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核心素养 提升辅助课程
2017-12-26胡俊雅
胡俊雅
2014年3月《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正式印发,基于教育部对“核心素养——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顶层设计大背景,纵观全球从国家、地方到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模式已初步成型,它的核心是将国家的课程标准与地方、学校的课程资源相融合,通过地方课程资源的多样性,弥补国家课程对不同地区儿童发展需求的不足。笔者从传承民族民间文化,着眼学校发展等多角度去探索挖掘小学音乐校本辅助课程资源开发的策略与方法,打造更为立体丰富的校本课程资源。
一、挖掘地方特色音乐资源,传承弘扬民族民间文化
民族民间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魂,它是记载民间文化的活化石,传承价值不可估量。我校位于渝东北生态涵养区,川东竹琴音乐文化在当地颇具影响力,细数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其曲调、乐法和构成,是对音乐校本课程的开发绝佳的补充,从地方戏曲的特点出发吸取精华,挖掘地方传统文化资源,联系学生实际编入教材,可让高段学生以欣赏为主,选择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唱段,以抒发家国情怀、塑造个人优秀品质为主的具有代表性选段作为校本教材,通过“四结合”即结合多媒体、结合竹琴、结合舞蹈、结合欣赏的课堂教学,使学生在优美的民间乐曲中,既了解了本民族的地方音乐,又丰富了音乐知识结构,知荣辱明是非,提升个人品德与修养,为继承和弘扬地方音乐文化奠定了丰厚的感情基础。
二、着眼本校特色发展,全方位打造校本课程综合体
1.课间铃声新体验
每天的上、下课铃声,改传统急促的上下课铃为体验优美悦耳的经典名曲的主题音乐,自主愉悦地上下课。有民族器乐曲葫芦丝独奏《月光下的凤尾竹》,钢琴名曲《月光》,校园民谣《阳光下成长》等,以学期为单位,更换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乐曲,让校园成为音乐的乐园,让学生在校园的学习生活与音乐联系,随时都能有适合自己的歌曲在耳畔回荡。
2.少先队活动阵地搭舞台
一周一次的“红领巾广播站”“七色光校园电视台”也为实施音乐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和有利舞台,在这个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的平台上,可以把最新的音乐动态和趋势跟队员们分享,如全国少工委办公室发行的校园音乐《红领巾相约中国梦》《向着阳光,生长吧》,让校本课程弘扬正能量,更具时代性和时代感,如将学生参加的各级校园艺术节的文艺类节目或大型团体艺术比赛通过校园电视台及时为学生播报。因此,少先队活动阵地是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的生命力所在。
3.器乐特色学校创建显成果
学校本着关注核心素养,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特色发展、全面发展为重点,培养健康高雅的未来建设者。以普及和发展艺术教育为基础,通过创建学校艺术特色项目——葫芦丝民族器乐进课堂、300人的西洋管乐团,以务实高效的课堂教学为发力点,以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促教促学,充分发挥学校资源优势,自主整理葫芦丝校本教材2册,小学生管乐训练手册1册,全面激发学生对艺术教学的兴趣,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艺术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做到生生有特长,更为音乐校本辅助课程的开发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开发利用信息化资源,助推音乐辅助课程发展
随着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不断深入渗透,我国的校本课程改革已逐步成为教育信息化关注的热点,多媒体已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辅助工具,它开拓了教育教学新局面,对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具有深远的意义,同样也为音乐辅助课程的研发提供了空间,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运用好信息化资源平台,让学生通过校园网站、音乐图书馆,了解本校的音乐资源、音乐文献,同时可运用部分适用性较强的音乐软件,如Cool Edit Pro、Audition、音乐大师等,帮助学生更好地去发现音乐、体验音乐、改造音乐、练习音乐,而每年国际国内的音乐大事记,大规模高规格的音乐赛事都可通过网络平台获取学习,大大拓展了学生的音乐视野,提升了个人素养,也为挖掘音乐校本课程及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体系,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的重要手段。全方位挖掘音乐校本资源,开发校本课程,能够有效拓宽学生所学音乐知识的范围和知识结构,发展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接触音乐、学习音乐的机会,扩大音乐视野,提升音乐修养,充分发掘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它是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的补充、延伸和结构性的完善。因此,大力开发音乐校本课程,挖掘它的教育资源,为校本辅助课程提供有效的策略和途径,是音乐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更是民族文化发展的迫切需要。
参考文献:
[1]赵文斌.浅谈音乐课程改革[J].教育艺术,2006(6).
[2]吴跃跃.音乐教育学的发展方向与课程构建[J].中国音樂教育,1996(1).
编辑 韩 晓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