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练习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探索
2017-12-26张秀菊
张秀菊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练习,创造动手实践、动脑思考的良好氛围,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解决数学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思考、总结、归纳,获取新知识,并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数学学习和生活实践之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练习;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11-0255-02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教师所教授知识的掌握主要是通过课堂练习实现的,学生通过数学课堂练习不仅仅是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更多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知识应用及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因此针对不同数学内容设计不同课堂练习对巩固知识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具有积极促进作用。下文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粗浅的谈谈通过课堂练习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一些探索和体会。
1.实践型课堂练习
针对实践性小学数学知识点,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的方式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如在对《统计与概率》教学过程中,为提高学生对该章节知识点进行准确掌握和应用,老师就可以在课前准备一个箱子,将不同颜色的小球放到箱子中,在课堂练习时拿出来,让学生随机抽取,并且计算抽到不同颜色小球的概率,通过这一方式不仅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还能够增添课堂教学灵活度,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在学生动手实践之后,老师安排课堂练习,让学生探索答案。
案例1:小明有两个硬币,他抛落下后两个硬币都是正面朝上,问:这个的概率是多少( )
(a) 0.2 (b) 0.25 (c) 0.5 (d) 1
解析:一个硬币抛落后,有两种可能,即正和反,两个硬币抛落后,就有四种可能,正正,反反,正反,反正。其中任何一种概率为1/4,即0.25,因此应该选择b。
2.应用型课堂练习
针对应用性较强的数学知识内容,就需要学生结合自身生活实践,在老师的帮助和引导下,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去,可以很好的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在实际应用中,老师事先就需要了解哪一些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关,将这些知识内容展示到课堂练习中能否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能否可以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如:组织学生学习《小数乘法》时,就可以与实际生活中买东西相结合,在课堂教学后,安排教学联系,老师就可以将结合生活实际的课堂练习展示出来,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决。
案例2:小明想要去书店买东西,其中钢笔2支,每支7.5元;作业本4个,每个2.5元,问:小明总共花了多少钱?
解析:小明总共花了2 7.5+4 2.5=25(元)
通过上述课堂练习之后,学生对小数乘法知识点进行充分掌握,在实际生活中遇到诸如类似问题,学生也能够运用小数乘法妥善解决。
案例3:案例3:黃老师准备去体育用品商店买5个足球和6个篮球,足球每个38.4元,篮球每个27.5元。黄老师一共带了400元,钱够吗?
解析:先计算购买5个足球需要多少钱,即38.4 5=192(元)
再计算购买6个篮球需要多少钱,即27.5 6=165(元)
192+165=357(元)
357元﹤400元,所以黄老师带的钱够。
在学生掌握小数乘法知识基础上,对知识点进行延伸,甚至是进行综合运用,不仅可以完善学生小数知识结构,并且运用这些数学知识内容对实际生活中常见问题进行解决,不仅达到了学习数学知识点的目的,还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
3.探索型课堂练习
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很多问题都是数学知识的具体化,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也会经常发现数学问题,并从中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在对《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教学时就可以将生活中包装盒、房屋建筑等融入到教学中,促使学生对生活中常见长方体和正方体进行回忆,然后老师根据生活常见长方体和正方体设计课堂练习,最后由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
案例4:小红过生日,小明想要送给小红4本书作为生日礼物,并且为了外观漂亮,小明买了包装纸进行包装,这时小刚看到了小明,告诉他以这种方式包装礼物太浪费包装纸了,小刚为小明设计了几种包装方法,问:哪一种最为节省包装纸?其中书本长宽高分别为21厘米、11厘米、3厘米。
学生针对问题以自己的书本作为研究对象,并在研究的过程中了解到每本书都是一个长方体,将4本书包装起来,就相当于是4个长方体,如何将4个长方体包装成为1个大的长方体就是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法,最后就将问题生活化,学生通过自主动手操作和同学之间的讨论,最后找到了最节省包装纸的方法,也就是最后大的长方体的表面积最小。如下图所示:
学生在实践中也知道了运用第三种包装方法最能节省包装纸,通过这类课堂练习,不仅让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也增强了学生在实际体验中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培养和提高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开放型课堂练习
在课堂练习中引入开放型练习题,老师设计一些条件不够明确、结构不全、答案不唯一的课堂练习,促使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而强化学生基础知识,增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在这类课堂练习中,解题策略具有多样性,学生可以站在不同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并且运用不同的方法对问题进行解决,进而逐步对学生树立最优解题策略思想。
案例5:27人乘车去某地,可供选择的车辆只有两种,第一种车可乘8人,第二种车可乘4人。第一种车的租金是每辆每天300元,第二种车的租金是每辆每天200元。请设计一种租车方案,促使最终租车费用最少?
解析:第一种车可乘的人数是第二种车的两倍,但是价格是第一种乘车就需要花费1200元;第二种乘车方式需要花费1400元;第三种选择3辆第一种车,那么27÷8约等于3,正好可以租一辆第二种车。300×3+1×200=1100(元),将这种方法租车费进行对比,就知道需要选择最后一种租车方式,所花租车费最少。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知识、认知等水平,将生活中常见数学问题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并对课堂练习进行精心设计,以此提高学生学习和探究兴趣,并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数学知识和应用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