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生直线距离下小学数学的简捷课堂思考

2017-12-26严李桂

新课程·小学 2017年10期
关键词:数学思维小学数学

严李桂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中所倡导的“简捷课堂”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基于人类认识发展规律与教育治学规律的基础性教学方法,以“简单化”的治学思路,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了可借鉴的指导作用。实际教学中,正确驾驭“简捷课堂”,应重在把握教学循序渐进、育人因材施教的治学原则,重在师生课堂直线距离的情感互动。从“简捷课堂:构架简洁求丰富”入手,分析“简捷课堂:情景简约不简单”的缘由,提出了“简捷课堂:直线交流多互动”的目标选项,对师生直线距离下小学数学的简捷课堂研究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

关键词:小学数学;简捷课堂;数学思维

在我们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往往存在着这样一个“怪圈”:执教者常常将简单的数学题,罗列出众多复杂的求解,而结果怎样呢?原来触类旁通即可让学生简单理解了的东西,过于复杂的“迂腐”反倒让学生摸不着头脑了。把简单的东西弄得复杂,类似这样的情形在教学中也并非不常见,造成问题的原因也并非不可根除,关键是如何结合学生实际简化教学。在目前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怎样才能让教学实践变得简单呢?

一、简捷课堂:构架简洁求丰富

小学数学课堂要走向简洁,首先要求执教者学会做教学减法。像这种教学减法,绝非是简单、机械地割舍教学环节与课堂素材,而是重在提炼,重在根除那些累赘的多余部分与繁琐的无为环节,将丰富的思维空间留给学生。小学数学简捷课堂思路重在追求两个层次:

(一)追求教学构架简约

1.教学内容求简约

如执教“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或整十数”时,我们都知道两位数相加整十数与两位数相减整十数,在算理上是相通一致的,以及两位数相加一位数与两位数都减一位数,其算理是保持不变的,倘若将其合并作为一课讲授,不仅节约课时,更让学生印象加深、触类旁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正式讲授“两位数+整十数”计算方法以后,直接面对“两位数—整十数”,受加法启发,学生自然而然地便会尝试方法迁移,在此基础上再教授两位数相加一位数,并紧接跟进对应减法计算,学生也就毫不费力地做出计算,并有所得了。

2.情境构建求简约

通常来讲,数学计算较为枯燥,因此,如何构建与学生知识背景、生活环境休戚相关的学习兴趣与课堂情境,让小学生在具体生动的课堂情境中快乐地学习数学计算,对低年龄的小学生数学情趣将是一种极大的激发。但在教学实践中,有些执教者一味苛求于学习情境的创设,不惜花费大量精力与时间,而与数学无关的情境因素太多,数学课堂要么变成了“动画世界”,要么变成了“自然地理课”,无形中弱化了课堂情境中所隐含的计算数学信息,形成了学生数学学习的无谓干扰。数学思路简约化就是要求我们以务实求真的眼光来审视数学课堂,削枝留干,去伪存真,简化课堂情境中的数学外因素,讲究情境素材的精简与妙用,让情境课堂出俏务实。

3.设计练习求简捷

简捷化数学课堂的练习设计要求我们从有效出发,不花哨也决不含糊,针对性强,不仅一步追求一个脚印,更要一次落实一个重点。

(二)基于简捷追求丰富

1.追求学习方式丰富

简捷课堂重在关注学生受教自身,放手让小学生结合自身的知识与经验,自由做出解题策略的准确选择,给小学生提供充裕的思考时间与求知空间,充分激活小学生的发展思维与认知潜能。

2.追求教学结构丰富模式

简捷的小学数学课堂,其教学结构并非追求“线性”的单一教学思路,重在采取交错纵横的“块状”教学思路。不仅探讨横向延展,又要体现纵向突破,追求深刻与广阔、丰富与开放的高效治学成效。

3.追求数学思维的秉性丰富

小学数学教学思路在于思维的启动,以简捷课堂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二、简捷课堂:情景简约不简单

