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化社会环境下电视相亲节目的发展对策
2017-12-26赵平喜
赵平喜
摘 要:媒介化社会环境下人们相亲的模式和观念发生了变化,媒介逐渐取代传统相亲婚姻过程中的媒婆角色,开始起到中介和桥梁的作用,社会媒介化趋势日益明显。分析电视相亲节目的特点和成因,探寻电视相亲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进一步办好电视相亲节目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媒介化社会;电视相亲节目;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G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101(2017)04-0085-05
Abstract: In the medializedsociety, the pattern and concept of dating have changed. The media gradually replaced the matchmakers in the traditional process of marriage, and began to play the role of mediation and bridge of marriage. The trend of social medialization becomes more and more obviou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auses of TV dating programs, explor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TV dating,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V dating programs.
Key words:Medialized society; TV dating program;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一、问题的提出
媒介化社会作为社会媒介化的结果,是媒介与社会之间互动关系模式的一种表述。它是建立在诸多媒体互相兼容与高度融合基础之上的多元化传播时代,也是一个将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相互叠加、有机组合而成的新型传播阶段。媒介化社会的形成有三大逻辑,一是以媒介融合为特征和趋势的媒介技术演化的结果提供了媒介化社会形成的技术支撑力,为社会的不断媒介化提供了可能性;二是受众对信息永无止境的需求甚至依赖构成了媒介化社会形成的主要牵引力,是媒介化社会形成的必要前提;三是现代社会信息环境的不断“环境化”展示了巨大的媒介影响力和建构力,是媒介化社会的必然性后果[1]。
在媒介化社会,随着人们的思想更加解放,媒介相亲成为一个越来越生活化和个性化的话题。媒介相亲是指继传统相亲之后兴起的一种相亲模式,包括报纸相亲、电视相亲、网络相亲等多种方式,有意向于相亲的单身男女通过传播媒介,将自己的一些基本信息、基本资料展示给需要的人,在媒介的促成之下完成相亲。例如,人们可以在报纸或者杂志上刊登征婚启事,有意愿的人则会通过观看报纸与征婚人取得联系。或者可以通过相亲类网站,在上面结识一些兴趣相投的人,与对方共同组建自己的家庭。
目前最流行的媒介相亲当属电视相亲,单身男女通过电视相亲节目来找寻自己的另一半。早在20世纪90年代,《非常男女》、《玫瑰之约》等节目盛极一时。近年来,以《我们约会吧》、《百里挑一》、《爱情向前冲》等为代表的电视相亲类节目又掀起新一轮的媒介婚恋潮。例如,《非诚勿扰》2010年5月9日的一期节目突破了电视日常节目的最高纪录,在各大视频网站的点击率达到历史新高,一度成为最受欢迎的综艺选秀类节目。本文试图以媒介相亲中的电视相亲节目为例,分析电视相亲节目的特点、成因和存在问题,提出发展对策,这对媒介相亲节目进一步的规范传播与正确引导人们尤其是年青一代的社会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二、电视相亲节目的特点
