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品德养成教育要到位
2017-12-26罗天如
摘 要: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养成教育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有步骤、分阶段的。以“小学品德养成教育要到位”为主要观点,从情、理、责及合四个角度,以小学德育管理者的视角对这一问题进行论述。
关键词:小学教育;品德教育;养成教育
对小学生而言,所谓的养成教育指的是在教育过程中逐渐培养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语言习惯以及思维习惯。从品德教育的具体内容和教育目标来看,由于小学生原本年龄大小、年级高低以及固有的受教育内容有所不同,需要德育工作者在不同阶段,针对不同的对象,采取针对性的养成教育。严格意义上来说,小学生应具备的思想品德包括品质、意志、行为和情感四个方面,其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在小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呈现出鲜明的层次性和递进性。因此,笔者认为在教育过程中,针对思想品德所包含的四个方面,将德育的养成工作分别交由情(以情动人,获取学生的信任)、理(由理入德,从道理中感受习惯)、责(以责任之心规避和引导自己的行为)、合(追求社会教育和校园德育的有效结合,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效果)四个阶段来完成。
一、以情养成
教师是与小学生进行对话和交流的“第一媒介”,因此要想讓小学生真正感受到教师所传达的信息、内容以及精神是正确的、为自己所需要的,就需要建立小学生对教师亲近的情感。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只有让小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感受到他们对自己成长的满腔热情,才有可能去关注他们所讲述的道理。因此笔者认为品德养成教育的第一步就在于如何建立起师生之间良性的彼此信任、彼此关注的基础和平台。
因此,为了构建这个平台,笔者建议在学校既定各个学科的教学之余,着重推出各类科普、主题教育类活动,比如每周一的升旗仪式轮流安排教师进行国旗下讲话,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举办禁毒专题文化展览等,并且鼓励除了班主任之外的所有任课老师都能积极参与其中,目的在于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课堂之下的“另一面”,感受到自己的老师心系自己、关注自己成长的一面,通过教师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教育学生,让其乐于接受。
笔者曾组织开展了“热爱国旗”的主题班会活动,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年龄特点进行关于爱国主义教育,并安排其他学科的教师作为指导顾问。教师用细腻的语言、抑扬顿挫的声音向学生介绍国旗的象征意义和来历,介绍国旗护卫队誓死捍卫国旗的故事,讲述革命先烈在战场上用血织染国旗的一幕幕,让学生从悲怆的画面中感受历史,并随着教师的情绪进入当年烽火硝烟的情境中,感受到老师言辞当中的爱国情感,深刻认识到国旗对于国人不一样的意义,能够深刻警醒自己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热爱国旗、尊重国旗。在思维认识和道德情感内化的过程中,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无疑被拉近了。
二、以理养成
当学生与教师之间形成了情感上的默契,拥有一定的积淀之后,后续的说理工作自然就会变得简单很多。因为在过往的德育过程中,因为很多小学生缺乏和教师之间的情感铺垫,导致突如其来的大道理、大说辞,给小学生造成逆反心理,反倒不容易接受。但是针对任何一种道德现象,原则上个体只有在对其形成充分的认知和理解之后,才有可能将其内化为一种意志、一种约束,外化为习惯,所以说理的关键在于,充分考虑到小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采取其所能接受的措施,将德育的内容镶嵌在寓教于乐的游戏或活动竞赛中,让学生在活动中懂得做人的道理。比如,在品德课上学生懂得了讲卫生的意义,老师可以通过开展洗手、剪指甲等游戏训练,评比“我是卫生小旗手”,给予表扬和奖励,这样的德育活动更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同时学校要制订激励措施,通过评选“美德少年”“学习标兵”等奖励方式,让学生不断地得到他人的肯定,使学生明白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不定期让学生审视自己的习惯,监督自己的行为并及时修正自己的言行,引导学生持之以恒地朝着真善美的方向发展。
三、以责养成
当学生明白一定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时,接下来的重要议题就在于如何让学生将这些道理、准则内化为一种习惯,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随时随地去要求和约束自己。事实上由于小学生的思想、性格都尚未定型,因此德育过程中极有可能出现反复现象,即明白的道理亦会犯下错误,知道的规则却不愿意去遵守等。因此关于这一点,笔者认为德育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就在于引导、在于老师的以身作则,用责任心来规避自己的行为,指导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换言之,“德育不是一种需要牢牢掌握和背诵的知识”,教师应给学生视觉参观和行为模仿的机会,进而让养成教育有效地落到实处。比如说关于礼貌用语的使用,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养成“课前问好、课下再见”的习惯;而走出课堂,当教师和学生在走廊或者校门等地方相遇时,老师可以主动和学生问好,而对于学生的问好,教师应该微笑点头,使学生在师生交往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当学生离开学校、回到家中,面对邻里亲朋时,礼貌用语便会不自觉地脱口而出。正所谓“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当教师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表率作用和引导作用时,师生之间的氛围也会朝着更为融洽的方向发展。当然这种表率作用、责任意识不仅要体现在对行为标准的引导上,还包括深入学生中,与他们共同学习、共同劳动,以积极向上的感染力影响学生、牵引学生、用责任感化学生。比如在进行班级卫生清扫时,主动和学生一起清扫角落、擦玻璃、洗抹布,不怕脏、不怕累,比如在进行读书角、植物园和班级生物园建设的过程中,和同学们一起写生物日记(记录动植物每一天的成长),提醒学生每天给植物浇水,给小动物喂食,告诉学生动植物的生命与我们人类同样重要,要珍惜爱护,教师的示范和引导会让学生逐步养成习惯,甚至跃跃欲试,不用教师多余的指导和监督。
四、以合养成
习惯的养成还需要外力的辅佐和巩固,因此学校方面要重视与社会、与家庭方面的通力合作。一方面积极为学生创造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如参观历史和博物馆,组织学生到敬老院、社区等参加公益活动,接受真正意义上的爱心教育、在耳濡目染中感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学校还要争取与家长的通力合作,引导家长用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儿童、教化儿童,要求家长放手让学生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既能体验生活,又能让其体会做父母的艰辛;训练与监督学生在家、到亲友家的文明礼仪等。定期召开家长会,用电话、微信或QQ等渠道及时与家长沟通,形成合力,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
总而言之,对于小学德育管理者而言,德育工作与知识和技能传授同样重要,因为它是小学生未来成长的重要基础。养成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这是一项漫长而潜移默化的“德育工程”,其不是各类照本宣科的文字复述,也不是要求每一个小学生像背诵课文一样的“一字不差”,只有学生真正领略到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真正内涵,这个教育的过程才算是有结果和有意义的。除却笔者在本文中所讲到的要点之外,教师还要从点滴的小事抓起,对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的普及,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责之以行、持之以恒方是关键。
参考文献:
[1]范飞.浅谈小学生良好品德养成教育[J].教育,2016.
[2]吕赛文.浅论小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养成教育[J].教育:文摘版,2015.
作者简介:罗天如(1976—),女,汉族,广东花都人,本科,一级教师,主要从事小学教育教学工作。
编辑 鲁翠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