伴随新课改的步步深入,小学教育均致力于新课标理念创新情境课堂教学。众所周知,数学产生于生活实际,最终目标也在于服务生活。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数学更有其内在的发展规律,是由数学内在变化发展而来,而并非每处知识点、每个知识内容均要依赖于生活。因此,简捷数学课堂应是计算数学与环境生活的完美结合点,也是辨证的统一点,数学应有生活味,但就教学而言,数学味需浓于生活味。

相对不同层次的知识传授,要处理好“数学计算与生活发展的辩证关系”,应注重侧重有别。如一至三年级学生,相形之下他们对数学计算的认知能力较弱,相对一些数学启蒙知识的理解,离不开生活经历的启发,因此,应多创设一些小学生所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基于生活的启迪学会数学思考,结合生活经验解决数学疑难问题,逐步解开数学疑问,在此年龄段,主要依赖具体生活思维转化至数学抽象思维。如认数、认识货币单位等,均是从生活实物情境中逐渐建立其模型概念的。因此,我们的简捷课堂就应多来些这样的“生活味”。而相对于小学高年级而言,学生的抽象思维已经成型,则不应将生活情境与知识点结合得面面俱到,多些“数学味”则是师生共同的期望与追求。

就教学自身而言,如何提高教学能力,怎样运用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显得尤为重要,而多从学生生活实践中创设情境教学更是关键,但重中之重在于数学知识的正确运用。而一些数学概念与法则、定义与定理等属于理论性知识,则并非必须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无需从情境生活中建立一些模棱两可的数学“模型”。

三、简捷课堂:直线交流多互动

要着重强调学生积极性的发挥,多鼓励学生尝试一些独立的探索努力与思考发现。心理学者布鲁纳曾提出发现学习的完整性理论。他指出,学习不仅是知识发现的探索,也是一门学科认知结构的理解、直观运用与推理分析的发展过程。他这样认为:发现不仅限于人类对尚未知晓事物的寻求,确切地解释,应包括通过头脑学习获得亲身认识的所有方式。由此,他提倡的教学发现法被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当中。

无论是否必要,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课堂中,盲目且带偏执性倾向的一些形式主义的东西充斥着我们的情境课堂:自主讨论争执了大半课堂的时间,究竟得出什么结果,则学生哑口无言,执教者也纠结无奈。但合作探究应张弛有度,生成互动也并非信马由缰,无谓尊重等于过度放纵,课堂气氛形式的热闹追求,只能游离于学习情感的浅尝辄止,工于表面文章,如此做法很难获取真正有价值的知识,是与我们所倡导的简捷课堂背道而驰的。

假如课堂中学生能够用自己喜欢的认知方式进行学习,那么在学习中他们不仅可以获取愉悦的情绪,而且极有可能产生积极的学习体验,使他们愈来愈喜欢课堂、喜爱学习。理论与实践均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要有生动的课堂,要留有学生独立的思考空间,要实现师生直线课堂、最近距离。执教者滔滔不绝应当醒一醒,学生的思考空间在哪里?尤其课堂问题情境创设应合理适度,要达到简捷的效果;对问题的提出,应考虑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分小组展开讨论,解决问题的拟定途径与方法,对学习兴趣的促进,哪个更具引领独到性;提出的解题假设与检验,如何激发学生深层次的探究意识等等。

缺乏激情,何来兴趣?失去兴趣,怎有探究意识?痛失探究意识,我们与简捷课堂将失之交臂!研究表明,如果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过程,他们的认知学习则更有效率,学习收获则更大。因此,如何发挥学生情境课堂中的主动性与创造性,科学發展他们的心智,成为我们开展简捷小学数学课堂炙手可热的教研话题,必须切实完善落实。

参考文献:

[1]刘元宗.数学问题解决及其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04(2).

[2]张齐华.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生活化”的理论与实践[J].数学教学,2001(1).

编辑 郭小琴endprint

猜你喜欢

数学思维小学数学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维
高等数学的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