(一)娱乐化元素多
电视相亲节目集声音、图像与画面于一体,将相亲情景再现,给观众以高强度视觉和听觉冲击快感。例如,《非诚勿扰》节目中每期出场的24位女嘉宾,经过精心挑选,个个年轻貌美,并且每个人都有鲜明的个性和特点,在言语表达方面也各有千秋,有的富有哲理,有的犀利撥辣。同时,无论是男女嘉宾出场,还是牵手成功失败,节目都会配以人们所熟悉的大众化的音乐,表达或欢快、或惋惜的情绪,恰到好处的用音乐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电视相亲节目舞台的设置注重娱乐性,给观众仿佛置身其中的感觉。这些都营造了特定的媒介氛围,满足了观众的审美享受。
(二)受众参与度高
电视相亲类节目为广大的单身男女们提供了一个公开的婚恋交友平台。节目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游戏规则来吸引观众眼球,提高观众关注度。由于相亲类节目的热播,众多年轻男女都想通过电视相亲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另一半。2010年春节期间,《非诚勿扰》节目组收到近10 000份的报名表,《我们约会吧》收到6 000多份报名表,而这仅仅只是春节期间十天的报名人数,平均每天的报名人数就有1 000人左右。通过这组数据发现,人们对于这类节目的参与热情极高。同时,很多没有机会参与到这个节目本身的观众,往往会选择网站、论坛、微博等网络的方式参与进来,他们在线下与主持人、嘉宾交流,对节目进行意见反馈。
(三)媒介融合度广
电视相亲节目往往都与一些大型的婚恋交友网站进行合作,通过网站挑选嘉宾。例如,《非诚勿扰》同“珍爱网”和"百合网”两个网站合作,而《我们约会吧》节目嘉宾则由“世纪佳缘”网站提供。《爱情连连看》设置了一个检索的环节,即男嘉宾上场后可以通过检索关键词,对在场的50位女嘉宾进行筛选,选出符合自己条件的10位女嘉宾,之后再进行后面的交友环节,这一设置就将网络搜索这一形式有效地融合到了节目之中,增加了节目的未知性,提高了观众的兴趣。同时,电视相亲节目的媒介融合不仅体现在节目中,还体现在节目之外。例如,《非诚勿扰》节目主持人通过微博和观众互动,节目开播之前在网上预告,开播后则会在网上进行评价。电视台开通短信和邮箱互动环节,给受众和现场嘉宾增加私下沟通的方式,有效地将电视、手机、网络以及有第五媒体之称的手机短信功能全部整合在一起。
三、电视相亲节目的成因
电视相亲节目吸引了年轻的单身男女,四五十岁的受众也对这类节目兴趣盎然。《非诚勿扰》、《我们约会吧》、《为爱向前冲》、《百里挑一》四档婚恋节目共吸引了22%的年龄在45-54岁之间的城里人,25-34岁的年轻观众达到21.4%。除了省级卫星频道外,其他地面频道顺势推出的婚恋节目也同样提高了频道收视份额,吸引了更多年轻人。例如,苏州文化生活频道推出《全城热恋》,使频道同时段15-24岁人群的收视千人数比推出前增长了218.6%,江西公共频道的《一见钟情》黄金时段播出后,南昌地区25-34岁人群的收视千人数比推出前增长111.1%。”[2]电视相亲节目火爆背后的形成原因如下:
(一)与社会剩男剩女现象有关
青年人未婚比例越来越高,剩男剩女现象日趋严重。江苏卫视频道副总监王培杰对《非诚勿扰》栏目创立的背景和节目制作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栏目创立的关键因素之一在于剩男剩女现象,关于他们的婚恋问题,尤其是80后、90后的婚恋观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足以保证大量的收视群体。事实也是如此,随着互联网的盛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宁愿选择“宅”在家玩电脑也不愿意参加各种社交活动,对于网络的依赖程度使得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认识异性的机会很少。加之现代社会压力大,除了工作之外,活动时间少,范围小,接触的人自然而然就少了,这就使得时下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成为剩男剩女,电视相亲节目便应运而生。
