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骆驼祥子》的京味特色体现

2017-12-26曹丽花

青年文学家 2017年35期
关键词:骆驼祥子老舍

摘 要:为了更好地理解和体会老舍作品中的京味特色。本文主要是围绕《骆驼祥子》的思想内容,人物行为,风俗情态等方面浅谈老舍先生作品中的京味特色。首先,通过对京味一词的解释引入主题。其次,从两个大的方面(京味特征与老舍的北平情结、浓厚的京味的主要表现)并且联系作品中的具体情节进行深入的推敲。最后写对老舍先生作品中的京味特色的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骆驼祥子》;老舍;京味特色;语言与风俗

作者简介:曹丽花(1996-),女,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文学与新闻学学院(汉师)专业。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5-0-02

对于“京味”是一种小说的艺术风格氛围而言,除了算是老北京特有的风景韵调和独特的人文特色景观展示之外,更为甚者是作品中体现出的北京人所独有的风土人情、人文景观和文化趣味。老舍先生算得上是京味小说的先驱,该说法一方面是体现在老舍先生是通过多年居住于北京的生活经验写老北京的胡同等,取材的独特之处在于写老北京大杂院里的下层市民的平凡生活所体现出来的独特场景韵味,将一幅多彩的老北京独特的风情画卷展现在广大读者眼前。老舍小说中的“京味”特色,来自他出生于这里,成长于这里的老北京平凡市民的世俗情结,其小说里面的北京语言,在保留了民间口语的浅显自然、不乏生动语感的同时,又去除了其中粗陋的杂质,燃出了独特京味气韵的香气。因此老舍的独特京味作品中的内容和形式都取得了史无前例的高度。《骆驼祥子》就是置于北平这个大背景中,通过各种各样的人物语言形象,浅显自在、生动鲜明,一幅生动精妙的“京味”画卷毫无保留地展现在眼前。

一、“京味特征”与老舍的北平情结

老舍先生的“北平情结”除了表现在浓郁的地域文化特色方面,其中深厚的文化内涵也是他对北平无比沉醉的根源所在。他和北平的关系就如一种人和一座城、抑或是人与独有文化的密切联系。出生长大在老北京的老舍先生,他对北平的所有人和事极具亲密感,各色人文景观与独特风情趣味他都熟识。关于北平独有的情结是老舍先生在深深感受那里的平凡市民的世俗人生场景下的另一种深沉情感,目睹了下层市民的艰苦日子,明白其处于困境的痛苦。

在老舍先生极为熟识的古都底层市民世俗社会生活中,刻画出了骆驼祥子和其他各具特色的人物。文中开头引出关于北平洋车夫门派,然后叙述虎妞的婚礼筹办过程,再者,其中通过写景与抒情的相融写北平各色景观到详述祥子的拉车路线,这些都展现出北平当地独有的文化底蕴和气韵神采。其中描写骆驼祥子通过从军营中顺手牵走几匹骆驼去换的许多钱后到北平城郊时的所见之景,是一种淡然寂静的展现,却完美映衬出祥子他当时的心绪和情感。无论烈日还是狂风暴雨,内心感受不约与多变的自然相契合,这种情结不仅与北平自然地理环境相适应,也和祥子这一人物身份相符合,体现了老舍先生对北平的熟识和高超的描写技巧。

