度更多的集中于“凑活”,而卓越工程师班的同学更多是感觉“还可以”。这两个词的差别反应出,普通班同学对学校、专业的态度更加消极。对专业和学校非常认同的学生所占比例二者差不多,占12%左右。这一结果表明,虽然同一个专业的学生分成了两类来培养,但是学生对学校和专业的态度大同小异,也就是说同一个专业、同一个年级的大学生对学校、专业的认可度一致。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反应卓越工程师班的学生更好教,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随后,对成绩分析发现,入学第一个学期卓工班平均绩点2.71,最高绩点3.67,最低绩点1.34;普通班平均绩点2.45,最高绩点3.67,最低绩点1.46;第一个学期中,卓工班考试不及格人次为19.2%,普通班考试不及格比例占到44.6%。对不同绩点学生所占比例的统计分析,如图1所示,也说明入学后普通班和卓工班成绩差距较小。但是,入學第二个学期成绩调查显示,卓工班平均绩点2.35,最高绩点3.73,最低绩点0.51;普通班平均绩点1.71,最高绩点3.45,最低绩点0.6,二者差别不大,但是平均成绩差别较大,卓工班学生成绩较之普通班更优秀。如图2所示,卓工班学生平均绩点<2.0的占到32.1%,绩点在2.0-3.0之间的占到50%,绩点高于3.0的为17.9%;普通班学生平均绩点<2.0的占到61%,平均绩点高于3.0的只有5.1%。这说明卓工班学生成绩比较均衡,而普通班学生成绩两级分化现象较重。
分析:
对比同一个专业的卓工班和普通班,先入学成绩可能存在少许差异,但第一学期学习成绩统计表明,二者差别较小,主要从第二个学期开始;另一方面,两种班级里的成绩优秀学生差别不大,成绩较低学生间的差别也不大,最大的区别在于卓工班学生成绩比较均衡,平均绩点以2.0-3.0之间为主,而普通班平均绩点多在2.0以下。
针对这一现象,对普通班和卓工班的学生进行了学习习惯的调查。发现卓工生有76.9%的学生有预习课程的习惯,92.3%学生有上课做笔记的习惯;而普通班有69.6%的学生会预习课程,25%的学生上课从来不做笔记。卓工班有23.1%的学生每门课程都做笔记,而普通班的学生仅1.79%。
另外,普通班只有50%的学生觉得大学日常生活比较充实,其他学生则觉得很枯燥、很迷茫,不知道做什么,甚至觉得写了作业后没有什么目标;而卓工班77%的学生过得很充实,时间安排很合理,学习、体育锻炼、休闲娱乐等生活安排规律。很明显,卓工班的学生具有良好的大学生活习惯。
很多研究表明,大学学习中,态度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3]。态度是人们对一定对象相对稳定、内部制约化的心理反应倾向,包括认知、情感、行为意向三个组成部分。大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大学生在长期的学习活动中习得的对待学习活动比较稳定的、具有选择性的反应倾向,是由学习认知、学习情感和学习意志三者组成的一种内部状态[4]。普通班级学生,入学第一学期没有完全脱离中学时代的学习习惯和意识,学习态度相对来说是大学期间最好的,随后,由于生活接触面和学习范围的扩大,更多地受到他人和社会的影响,接受不良思想影响的可能增加,很多学生慢慢养成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学习态度完全转变,学习热情明显下降,多数学生会有“60分万岁”的思想。
而对于卓越工程师班的学生来说,进入卓越工程师班的那天起,就背负来自学校、学院、家庭的更多期望。研究表明,父母期望、学校氛围和同学影响这类来自外部影响的学习动机对学业成绩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动机越强, 学生学业成绩越低。因此,卓工班学生的学习压力更大,然而,卓工班学生却能做到大学期间成绩平稳、良好,这主要与他们良好、坚定的学习态度有关。调查显示,卓工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更强,学习过程中有更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动机。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 也常常被研究者认为是影响学习成绩的主要因素。因此,在大学学习过程中,卓工班学生,学习态度明确、坚定,具有良好的学习品格与坚强的学习意志,在大学学习中体现为认真求实的学习宗旨、刻苦勤奋的学习毅力、虚心踏实的学习风格和科学严谨的学习方法等方面。良好的学习态度促使卓工班学生学习成绩能够始终保持良好,因此,随着入学时间的延长,普通班学生学习成绩与卓工班学习成绩差距逐渐拉大。
结论:
学习态度决定成绩。大学新生入学后,不管卓工班还是普通班学生,对学校、专业的态度认可程度一致,第一个学期,学习态度都比较好,差距不大;随着入学后,由于学习态度受到不良风气影响,普通班学生学习态度较差,逐渐与卓工班学生成绩拉开距离;卓工班学生普遍具有良好的学习态度,能够保持坚定的学习意志力,学习成绩较普通班更好。因此,不管是普通班还是卓工班,学习态度决定了学习成绩。
参考文献:
[1]高维.学生眼中的大学教育:基于隐喻的分析.现代大学教育.2016,3:6-15
[2]迟成勇.大学生考试作弊的教育心理学分析.石家庄学院学报.2012,14(6):86-91
[3]张志红,耿兰芳.学习态度对大学生学习成绩影响的实证分析.中国大学教学.2009,10:87-89
[4]赵德雷.大学生学习态度调查——内源性学习动力不足及其对策.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22(5):24-27
作者简介:
陈炜晔(1982-),男,宁夏银川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金属材料制备及结构表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