(二)由青年人婚恋观变化所致
电视相亲节目重视嘉宾间的自由对话,其交流空间已不再局限于演播厅,房子、孩子以及婆媳关系等各种大家十分关注的现实问题大量出现在公众视野,这些话题在丰富节目内容的同时,也表现出当代青年人的婚恋观。《非诚勿扰》制片人王刚指出,不会刻意鼓吹什么,但是节目的世界会让大家看出来现代年轻人的婚恋观。例如,有的男士我们觉得很优秀,但是他会立刻被淘汰,而有些看不出什么优秀的男士却很受欢迎。进一步具体说,青年人婚恋观的变化又表现在以下两点:
1.自由恋爱,一见钟情的择偶方式盛行。当今社会,中外文化不断交流和融合,追求恋爱自由的思想不断传播,为当代中国青年所接受,并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男女情感方面,自由恋爱思想所倡导的情感契合、自由恋爱型的的婚恋观一直引导着青年男女们对于自己另一半的选择。而电视相亲节目的出现,则恰好满足了青年人的这一爱情观念。在节目中,可以自由的阐述自己的情感,同时,可供选择的对象更多,而不仅仅局限于自己的朋友圈。在媒介化社会,一见钟情是大多数单身男女们所向往的邂逅方式,电视相亲的优势在于,一是信息传递的瞬时性,二是择偶资源的广泛性。在媒介化社会,参与电视相亲这种择偶方式,不仅能够不受地域的局限,还可以接触到来自于全国各地的相亲群体,并且电视相亲由于其形式的限制,决定了择偶双方必须在短暂的时间内实现择偶,因而它也能够满足当代青年一见钟情的择偶要求[3]。
2.多元化、功利性的婚姻观念受到推崇和喜欢。作为一个多元化发展的社会,人们的思想 也在不断的融合和变化着,特别是城市化发展快速的今天,很多年轻人士的眼光也越来越高,门当户对已是历史,人们对配偶的要求可谓是五花八门,简单的门当户对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思想变化的日新月异。各类电视相亲节目中的男女嘉宾往往都是经过节目组挑选出来的,质量比较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够满足现代年轻人的择偶标准,而且通过各类电视相亲节目能够获得更大的交际圈,认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4],因此,电视相亲节目能够受到青年人的喜爱。越来越多的嘉宾将择偶条件与金钱、家境挂钩,出口便问房子、车子、票子,“要找年薪300万以上的女友”、“要豪宅,不要富二代”等一系列功利性言论屡见不鲜,展示了部分青年男女的功利性婚姻观。
(三)比传统相亲具有媒介优势
电视相亲节目与传统相亲比较,具有以下媒介优势:
1.形式更加多样化。传统相亲中,相亲男女对婚姻并没有太多的发言权,更多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改革开放之初,自由恋爱逐渐被人们倡导,如今,年轻人逐渐渴望通过相亲的途径来结识异性。据智联招聘光棍节的特别调查显示,仅有3.6%的人表示坚决反对相亲这种形式,33.3%的人雖然没有完全摆脱过去对相亲的看法,但也认可这种形式,认为可以去试试。60%以上的人则完全接受这种形式,对相亲没有任何成见。传统相亲中影响相亲结果的因素很多。例如,有父母安排式的相亲,这种模式一般都是在父母经媒人的的介绍下促成的;有派对式相亲,这类相亲气氛非常随意,约会地点通常选在酒吧、饭店、书店,相亲的单身男女就像是参加一场名为相亲的聚会,与前一种相亲不同的是,年轻男女都是自愿参与的,家长一般不参与其中;有单身派对式相亲,这类相亲较为高端,大多吸引有一定经济基础的社会精英人士参与,最注重的就是氛围和环境,通常在室内,如酒店、会议室或者红酒庄园等地方举办。
但是,自从媒介元素加入后,相亲形式更丰富了。例如,时下比较流行的网民相亲,大多数单身男女就会采取网上聊天的形式相互了解。在传统相亲模式中,无论是由媒婆引见、父母双方促成的相亲,还是自由参加的相亲会,都是男女双方一对一的交流模式,而电视相亲节目则不然,《非诚勿扰》的男嘉宾要一人单挑现场24位女嘉宾以及主持人孟非、心理学家黄菡、人物性格色彩分析师乐嘉等,这是一个一对多的交流过程,而男嘉宾现场表现将直接决定他是否能牵手成功。
