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编辑特点分析

2017-12-26王立君白曹智子程熙慧

神州·中旬刊 2017年12期
关键词:新媒体

王立君+白曹智子+程熙慧

摘要:自1993年互联网进入中国社会至今,互联网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时至今日,新闻传播的重心已从传统媒体转向了早已普及的新媒体之中。作为现在舆论焦点的重心,新媒体的未来还值得探索,其中作为新媒体传播的重要部分——新媒体编辑,自然是所有新闻研究者的关注焦点。而作为一个新媒体的编辑应有何优劣之处?未来的路应该何去何从?

关键词:新媒体;编辑;媒介即讯息

一、项目介绍

凤凰网(凤凰新媒体,)是一个全球领先的跨平台网络新媒体,它整合了旗下综合门户凤凰网,手机凤凰网和凤凰视频三大平台,秉承着“中华情怀,全球事业,兼容开放,进步力量”的媒体理念,为主流华人提供了互联网,无线通讯,电视网的三网融合无缝衔接的新媒体优质内容与服务。最受网民欢迎和关注的就是娱乐频道,而我们今天要讲的微显关系就是这个频道内的一个特色专栏——微显关系。

二、互联网意识——新媒体编辑的成功

加拿大的原创媒介理论家麦克卢汉认为“媒介及讯息”,一种新媒介的出现总是意味着人的能力获得一次新的延伸,从而会带来传播内容(讯息)的变化。由此可见,作为新兴媒介的互联网会伴随中国社会有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之路。“媒介即讯息”,因此在互联网时代中进行新闻传播,编辑和策划者们必须具备的就是互联网意识了。以凤凰娱乐的微显关系专栏为例,它的专栏有以下几个优势;

● 注意力采集

微显关系这个专栏并不是每周或者每月定时更新,而是跟随当时的热点话题,在众多网友的注意点中选取主题。因此,每期专栏的话题本身就自带“热门属性”。经过编辑进行精心的资料整合和讲解分析后,就给正在“围观”的网民展现了一个较为全面完整的专栏内容。同时,在内容的整合和发布过程中,附带着热门话题的专栏编辑本身也称为了一个十分活跃的意见领袖,对网民的舆论意见有很大影响力。

● 图片式表达

我们可以想像网络是一个大型的会议室,大到所有的网民都可以承载其中,并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来交流。而在如此之广阔的空间内面临不计其数的海量信息时,网民是会选择一篇500字的报道,还是一张简单明了的图片呢?结果不言而喻。在一个“拜拜”都能简化为“88”的网络时代,一张直白的图片远比一篇严谨的文字更得人心。因此,微显关系的标题常常使用“一张图读懂XXX”的格式,来解读时下最热门的话题。整个专栏简洁明了地叙述出了现在热播电视剧的全部内容。

● 碎片化整合

在没有互联网之前,我们要了解新闻,只能每天定时定点从报纸电视广播上获取。而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习惯,各种各样信息全天24小时海量输出。选择增越多,注意力就会越分散,我们的生活也就开始向“碎片化”发展。因此,一個整合“碎片化”的思路会为网民提供一个更合理有序的新闻环境。微显关系这个专栏就常常会收集一些新闻大事件的各种“碎片”,然后按线性或者逻辑等一定顺序进行整理。这种“碎片化”的整合不仅让整个专栏看起来条理清晰,更是方便了早已被“信息爆炸”袭击的不明所以的网民受众们。

三、机遇与挑战并存——新媒体编辑敲响警钟

麦克卢汉还曾创新的提出了“冷媒介 ”和“热媒介”的概念。但是这种定义偏向直觉缺少科学佐证,也常有矛盾之处。笔者暂且理解为:冷媒介是指它的信息量少且模糊,而热媒介实质传递信息较清晰明确。微显世界也就被定义为“热媒介”,而这样的“过热”的传播环境也会有许多隐患:

● 环境过“热”——理性思考环境的消失

虽然专栏中整合了散落在网络各处的“碎片”,为受众提供了一个不必“热身”的新闻,但会消磨他们对“冷媒介”的接受力度。有没有觉得提笔忘字的情况越来越多了?你现在一个月能看几本书?一周能做下认真看几篇评论报道?“过热”的传播环境让受众对需要费力理解及分析才能理解的“冷媒介”产生疲倦。的确,在编辑的整合下专栏信息完备也有完整的逻辑链,它很能引起大部分人的共鸣,但也会因此让一部分人丧失参与感,这也是笔者不愿看到的情况。

● 成年的消逝——肤浅幼稚文化的兴起

麦克卢汉的学生波兹曼在其著作《童年的消逝》中认为,电视时代使人类的符号世界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发生了变化,不再要求儿童与成人在文化特征上有明确的分野。因此,童年的消逝——也可以表述为“电子信息环境正在使成年消逝”。受众在虚拟信息社会中受各方的影响下都发生了“孩子气”的退化降级,许多受众丧失了成年人的理性判断,形成了现在流于表面随大流的肤浅幼稚的传播环境。前面提到,微显关系是属于凤凰娱乐频道的一个热门专栏,在整个网站的点击率排名中都站是名列前茅。然而,相比之下同一级别的科技频道就显得异常“人迹罕至”了。

● 娱乐至死——文化精神枯萎的典型

波兹曼认为有2种办法可以让文化精神枯萎:一种是让文化成为一个监狱,另一种就是将文化变成一场与乐至死的舞台。这个观点是波兹曼在20世纪后半叶的电视时代提出的,但是像“童年的消逝”一样适用于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并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四、尴尬中的热媒体——新媒体编辑何去何从

微显关系是一个娱乐专栏,主要传播途径是网络,主要形式是“热媒介”。笔者在前面的论述中提过不喜欢看到“热媒介”的爆发式增长,但是并不是否定“热媒介”的意义和合理性。反而,“热媒介”在受众中接受度高通俗易懂,会成为最好的传播方式。所以还是很喜欢微显关系专栏的形式,也希望它能有更多的进步:

● 编辑们需严格把关

在素材主题的选取上要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不能一味迎合大众娱乐至死。并不是一定只有严肃的政经话题才由新闻价值,但是那些完全是跟风炒作的八卦绯闻是一定会降低专栏品质的。同时,也应注意自己的言论意见。尽量保持公正客观的立场,以免对舆论有错误的引导。

● 编辑们需深化文题

虽然只是一张小小的图片,一个简单的新闻热点事件,但是事处必有因,只有发掘出事件背后的更深层意义,才能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脱颖而出。

作者简介:

王立君,长春工业大学信息传播工程学院院长,长春工业大学传媒技术研究所所长、教授;

白曹智子,长春工业大学信息传播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

程熙慧,长春工业大学信息传播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endprint

猜你喜欢

新媒体
融媒体时代提升电视新闻传播的舆论影响力
新形势下精品图书的内容策划与艺术设计创新
报纸副刊的传播意义与运营策略研究
真我与偶像:新媒体语境下的明星与粉丝
新媒体语境下新华网国际传播问题与对策分析
政府危机公关中的新媒体传播机制透析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