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微课堂教学有效性探讨
2017-12-26李家贤
李家贤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一直是小学生教学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微课堂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方案。通过分析微课堂的教学特点和当前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的问题,对微课堂对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展开讨论,进一步发掘并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微课堂;有效性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如何将学科内容同化到学生的经验结构中,成为课程改革的重点。而互联网背景出现的微课堂为其打开了新的一扇窗口。
一、小学数学的特点
数学作为一门传统科学,本身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其逻辑思维具有很强的严谨性。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数学的学习过程通常存在很多问题和困难。传统数学教学往往依靠教师的经验来开展,不外乎板书、举例和使用教学模型等较简单和直观的教学方法。但是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如果想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这往往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知识,否则教学效果不是很明显。但有些小学教师不具备这样的能力,而且长期的应试教育累计下的弊端仍未消除,所以小学数学教育仍存在很多问题,必须探讨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微课堂的特点
1.时间短,内容精简
相比于我們正常的一节课45分钟的上课时间,微课堂一般在10到15分钟,更有利于学生在精力最集中的时间段里接受新鲜知识。
2.主题明确,学生注意力更集中
微课的教学目标相对单一,微课是针对某个知识点,如重点、难点或易错点,这使教学主题更加突出。
3.共享交流
制作者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而学生可以在此进行学习交流,并反馈学习效果。这样学生就可以反复学习,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可以反复地复习,直到听懂为止。同时,微课的可共享及重复使用性使教师无须重复回答学生课后提出的共同的问题,既能够达到一劳永逸的效果,也可让教师获得一些空余时间更好地备课。
三、微课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1.利用微课资源优化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现在微课发展的速度非常快。微课对于传播知识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手段,这在各大高校都已经普及,各大高校或者一些有名的学者都形成了自己的微课。所以说,微课是非常有效的,应该应用到小学数学中,能够使抽象的东西被形象地展示出来,使学生能够产生乐趣主动去学习,而且不容易忘记,从而达到有效的教学目的。微课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也很多,要求教师必须在上课前做好备课工作,清楚地知道这节课需要达到什么教学目的,并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微课堂教育,通过生动的微课堂教学,让学生逐渐喜欢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以得到充分的激发。例如,在学习最基本的几何图形三角形时,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三角形的底边与高的关系并画图的方法,让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有基本的了解。具体来说,比如怎么找出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以及钝角三角形的高,并通过画图的方法直观地呈现出来。因此,教师发现有些同学可以很快地画出锐角以及直角三角形的高但不能画出钝角三角形的高的时候,就要通过合作探索方法,让所有的学生一起学习,尝试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们该怎么去做。这种引导的方法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2.微课堂教学模式能够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未来的希望。而且如今创新又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所以,要积极培养小学生积极探索、学习和创新的精神。但是这一切都是建立在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上面的。而且只有具备一定的知识才能有创新。微课堂的出现恰恰让学生感受到了时代的进步和创新能力。让学生能够有效地学习,掌握知识。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微课来解释概念和公式,为学生解决难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3.利用微课进行对比教学,显著提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
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比较教学方式,通过对比教学可以显著提高学生观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微课堂的班级明显比传统模式教学的班级的教学效果提高的速度快。学生通过学习微观课程可以明显掌握比较学习的方法和技巧,从而有效提高教学的相关性,例如,在单线折叠图和双折线图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视频给学生演示单线折叠图和双面线图具体作图方法,在两个制图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主判断什么样的情况应该画单线图,什么样的情况该画双折线图,教学既形象,而且节省时间。
总之,作为信息时代背景下的新型教学模式,微课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和重视。通过结合其他学者对微课的研究成果,本文从微课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灵活教学风格等特点出发,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进而促进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素芹.中小学教育中微型课程的开发与应用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7.
[2]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19(1).
[3]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
[4]李卉.基于微课堂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3.
编辑 栗国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