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对“mouth”和“口”的英汉对比研究

2017-12-26王梦焕

青年文学家 2017年35期
关键词:概念隐喻

摘 要:本文主要基于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理论,对人体器官类词语“mouth”和“口”为对象进行分析,简要探讨其在英语和汉语中人们认知的异同点,并概述造成两者异同的原因,旨在使人们了解人体类词在英汉语中人们认知的异同点。

关键词:概念隐喻;概念转喻;人体器官类词

作者简介:王梦焕(1992-),女,河南省商丘市人,辽宁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H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5--01

一、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

1980年,George Lakoff & Mark Johnson的著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出版,颠覆了人们以前对隐喻的认识,隐喻不只是一种修辞现象,更是一种认知方式,它深深的植根于人类语言、思维和文化之中。Lakoff & Johnson(1980)认为,概念隐喻是一个跨概念域的系统映射,是用一个具体的概念域(源域)来描述另一个抽象的概念域(目标域),反映了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性。

轉喻同隐喻一样,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更是人们理解和感知世界的一种方式。Lakoff & Johnson(1980)认为,转喻是在一个认知域中的指称转移现象,涉及一种邻近和突显关系。另外,Klaus-Uwe Panther & Linda L. Thornburg (1998)认为转喻不仅仅是一种指称现象,还具有语用功能,它可分为:指称转喻(referential metonymy)、述谓转喻(predicational metonymy)和言外转喻(illocutionary metonymy)。

二、“mouth”和“口”在英汉语中认知的异同

首先,英汉语中人们对人体类词的认知存在完全对应的情况,具有相同的源域和相同的目标域。例如:

(1)the mouth of a cave/洞口;门口

(2)the hungry mouth/三口之家;拖家带口

众所周知,“mouth”的基本含义是人类的一个器官,是食物向人体中进入的最初始位置,有着连接内外的作用。在例(1)中,这是一种隐喻现象。由于隐喻的认知基础是相似性,所以一个具体的、人们比较熟悉的源域通常用来描述一个抽象的目标域。嘴在人体中的位置可以映射到洞穴的相似位置,这在隐喻意义上指的是出入洞穴通过的位置。换句话说,这个隐喻包括了一个源域(人类器官“口”)和另一个不同的目标域(出入洞穴通过的位置),而且两者具有相似性。而汉语中也有“洞口、门口”等说法,这说明了“mouth”和“口”这类隐喻化语言在英汉语中人们认知上存在完全对应的情况。

在例(2)中,“mouth”并不是指字面意义上的人体器官,而具有指称功能,用来代指一个整体,即一位饥饿的人,两者同属一个认知域中。因此,这是一种转喻现象,用部分代替整体。在汉语中也有用“口”指代人的用法,如“三口之家、拖家带口”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英语和汉语在此类“mouth”和“口”转喻意义中的认知机制也是相同的,都是用人的一个器官来表示一个整体(人)。

其次,英汉语中人们在此类词语认知方面也存在不完全对应的情况。例如:

(3)the mouth of a spring/泉眼

在这个例子中,虽然两者都是一种隐喻现象,但是在表示泉水流出的位置时,英语和汉语在认知机制上却存在着不同点。在英语中表示为“the mouth of a spring”,认为泉水流出的洞穴就如同泉水的嘴巴一样,而汉语中则表示为“泉眼”,把其看作是泉的眼睛。由此可见,人们认知世界的时候,英汉中隐喻意义并不是完全对应的,存在着源域相同,但目标域不同的情况。

三、原因分析

首先,英汉语言中人们在人体器官类词语如“mouth”和“口”认知上的相同,一方面是由于人类有相同的身体构造和感知器官。1999年,Lakoff & Johnson提出了体验哲学的理论,他们认为人们身体体验是通过人与客观世界之间的互动来感知这个客观世界,正是由于人们具有相同的身体机制来感知客观事物,因此会对事物形成相似的认知。如上所说的“the mouth of a cave”和“洞口;门口”,英汉语中人们都会以人体器官“口”在人体中的位置来映射其它事物的相同位置,正是这种相似的身体体验和认知世界的思维方式,因此“mouth”和“口”在英汉语中的隐喻意义具有相同点。

其次,英汉语中人们在“mouth”和“口”认知上的不同,是因为英汉这两个民族间不同的地理位置、语言文化和社会环境,使人们认识事物的认知参照点不同。不同民族的人们,生活于不同的社会环境,受各自民族文化的影响,在看待事物时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因此认知事物的思维方式和侧重点就会有所不同。

四、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隐喻和转喻是人们理解世界和感知世界的一种方式,它与语言、文化和思维息息相关,也就是说,任何一种语言都具有隐喻和转喻现象。不同语言中相同的表达方式,表明了人们之间相同的身体构造和身体体验;而不同语言间对同一个事物的不同表达,则反映了两种文化对事物的不同认知方式,它是由于各个因素造成的。因此,充分了解不同文化间对事物的认知机制,才有利于更好地掌握一门语言。

参考文献:

[1]Lakoff, G & Johnson, M. Metaphor We Live By [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2]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endprint

猜你喜欢

概念隐喻
中国外交语篇中的概念隐喻分析
中美政治演讲中隐喻对比分析
汉语证券类报道中概念隐喻的认知分析
浅析概念隐喻的运行机制
概念隐喻在构建语篇连贯中的作用探析
从文化角度看中英化妆品广告中概念隐喻的差异
多模态隐喻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认知构建
动画电影《冰雪奇缘》中多模态隐喻的认知研究
中国日报英语经济新闻标题中的隐喻研究
徐志摩与叶芝诗作中“爱”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