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提问

2017-12-26冯学敏

新课程·小学 2017年10期
关键词:提问策略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

冯学敏

摘 要:课堂提问是小学语文课堂中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教师经常运用的一种教学方法,是“有效教学的核心”。课堂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要求,设置问题进行教学问答的一种教学形式。在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的艺术性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设置的课堂之问,应当先问自己,自己明白后方可明他人;课堂之问,应当问到点子上,就如同好钢用到刀刃上一般,这样才能够启迪学生的智慧;课堂之问,还应当以推进学生思维为己任,从而促进学生从未知走向已知,从研究“是什么”走向“为什么”。一个好的小学语文教师如果善于从教学对象——学生和教材出发,设计出高质量的、有技术性的提问内容,那么就能够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课堂提问;有效提问;提问策略;解决策略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提问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方式,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方式。古今中外,无论是圣贤还是凡人,无不遵从“问”之道。自贡曾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可见,自古圣贤认为,问,乃是学之根本。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教师要高度重视课堂提问这一环节,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从而催生出高效的语文课堂。本文主要针对小学语文课堂中的提问方式普遍出现的误区,阐述相关的策略,目的在于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

一、课堂提问产生误区

在实际的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为了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的教学内容,往往会忽视了课堂提问的技巧与艺术感,会削弱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也会影响到整节课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的学习效果。我认为,通常导致课堂提问产生误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提问随意,预设散乱。课堂中由于事先准备不够充分,随着教学进程的推进,出现了一些课前没有预料到的状况,使得教师措手不及,提出了个别没有经过预设的问题,随意性大。仓促之间提出的问题不但没有能解决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还有可能影响整个教学的实施,影响了整个教学效果。这是大家都不愿看到的结果。

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往往会让学生莫名其妙,原因是此问题本该在前面提出,结果因为种种原因错过了良机,等到上课上到后面的时候又突然想到,才赶紧提出问题,结果造成内容不连贯,学生思维顺序被打乱,教学效果自然不佳。

除了提问随意性之外,课堂上还存在着问题预设的散乱现象。教师的教学设计欠缺整体性,没有站在文本、课堂的高度上考虑,课堂提问显得杂乱无章,逻辑上不够统一。

2.模式固定,总是老师问,学生答。传统观念认为课堂提问就是“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这样一来,提问的意义就被片面化。而事实上,课堂提问应该是双向的。在课堂中,既应有老师向学生发问,也应该有学生向老师发问。如果仅仅是单方面由老师发问学生,不能构成信息的及时反馈,教学不可能得到及时调整。出现这种现象,与我们的班级学生规模过大,教师教育理念没及时转化有关。

3.目的不清楚或者指向不明。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对提出的问题一次又一次地反复强调,然而,学生仍然一头雾水,不知所措。我们教师总是以为学生能够揣测教师的提问方向或意图,但是学生毕竟是学生,对于老师课堂中提出的不确定、不明确的东西,他们断然不敢妄自揣测。这样,因为教师提问的目的性不够明确,学生不知所从。

关于教师课堂提问的种种误区,是缘于人们的教育观念没有转变,但是令人欣慰的是,对于如何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提问有效性这个话题的探讨和研究越来越多,包括我们这些在一线教学实践的老师的共同努力,现在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二、有效课堂提问的研究策略

教师课堂问题意识的培养,无论是对教师自身教学素养的提升、教学技能的培养,或者是为了课堂教学的改进,都是必不可少的,尤其在我们的小学语文这一基础性的学科教学中更为主要。下面,我将结合自己多年来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工作,来浅谈一下我在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中的一些新思维、新做法。我认为,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精心选择切入点,提问的指向要明确,要求清晰。同一篇文章,可以设问的时间、方法很多,但是不能随意设问,需要我们教师精心选择切入点,设置问题要着眼于突出教材重点。教师要准确地了解教材内容,把握教材重点,而且要紧扣教学目标,巧妙有效地提问学生。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中第13课《学棋》,教師就可以教学重难点设置出这样的提问:“课文中的两个学生是怎样向老师学棋的?做后的结果又怎样?”言简意赅,能直切重点。问点要着眼于突出教材重点。在教材重点处设置问题,要求老师不仅要准确理解教材内容,把握教材的重点,而且要紧扣教学目标,巧妙地设问。

2.课堂提问应有层次性,层层深入。课堂提问应该有层次性,要有主线索与次线索之分,当然,为了深入研读文本,老师也可在主问题之下再设置次问题,次问题之下还可设置三级问题,这都是可以的。就如苏教版二下语文书中的《猴子种树》这一课,我在教学中设置了这样三个主问题:

A.猴子想种哪些树? B.猴子每次种树成功了吗?

C.为什么猴子什么树也没种成?

将这三个问题串联起来,课文主要内容就出来了,学生对整个文本就不会松散凌乱了。这三个主问题不仅帮助学生理清了文本,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都得到了强化。

3.课堂提问要把握学生的兴趣。有效课堂提问还应当以学生的兴趣点为问点,这样可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的欲望,变教师课堂讲授的过程为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就拿我上《台湾的蝴蝶谷》一文来说,考虑到二年级孩子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我并不是从文章开头上起,而是直接设置问点:课文中最迷人、最壮观的场面在哪里?这个地方叫什么名字?为什么在这儿汇聚如此多的蝴蝶?学生喜欢蝴蝶谷的美景,由此发问,他们就会在愉快的心境下把握课文内容。

“读书贵能疑,疑能得教益。”刨根问底,是做学问的根本精神,但问的方法更是重中之重。总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设计课堂提问时,要做到以学生为本,遵循学生的认知、思维和心理发展规律,要遵循语文课堂教学规律,注重有效的启发式教学,设计好有效而又恰当的课堂提问,对于开发学生智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等,都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张凌霞.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提问策略浅析[J].现代交际,2012(10).

编辑 谢尾合endprint

猜你喜欢

提问策略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
教师的提问策略对课堂师生互动的影响
“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下引导学生提问的策略探究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提问的研究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