2.增加了选择机会。传统相亲中,男女双方一般都是单独见面,没有其他人在场,两人交流结束后,相亲便算是结束,给双方提供的选择机会不多,而电视相亲节目不管是台前还是幕后,都可以给嘉宾提供更多的选择机会。《非诚勿扰》上场的每一位男嘉宾都可以从在场的24位女嘉宾中进行选择,如果男嘉宾表现够好,就算在节目中没有牵手成功,在线下同样会有很多心仪的女观众通过网络方式与他取得联系,曾有重回《非诚勿扰》舞台的男嘉宾表示,他在节目播出之后,每天都会收到几封节目女观众的邮件。而在场的女嘉宾则不仅可以选择上场的男嘉宾,同样会有心仪她们的观众在节目播出后给她们写信。无论是男嘉宾和女嘉宾,他们的选择机会都不仅仅局限于电视相亲节目本身,这便是电视相亲节目较之于传统相亲所无法比拟的媒介化优势。
四、电视相亲节目存在的问题
《非诚勿扰》等电视相亲节目的收视率节节高升,一度赶超央视等主流媒体的收视率,但是,质疑《非诚勿扰》嘉宾身份造假的网络言论不断出现,批评其散布不良婚恋观的声音也时有耳闻。在享受这类节目带来快感的同时,我们应该思考节目中存在的以下问题:
(一)社会核心价值观倡导缺位
媒介拥有社会地位赋予功能。一种价值行为经由媒介广泛报道之后,成为一种生活样式的范例在受众中得到认可。在电视相亲节目中,很多男女嘉宾的一些表现与言论无形中影响了时下青年男女的择偶观,很多青年人受到这些言论的影响,甚至出现了非富二代、官二代不嫁的观念。而这些价值观念的蔓延,与电视相亲节目从业人员媒介素养不高有着直接的关系。作为公众舆论的引导者,当不健康言论出现时,不仅没有及时加以正确的引导,甚至为了提高节目的收视率而纵容这种言论的盛行,致使社会核心价值观倡导缺位。
(二)形式雷同,受众审美疲劳
随着《我们约会吧》和《非诚勿扰》的热播,各个卫视都争相模仿,从《爱情连连看》到《百里挑一》,再到《原来就是你》,虽然形式稍有改动,但节目大体相似,没有多少创新。观众打开电视,频道换来换去,播放的电视相亲节目都差不多,产生审美疲劳。
(三)娱乐有余,社会效益不足
与日常所接触到的报纸杂志等媒介比较,电视媒介的娱乐性最为明显,而电视相亲节目则将这一优势发挥到了极致。不过其对于年轻人的配对成功率来说,却并不显著。这一类节目仅仅能让众多剩男剩女们中的极少数一部分人参与到这个节目中来。同时,由于交流的时间短,速配性强,大多数牵手成功的人彼此并没有深入的了解,牵手之后能不能真正在一起还值得商榷,尽管牵手成功的恋人能参与节目组免费提供的浪漫旅游,但这并不表示两个人最后就能走到一起。此外,节目组为了收视率考虑,在男女嘉宾的选择方面,会尽可能的择优录取或者选择一些比较有争议性的人物来达到收视率的目的,这就使得众多普通的单身男女的成功机会降低或受限。因此,电视相亲节目其实很难真正解决剩男剩女们找寻自己另一半的问题,它仅仅能给极少数人提供一个结识异性的平台。
五、进一步办好电视相亲节目的对策
(一)遵守“限娱令”,守住节目的底线
电视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引導人们树立正确价值观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电视相亲节目充斥荧屏,一方面体现出大众对于广大青年人的婚恋的关注度提高,另一方面,如果任由电视节目自由发展,没有守住自身底线,任由不健康的价值观随意散播,不仅会导致节目走向衰弱,更会严重干扰受众正确价值观的树立。目前,我国实行的是四级办台方针,从中央到地方,电视频道很多,电视行业的竞争压力非常大,电视相亲节目要想得到长远的发展,就必须严格遵守“限娱令”,按照国家广电总局下发的“限娱令”,严格遵循每晚黄金时段全国省级卫视播出婚恋交友类、综艺娱乐类、情感故事类、游戏竞技类等节目总数不能超过9档,时长不能超过90分钟,每个卫视每周播出这样的节目类型总数不能超过2档等一系列规定,防止电视过度娱乐和低俗倾向,坚决守住电视相亲节目的底线。
(二)讲究时度效,把握好引发争议的话题。首先,电视相亲节目将个人隐私置于公众视野之下。《非诚勿扰》出场男嘉宾通过短片将自己展示给在场的女嘉宾和观众,接受女嘉宾的犀利提问,其中包括对隐私的提问,如果男嘉宾没有处理好之间的关系,可能就会以牵手失败告终。其次,由于节目热播造就了很多相亲明星,不排除个别人打着“相亲”旗号炒作,降低了节目品质。再次,电视相亲节目属于“速配”类型,男女嘉宾仅凭在场上短暂地了解,并不清楚对方在电视这个舞台之外的生活中是否就是自己要找的人,却要在简单的节目流程和众目睽睽之下,仅凭些许了解便决定是否在一起,似乎有点过于草率。最后,电视相亲节目中出现的某些婚恋观、价值观一度被媒体过度阐释、宣扬。例如,“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坐在自行车后座上笑”、“姑娘们我告诉你,你们嫁人嫁老公,没有5克拉以上的钻戒不要嫁”、“我的手只给我男朋友握,其他人握一次20万”等等,这些名噪一时的拜金主义言论,对人们的观念特别是对于价值观还未成形的青少年们而言,将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因此,电视相亲节目毫无例外地也要遵循时度效要求,注意把握好引发争议的话题。
