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入学

2017-12-26张松英

新课程·小学 2017年10期

张松英

摘 要:数学对学生来讲,是一门难度较大的学科,尤其是高中之后的学习,对学生的逻辑能力、抽象能力要求极高。而小学一年级新生,处在一个很适合塑造其数学学习能力、改变其数学初始印象的时间段,为此,教育有必要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这一特点进行变动,为他们将来的学习打下优良基础,让之后的数学学习更为简单。

关键词:小学新生;热爱数学;适应性教学

有关数学,绝大多数学生的第一印象就是充斥满课本的“不知名符号数字”,之所以说成绝大多数,就是因为不包括幼稚园小朋友。学龄前教育,很少有知识性的硬性教育,很多地方甚至没有考试,但正式上小学后,数学课本中也会出现越发繁多的令小学生们看不明白的符号数字,再加上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身心情况,很容易就此对数学丧失兴趣。由此,针对小学一年级新生数学的教育,笔者有以下几个观点,希望对同仁们能有所帮助。

一、针对学前教育的适应性教学

1.学前的适应

针对一年级学生,教师在教育时有必要使用学龄前教育的语言、模式、提问手段,六七岁的孩子玩心还很重,对他们来说,过去的教育更像是换了一个地方跟一群同龄人玩闹、游戏,教书写字也多是游戏教学,很少严肃、正经、书面地教授知识。但到了一年级,学校便有了考试、成绩、排名,由此一来,便与一年级学生过去所经受的教育产生了冲突,会让他们很不适应,为此教师教学时有必要多组织策划一下语言,让课堂讲授更易于儿童理解,例如讲算术,可以与具体的事物联系,3+2+1可以改为院子里有三只小鸭、两只小鸡、一只小兔,问共有多少动物。这便可以让学生在初识数学时留下一个形象生动的印象,随后再加上教师刻意组织出来的儿童化教学语言,有意识地引导、解释、讲述,如此便不至于让一年级小学生对数学形成枯燥乏味看不懂的初印象。

2.教学的格式

与此同时,针对初入小学的学生还应规范其行为准则,上了小学便不同于幼儿园,已经到了国标规定的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有具体的要求、知识的讲授。学生若是再以幼儿园时的散漫态度对待,只能阻碍教育进展。为此,教师要一开学就关注学生的散漫态度,规范其上课准则,对抬头、挺胸、直腰、平腿、看前方等行为准则多矫正,多演示几次形成习惯,接下来便水到渠成。同时重视课堂纪律,尤其对随便上厕所、随意走动等行为严厉制止,对桌面摆放也要进行规整,不见得要格式化地将笔放哪、本放哪、橡皮放哪等规定好,要让学生自主安排,整洁就好,教师则在一旁协助评点,还可以找出整齐的桌面让大家参观。不要小看这些细节,尤其对于数学教学,整齐干净的环境对学生的解题及学习很有帮助,有助于逻辑性的建立与抽象性的思考,若是在脏乱差的环境中进行教学,想必不会出成效。

二、针对小学数学的规范性教学

1.预习中思考

数学的困难,不仅存在于对数字符号等不熟悉事物的认知上,也存在于逻辑思维、抽象思维等方面。对此,笔者认为预习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通过课前的自主预习,学生能高效认知曾经不懂的问题。我们都有潜意识,一個问题刚开始看不懂、不理解,这没关系,我们的潜意识还会继续工作,也许日常吃饭时就会突然对某个问题茅塞顿开,这在科学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时有发生。同时,教师还应根据班内学生的不同能力给学生的预习提前设置一系列问题,让他们带着疑问去预习、去思考。其中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要制定不同难度的问题,一些成长的快的学生可以难一些,题目用词也正式书面些,但接受速度差一些的学生就要降低一些难度,用词也要更易于理解,最好把课后作业“翻译”一遍再布置给学生。

2.发言与操作

最后,我们的教学要落实到课堂上,前文已说过矫正学生的姿势、纪律、课桌整洁等方面,这些“矫正”对数学课堂的开展将产生巨大帮助。试想一下,当教师站在讲台上面对下面几十名姿势端正、桌面整洁、预习有效的学生讲课时,对教师来讲也是一种享受,这能令之后的课堂发言、实地操作等教学措施事半功倍。而让学生们基于预习问题,在课堂上进行表达,便能在发言中挖掘数学的乐趣,让数学脱离数字符号,令学生们感到“有趣”。同时还要让学生进行一些实地操作,如买菜、买熟食、逛超市等,找到数据,验算后写到作业本上。这种形式相比数学试卷与课后作业,无疑有趣了很多。

综上所述,有关小学一年级学生对数学兴趣的培养,教育中应与学前教育相结合,把教学语言修饰得更加儿童化,帮助一年级新生理解,并应用具体事物辅助教授计算,同时规范小学生的行为准则,如作业各式、课堂要求。随后要养成有助于数学学习的习惯,其中思考、预习、积极发言、实地操作是很有帮助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导一年级新生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有意识、有选择、有改动实地应用。

参考文献:

[1]席铭俊.有效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研究[J].学周刊,2016.

[2]李奎荣.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J].学周刊,2015.

编辑 李博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