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肺癌癌性发热经加味青蒿鳖甲汤治疗的疗效探究
2017-12-27邹源
邹 源
(浙江省兰溪市中医院急诊室,浙江 金华 321100)
晚期肺癌癌性发热经加味青蒿鳖甲汤治疗的疗效探究
邹 源
(浙江省兰溪市中医院急诊室,浙江 金华 321100)
目的 探究晚期肺癌癌性发热经加味青蒿鳖甲汤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晚期肺癌癌性发热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遵循随机分组原则,划分成对照组、观察组,观察组实行加味青蒿鳖甲汤治疗,对照组实行常规治疗,比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且白细胞数目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晚期肺癌癌性发热经加味青蒿鳖甲汤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白细胞数目,提升整体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晚期肺癌;癌性发热;加味青蒿鳖甲汤;临床疗效
肺癌是临床多发恶性肿瘤类型之一,患者在晚期通常会伴有癌性发热的症状,其直接是肿瘤本身造成的,与其他感染因素无明显关系,但当前床仍未研究出治疗癌性发热的针对性治疗方式,通常以对症治疗为基础[1],但取得的临床疗效并不令人满意,因此,本研究重点探究晚期肺癌癌性发热经加味青蒿鳖甲汤治疗的临床疗效,具体结果整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择2014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晚期肺癌癌性发热患者86例作为临床对象,依照随机原则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43例,男21例、女22例,年龄32~75岁,平均年龄(67.41±2.23)岁;观察组43例,男22例、女21例,年龄31~73岁,平均年龄(66.27±2.36)岁。比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经过病理学确诊为晚期肺癌;患者每天口腔等位置体温大于37.8℃,经实验室、体检等后未找到感染证据;患者符合中医虚证辩证参考标准,包括乏力、疲劳、脉虚等。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口服0.2 g塞来昔布胶囊(P fi zer Pharmaceuticals LLC/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分装,国药准字J20120063),一天两次,持续服用7天。
观察组实行加味青蒿鳖甲汤治疗,组方为:知母、生地、黄芪、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各10 g;丹皮、青蒿各15 g;鳖甲、党参、山萸肉各20 g;甘草共6 g,采取水煎方式,取汁200 ml,一天两次,持续服用7天。
1.3 观察指标与评定标准
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数量变化情况。
根据患者白细胞数目、临床症状变化评估患者治疗效果:经过治疗后,患者体温降至正常范围,且白细胞数目显著减少为显效;患者体温下降1~1.5℃,白细胞数目逐步减少为好转;患者体温无变化甚至提升为无效。总治疗有效率=显效率+好转率。
1.4 统计学方法
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白细胞数目对比
治疗之前,观察组患者白细胞数目为(11.23±1.24)×109/L,对照组为(11.53±1.52)×109/L,两组数据无明显差异(t=2.325,P>0.05);治疗7天后,观察组患者白细胞数目为(6.53±0.52)×109/L,对照组为(9.12±1.21)×109/L,前者显著低于后者,说明两者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31,P<0.05)。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治疗之后,观察组显效例数达到24例,比对照组多9例;同时,观察组无效例数仅1例,比对照组少10例,说明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n(%)]
3 讨 论
肺癌是临床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晚期患者会伴有癌性发热的症状,主要表现为患者出现持续性高热或者反复低热,通过临床对症治疗方式的效果并没不令人满意。在中医领域中,癌性发热属于“内伤发热”的范畴,其病理机制为经过放化疗、手术后,患者出现阴液亏虚,导致水不制火,而表现为高烧或低热。本文研究结果证明,观察组通过加味青蒿鳖甲汤治疗后,其白细胞数目显著降低,且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说明观察组治疗手段的效果更好。综上所述,将加味青蒿鳖甲汤用于治疗晚期肺癌癌性发热患者,能够降低患者白细胞数目,恢复患者正常体温,值得推广。
[1]蒋 云,李志强,周丽芳,等.斑螯酸钠维生素B6注射液联合化疗对肺癌组织FAS表达及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研究[J].重庆医学,2016,45(35):4922-4925.
R273
B
ISSN.2095-6681.2017.30.176.02
吴宏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