二、浓厚的“京味”的主要表现

首先,运用北京口语描写北京市民。通过精炼的语言,形象精妙地展现了北平的独特景观,其中有自然地理景观和人文趣味景观,完整逼真地描写出北平底层世俗人民的语言行为心理,自然浅显,朴素畅快。在如静无波澜的江水的语言文字上又新增些许鲜明活跃之词。在该篇文中多处使用儿化如“拉晚儿、耍个飘儿、谱儿”,都是用北平劳动市民所熟识的语言再加工成精炼话语,从而達到生动有趣,妙趣横生的高超语言境界。甚至如描写祥子时用“硬棒、挺脱”之词展现其年轻体健之态,说刘四的无赖脾性为“放屁崩坑儿的人”,通过下人之口赞美祥子的老实可靠,这些都来源于北京市民之口,是与祥子、虎妞之类各色人物的其他方面如身份地位、人物性格、家庭教养相吻合。其次,叙述北平深厚底蕴的世俗风情时,将底层市民的日常行为习惯描写的生动可靠。在该作品中,作者通过写祥子和太太的对话时的一系列动作姿态和心理细节描写,如太太坐上车到达时手还哆嗦着只给祥子给了一毛钱的车钱,她的吝啬姿态祥子都看在眼里。最后,祥子因不悦而让太太无奈的因为顾面子才又给了他一毛钱。作者通过极其浅显之口语对话,将坐上车的太太的虚伪顾面子与小气以及祥子的因为她只给一毛钱而不悦之心理状态都搬到了读者眼前。文章描写的是雇主与雇员之间的冲突,从另一个侧面却反映出当时的人情事态。在描写虎妞时,写她骂祥子是贱骨头,还以威胁之语对祥子进行压迫和责难,从中不难看出虎妞刁蛮的性情,这也是老北京极为典型的泼妇的形象!正符合虎妞的身份与性格。最后,以京味语言描写老北京的车夫、行商坐贩、说书的、唱戏的、拳师、土匪和市民阶层的知识分子等各色人物等。通过对市民的日常生活,反映了老北京的风俗习惯和老北京人的性格特征。《骆驼祥子》里面描写人物介绍时,通过结构一致而长短不同的句式写将刘四的生活经历和不务正业、奸刁撒泼的形象公示在眼前,以简驭繁,生动流利。祥子和虎妞结婚后,慢慢地也开始厌烦之前认为最可靠的拉车,从前的可以只剩成家立业的理想事业如今看来只有失望,带给他的只剩下无趣和无奈。如老舍先生所描述的,祥子的变化也不能算是虎妞的刻薄和欺负,在之前祥子只是一个卑贱不如水桶之人,这也算得上是祥子内心的掂量与作者描写的相契合。

老舍以地道的北京口语丰富了文学语言。不愧为语言艺术大师,在《骆驼祥子》中老舍在熟悉的北方劳动人民的口头语言基础上,经过千锤百炼而成最合心意之作。先生在《戏剧语言》言道:语言的创新不外是用清浅之言,通过不断锤炼而成为雅与俗共存之作。反之,如若生搬硬套,故作陈词之调,不过是所谓的假装的知识分子的话语。想让语言获得新发展、产生新的力量,只有像老舍先生所言,用平常之语抒写人民之情,做到简单明了却不失趣味,才是真正的大家之作。同时在作品中注入了浓厚的人道主义情感,处处为祥子的命运感慨。在作品中处处都是老北京的影子,有老舍先生独具魅力的京味语言和独树一帜的文化批判眼光,展示在中西古今文化交汇时代的北京风土人情,揭示在这样的时代潮流的冲击下,老北京人内心世界的发展史,使我们更深刻的体会,一位艺术家对故乡的情绪和爱的精神。

参考文献:

[1]孙孝仁. 论《茶馆》的语言艺术[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1994(1):8-9.

[2]廖玉萍. 论《骆驼祥子》语言的地方特色[J]. 教育与职业, 2004(21):38-39.

[3]许卫. 试论《骆驼祥子》的语言艺术[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1984(4):246-268.

[4]胡景晖. 老舍作品中京味儿语言的民族文化蕴含[J]. 城市住宅, 2014(3):60-61.

[5]侯小晨. 论《骆驼祥子》的艺术特色[J]. 经营管理者, 2014(33):349-350.

[6陈秋露. 从《骆驼祥子》看老舍语言的京味特色[J]. 文学界(理论版), 2012(1):8-9.

[7张爱辉高琴. 老舍小说艺术的美学特征——“幽默”与“京味儿”[J]. 前沿, 2006(10):224-226.

[8]王晓. 老舍小说的语言艺术研究[D]. 湖南科技大学, 2011.

猜你喜欢

骆驼祥子老舍
老舍的旧体诗
北平的秋
印象·老舍纪念馆
周恩来与老舍肝胆相照的友谊
老舍的求婚
河北省卷《骆驼祥子》阅读
论《骆驼祥子》中祥子人生悲剧的原因
从《骆驼祥子》看祥子的多重性悲剧
试谈《骆驼祥子》中两大女性形象
唤醒沉睡在《骆驼祥子》里的写作精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