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预科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效果评估研究
2017-12-26杭建
杭建
【摘要】对少数民族预科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效果研究主要从传播效果研究的三个层次、影响传播效果的因素、传播效果的评价标准三个方面来进行。传播效果的评价标准就看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否有利于民族的团结进步,是否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关键词】少数民族预科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育效果评估
对少数民族预科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效果研究主要从传播效果评估研究的三个层次、影响传播效果的因素、传播效果的评价标准三个方面来进行。
一、传播效果研究的三个层次
(一)认知层面效果
认知层面的传播效果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外延、特征与意义等信息转化成具体形象的语义,让少数民族预科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认知层面效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效果的起始阶段,主要体现在:首先,让少数民族预科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把握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次的逻辑结构;其次,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两者的区别与联系,构建完整的价值观体系;第三,明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以及对民族团结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等,不断增强少数民族预科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
(二)心理、态度层面效果
态度层面的传播效果就是在认知的基础上,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影响少数民族预科生的思想观念,引起他们情感的变化,从而使他们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其融入平时的学习和生活,并作为自身的行为准则和价值标准,内化为自己的理想和精神追求。
少数民族预科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心理、态度层面上的认同,是加强少数民族预科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最高境界,也是增强民族团结的必然要求。有了这种情感态度的认同,少数民族预科生就能自觉用其评价判断校园文化生活中的现象,能够在多元思想观念中辨认并抵制错误思想和错误价值观的渗透,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三)行为层面效果
行为层面的传播效果,是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终诉求。少数民族预科生若能选择适宜的行为途径和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转化为具体行为,并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为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将进一步维护、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少数民族预科生在处理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及社会关系时的行为,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与老师、同学关系相处好了,不仅有利于自己的学习和成长,对维护民族团结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少数民族预科生应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指导自己的一言一行,积极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争取做到独立自强,自尊自爱,团结互助,乐于奉献,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影响传播效果的因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少数民族预科生中的传播效果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稳固性,关系到民族团结和社會安定。传播效果受实际传播过程的影响,传播过程中的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技巧和传播对象四个要素是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效果的几个主要因素。
(一)传播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内容本身的科学性及说服力是影响传播效果的根本因素。面对多元价值观的挑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凝练和可信度与其传播的可持续性直接相关。它实际上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和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顺应时代发展的方向,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相承接,是我国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作用会在少数民族预科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得要进一步的验证和体现,将为少数民族预科生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提供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反映了社会现实的迫切需要,又最大限度地促成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共识,其真理性的表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传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传播媒介
新媒体打破了传播载体的时空局限,可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生的传播速度;新媒体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传播信息,这种海量信息可以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营造强势的舆论环境;新媒体可以将传播内容以文字、图片、语音、影像等形式呈现出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更生动有趣,更吸引受众;新媒体搭建了一个互动交流的平台,可以利用微信、微博、微视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力。
在全国少数民族学生中,少数民族预科生也是接触新媒体的一支重要力量,他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除了课堂学习,就是网络这一新媒介,用电脑和手机上网已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民族预科工作者也要运用网络、手机、计算机新媒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有效传播,同时做好监管工作,这对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传播技巧
在对少数民族预科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时,要结合多种传播技巧,灵活运用“一面提示”与“两面提示”,并诉诸理性和感情。“一面提示”这一方法对学生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有一定作用,但在让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听真信、真接受方面的效果却并不明显。当前,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领域面临着各方面的挑战,以接受“一面提示”为主的大部分学生由于缺乏对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不同社会思潮的认识,对其危害也知之甚少,很容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解不深刻,在遇到各种错误思潮渗透时难以自觉给予有效抵御。这就需要做好“两面提示”的工作,诉诸理性与感情,晓以利弊,以情感人。一方面,通过给学生冷静地摆事实、讲道理,运用理性或逻辑力量来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另一方面,通过营造某种气氛或使用感情色彩强烈的言辞来感染学生,以情感人。必要时,也可以运用“敲警钟”的方法,举一些恐怖袭击等民族分裂势力的活动来唤起学生的危机意识和紧张心理,促成他们的态度和行为发生变化,认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传播对象
做好少数民族预科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活动,就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生本人及其日常的学习和生活融合在一起。要充分考虑到民族预科生的民族属性、个性特点、爱好兴趣、社会关系、既往经历等,与学生深入交流和接触,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思想情况,着力解决好他们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部分学生可能难以接受和认可,原因是这与之前自己既有的经验、生活习惯或受到的思想教育不一致。这就要求民族预科工作者做好思想疏导工作,进行耐心教育和感化。
在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过程中,特别注重“意见领袖”的重要作用。在少数民族预科生中,“意见领袖”往往是学生干部、特长生、学习和生活中的积极分子等。他们往往社交广泛,勇于创新,乐于接受新事物,而且有能力影响他人。如果在这些“意见领袖”学生中做好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传播效果的评价标准
(一)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强调,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少数民族预科生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对象,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对自身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因此,把是否有利于少数民族预科生的健康成长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效果的首要评价标准既是贯彻《意见》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强少数民族预科生价值观教育针对性的内在要求。
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社会生活中不免存在着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以及极端个人主义的价值观。高校在培育少数民族预科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必须用主流价值观武装学生,让少数民族预科生在理想信念、思想道德、行为方式上明辨是非,坚定信念,努力成长为素质优良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能够帮助他们坚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
(二)是否有利于民族的团结进步
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最长远和根本的就是要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就要求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必须高度重视民族团结教育,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宗教观、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要把是否有利于民族的团结进步作为衡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效果的重要标志之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为我们个人确立了生活的价值标准。少数民族预科生认同这一层面的价值观,就能相互间达成一致的生活愿景,在思想、学习、生活各方面友善待人,自觉加强各民族之间的了解,感受民族团结的氛围,从而使各民族之间更加和谐相处,相互尊重、相互包容,就能像习总书记希望的那样,全国各族人民“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三)是否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社会的和谐稳定是社会整体运行良好的重要表现,是促进经济发展、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保障。把是否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作为衡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效果的重要标志之一,不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条件。
少数民族预科生只有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能促进各民族产生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少数民族预科生在大是大非面前,必须清晰辨别和自觉抵制“三股势力”的误导,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以人为本,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真正建立起对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为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努力。
四、结语
民族预科教育是民族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预科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让少数民族预科生更好地融入大学生活,完成大学生角色的转变,实现自身全面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少数民族预科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效果的研究,运用了传播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这对研究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及指导预科教育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