(三)加强策划,提高节目的关注度
电视相亲节目的时间毕竟有限,同时,能够参与节目中的单身男女不多,因此,开展丰富的线下活动,通过设置丰富多彩的游戏,让男女嘉宾进行更多的交流。线下活动,既是媒介相亲节目的延伸,同时,由于参与的男女嘉宾不用面对镜头,相处环境比较轻松,可以更自然的表现自己,减少了彼此的尴尬,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通过这些丰富的线下活动,可以吸引更多人参与到这个节目中来,加上电视相亲节目的有效传播,可以不断地扩大节目的社会影响力。
(四)提升媒介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现今,电视媒体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便是收视率,这使得各大电视台为了提高收视率而千方百计制造各种噱头,以吸引观众眼球。在这个过程中,媒体责任意识缺乏,使得一些负面舆论、不健康价值观横行,电视相亲节目所带来的不良影响便是媒介从业者缺乏职业素养、忽视社会责任所造成的。所以,电视相亲节目在呈现婚恋多元文化的同时,不能忘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美好爱情命题的提倡与弘扬。电视相亲节目从业人员要坚守情感域里真善美的道德标准,激发人们对纯洁爱情婚姻的渴望与追求,促进公民对社会核心值观的信仰[5]。电视相亲节目策划人等媒介从业者更应当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主动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积极引导受众树立起健康向上的价值观。
六、结语
毫无疑问,在当下的媒介化社会,电视相亲节目已经具有传统相亲所无可比拟的优势,但也有其无法避免的局限性。电视相亲节目的定位是综艺娱乐节目,既然是娱乐节目,其中不可避免会有娱乐的成分,而电视对于受众正确价值观的引导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节目制作者应该在娱乐中找到一个平衡点,不能迷失在收视率的提高中,而一昧的去逢迎大众。电视相亲节目不仅影响广大适婚青年,同样影响着青少年,他们的价值观正处于成型期,很容易受影响,因此,节目制作者必须谨慎对待每一期相亲节目的制作,防止不当言论和婚恋价值观的肆意散布和传播。总之,如何充分发挥优势,突破自身局限性,这是电视相亲节目后续发展必须思考的一个重大议题,也是包括电视相亲节目在内的所有媒介相亲节目,进一步发挥好充当众多青年人婚恋爱情问题的桥梁和中介作用时所必须认真解决好的重要问题之一。
参考文献:
[1] 张晓锋. 论媒介化社会形成的三重逻辑[J].现代传播,2010(7):15-18.
[2] 陈小玲. 我国电视婚恋交友节目的兴衰及影响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硕士论文,2012.
[3] 赵丽颖.当代青年择偶标准和择偶方式的社会学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11.
[4] 朱媛媛. 媒介化相亲的传播学解读[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11.
[5] 项仲平,杜海琼.电视相亲节目低俗化现象的反思与服务化的品质追求[J].电视研究,2010(9):44.
[责任编辑:吴晓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