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一年级学生诵读习惯的策略
2017-12-26周丽华
周丽华
许多研究表明:13岁之前的儿童记忆力优于理解力,若长期坚持“每日诵读”,就能养成儿童眼到、口到、耳到、心到的良好诵读习惯。一年级是儿童学习书面语言的开始,也应是培养诵读良好习惯的开始,于是,我们一年级组的语文老师就尝试了“每日诵读”的实践研究。
一、 课内诵读,指导方法,培养语感
1. 范读引路,整体感知,读通全文。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一篇课文的第一步,应当是“读通全文”。所谓“读通”,就是读正确,读流利,整体感知,了解大意。在读通全文之前,我通常会声情并茂地“范读”或者播放多媒体朗读课文的录音,意在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听到标准的普通话、抑扬顿挫富有情感的诵读,激起他们心底想要读好的学习欲望。通读全文时,学生会带着明确的要求去练习,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检查初读时,“诵读接龙”和“小老师领诵”的方式就很有效。比如:一上《秋天》一课中,就有典型的“一”字的不同读音。学生们在“诵读接龙”和“小老师领诵”时能做到认真倾听,会特别关注诵读“一”字时有没有做到准确无误。学生在比较中练习,就能逐渐掌握句中词与词连读的方法。
2. 关键词句,诵读品味,咬文嚼字。叶老说过:“一字未宜忽,语语悟精神。”这“悟”,就要诵读品味,咬文嚼字。一年级课文内容比较浅显,但值得老师在语文课上引导学生咬文嚼字的关键词句有这样几类:(1) 和其他词语意思区别细微的词,比如《升国旗》一课中“向着”和“望着”;(2) 看似平淡无奇,但在具体的语境中表现力却很丰富的词句,如《日月明》一课中“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3) 要联系上下文揣摩才能理解的词句,如《项链》一课中的“快活的脚印落在沙滩上,穿成金色的项链,挂在大海胸前”。
基于教材中的这几类词句,基于一年级学生的诵读品味能力,笔者主要采用的方法是:① 比较法。就是把文中的词语换一换再比较,体会用词的精准。如“海水变蓝了,洗亮了升起的太阳”中的“洗亮”一词,同学们有的换成“洗红”,因为太阳红红的很漂亮;有的换成“洗净”,因为洗过后的东西都会变得更干净……哪个词语更好?同学们经过一番比较后,觉得还是“洗亮”这个词好,因为太阳从海面上升起来的瞬间,有很强的亮光出现,一下子照亮了大海和大地,更准确。② 联系上下文。如《项链》一课中的“挂在大海胸前”,是什么挂在大海胸前?联系上文可以知道,是小娃娃在金黄色的沙滩上留下的快活的脚印,穿成金色的项链,挂在大海胸前。③ 想象法。引导学生用想象的方法把有关词句的情景具体化,以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词句。如《影子》一课中“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常常陪着我”,你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影子会出现这种不同现象?在什么情况下,不会出现这种现象?可以问家长,可以查资料,也可以和同学讨论。
3. 面向全体,体验诵读,想象入境。
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生命,想象是语文课堂的翅膀,诵读则是加深学生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奇思妙想的重要途径。分角色朗读或形象化扮演,是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角色,还原文本情境的一种有效形式,每每进行这样的诵读或扮演时,课堂气氛便异常活跃,同学们纷纷举手,个个跃跃欲试,就连性格内向的同学也会主动参与。比如诵读或戴上头饰扮演《青蛙写诗》一课,整个教学没有过多的说教分析,但是最后“说说从中明白了什么”,同学们的感悟很丰富也很深刻,这就是体验式诵读的魔力。
二、 整合资源,研发读物,拓展内容
1. 整体规划,化整为零,确保诵读时间。“每日诵读”仅靠每周8节语文课、一本语文书是远远不够的。
一天中,除了语文课,我们充分利用学生早晨到校后的15分钟作为“晨诵”;每节课前的3分钟候课作为“课前诵”;中饭后自由“午读”。另外,还有每周一节的校本阅读课。为了保证每日诵读的质量,我们一年级语文老师经常与同学们一起诵读,用声音的舞蹈度过美好的一天。
2. 整合资源,研发读物,确保诵读内容。一年级学生自主订阅的读物有《日有所诵》《语文同步拓展阅读》和《古诗文诵读与鉴赏》。一年级上学期头3个月,同学们主要学习汉语拼音和识字写字,每日诵读以《日有所诵》为主,每天晨诵一到两篇。我们领着同学们一字一句地诵读,一首首短小生动、富有节奏音韵的儿歌、童谣、诗歌,从同学们的童音中流淌出来,在声音的舞蹈中感受文字的魅力,生发出诵读的乐趣。我们带着同学们朗诵古诗,从生涩的吐字到抑扬顿挫、摇头晃脑的诵读着……他们充分感受着诗句的押韵和节奏的美妙。3分钟的“课前诵”是复习巩固的最好时间,“小老师”走上讲台领诵着,朗朗的诵读声代替了嘈杂的讲话声。开始学习课文后,《语文同步拓展阅读》成了帮助学生们更多地了解课文内容、拓展同主题文本的读物。
在努力引导同学们充分诵读已有读物的同时,我们又对现有的读物做整合,分别以“春”“夏”“秋”“冬”为主题,自主研发了四个单元的诵读读物,选编了儿童诗歌、童谣、成语、古诗等内容,降低了难度,提高了趣味性。第二学期,我们又自主研发了适合一年级学生诵读的《声律启蒙》读本,共15个单元。《声律启蒙》的诵读形式多样,可读,可诵,可唱,可演。
三、 家校互动,群内展示,分享成果
任何良好习惯的养成,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在学校,有老师的陪伴和引导,有良好的诵读氛围,同学们的诵读积极性很高。回到家,父母大多没有亲子阅读的意识、习惯和时间,“每日诵读”很难坚持,尤其那些拼读能力较弱的学生困难更大,这时笔者想到了“班级QQ群”,用好这个平台,就可以实现家校互动分享诵读成果。第三个月,我跟家长们协商后布置学生们在班级群里诵读《语文同步拓展阅读》某一课时最拿手的一篇。开始几天,有家长反映,孩子拼读能力太弱,读的时间太长、太吃力了;也有家长反映,孩子怕难为情,不敢诵读。了解這些情况后,我就利用在校诵读时间,特别关注和鼓励这些学生。每天下班回家,我认真倾听QQ群孩子们的诵读,及时用语言或表情符号鼓励、表扬他们。一段时间后,班级里的所有学生都能在群里诵读自己最拿手的篇章了。诵读的内容也从短小的诗歌,到长篇童话故事,诵读的质量也越来越高。家长们惊喜地发现:孩子比之前重视和喜欢诵读了。
(作者单位:常州市西林实验学校小学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