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窥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有效路径
2017-12-26汪卫荣
汪卫荣
一、 教学设计应依据学情,因材施教
教学设计是进行教学活动的蓝图。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过程的展开以及教学评价的实施等环节,都需要进行科学合理地设计,从而为教学活动指明方向,使之高效顺利地进行。教师应根据不同学段进行教学设计,要因材施教,以生为本。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学段目标的要求,第一学段应重点进行字词句的基本功训练,第二学段应重点进行词句段的训练,第三学段应重点进行篇章的理解与表达的训练。
【案例1】
1. 老师这里有一幅图片(出示草原牛羊图),说说图上画了什么?(生答略)老师很喜欢这幅图片,所以仿照着课文写了一段小诗,我只写了一半,你们能帮我写完吗?
(出示:我最喜欢草原上遍地的/这里/那里/真比还多。)
2. 课件出示一组图片(落叶图、萤火虫图、小鱼图、荷叶图),请小朋友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幅图,与小伙伴合作,像老师一样仿照着课文口头说一首诗。(句式同上,指名交流)
此教学片段设计中,教者注重了学生的说话训练,让学生模仿“我最喜欢……”的句式进行句子的训练,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进行了语言的积累。
【案例2】《三打白骨精》教学设计片段
1. 为什么“三打”?(反复叙事、反衬作用)还读过哪些带“三”字的故事?(预设:《三顾茅庐》《三借芭蕉扇》《三打祝家庄》……)
此环节依据学情,对学生易忽视处、不太明白处进行精讲点拨,对小说的叙事方式有所了解,并结合其他名著中的相关故事加深印象。
2. 文中还有哪些人物?(预设:唐僧——善良糊涂,人妖不分;猪八戒——贪吃嘴馋。)
点拨反衬的表达方法,更突出主要人物孙悟空的忠心耿耿、坚定不移、机智勇敢。
3. 这一课给你印象最深应当赞美的人物是谁?(出示毛泽东写的《三打白骨精》: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魅必成灾//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
——毛泽东《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补充毛主席的诗,使整节课的教学紧紧围绕孙悟空这个主要人物,让学生加深印象。
《三打白骨精》这篇课文,选自经典名著《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选作教材时作了改写。作为教师应怎样用好这个例子,预想学生怎样走进文本去体会、品味、感悟,又怎样走出文本积累、内化、迁移、运用,在文本中走个来回,在与文本的对话中进行语言实践,培养思维能力及表达能力,在探究中得到审美的愉悦,从而激发阅读经典名著的浓厚兴趣。精讲点拨,了解表达方式,以上教学设计片段给了我们一些启示。
二、 教学设计应以生为本,巧妙设问
一堂好的教学设计,肯定是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点,有主问题引导,有梯度,能在课堂上顺利实施。《阳光的两种用法》系著名作家肖复兴的作品,文章语言朴实无华,字里行间,我们感受到作者对“阳光的两种用法”精妙的叙述,我们分明看到了这样的母亲们:用自己的温情与智慧将慵懒而琐碎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以下是《阳光的两种用法》一文教学设计中想象批注、揣摩言语表达的片段:
1. 默读第2—6自然段,出示“自读提示”:
① 画一画:“叠老阳儿”“煮老阳儿”是什么意思?画出“叠”与“煮”的具体做法。
② 想一想:联系当时的生活条件,想象这一“叠”一“煮”的作用。
③ 圈一圈:这一“叠”一“煮”体现了母亲怎样的情怀?文中还有还有哪些词语也让你有这样的感受,简要进行批注。
④ 议一议:用“叠”“煮”这样的动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 全班交流:
① 你能了解作者的感受吗?结合关键语句“温暖的大手抚摸”“温暖的气息和味道”,说说自己的感受。
② 追问:阳光仅仅温暖了被子吗?你认为,还温暖了什么?
③ 议论:用“叠”“煮”这样的动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教学设计片段有主问题,能引领学生深入文本,感悟中去捕捉言语表达的精妙,能抓住幾个关键性细节,巧妙设计一些细节问题,使课的层次清楚,引导学生感受到“叠、煮”的精妙运用及词语背后的情感,这样学生就容易理解它的表达效果,从而明白词语的感情色彩。
三、 教学设计应凸显个性,勇于创新
教学设计要凸显个性,闪耀独特的思想光辉,对文章的解读不能毫无选择地复制别人的思考和感悟。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课前,老师得先和文本对话,即钻研好教材。只有将教材把握好了,才能更好地和学生交流。我备课没有什么诀窍,就是那么翻来覆去地诵读、默想,当读出自己的理解、情感,读出文章的妙处,读出自己的惊喜时,我便敢走进课堂。”这就是说,教师要有对文本的解读、感悟、理解和对教学的构想,必须要从解读文本入手,才能真正实现教学设计的个性化、多样化、创新化。
创新要坚守传统的基础,符合实际学情,符合教学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对于苏教版小学语文六上《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这一课,好多老师的教学设计都仅仅限于细读故事情节,感受人物特点。我在教学前则设计了另一条路径:
1. 默读课文第7—12自然段,思考:
(1) 《鲁滨逊漂流记》这部历险小说究竟写的什么内容,让“我”爱不释手呢?
(2) 鲁滨逊在荒岛上遇到了哪些困难?怎么克服的?从中感受到怎样的鲁滨逊?画出相关的语句,写下自己的感悟。
2. 交流点拨:其实整本书中写鲁滨逊在荒岛上遇到的困难很多很多,你能说出一些吗?鲁滨逊在你的眼中是怎样的人?联系课文的句段及这本书谈谈。
教学设计是根据班级学生早在暑期提前读了这本书以后的定位,设计中增加了对于读书的交流,除了把教学重点放在课文的理解,还增加了渗透读书方法的指导、写读后感的指导,这既交流了读书收获,又在分享、倾听中全方位地认识了鲁滨逊,感受了鲁滨逊敢于冒险、聪明机智、积极乐观、奋发进取、坚忍不拔的优秀品质。我以为
教学设计目标应细化而不泛化;基于学段文体,应具有针对性;基于学情,应具有可行性和创新性。要让教学设计尊重学的规律,以生为本、以学为本,回到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根本上来,回到母语教育的优良传统上来,回到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上来。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墟沟小学教育集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