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瓶水斋诗集》看舒位的画学造诣与画坛交游

2017-12-26王乐

关键词:交游绘画

王乐

摘 要:舒位是活跃于乾嘉诗坛的一位颇有盛名的诗人,他与王昙、孙原湘鼎足而立,并称“乾隆后三家”。近年来,有关舒位诗学研究的论文层出不穷,学术界对其诗学观、诗歌艺术等方面的研究皆已渐趋深入。然而舒位实际上是一个诗、书、画、戏剧兼擅的全才,因为材料的限制,有关其书、画、戏剧的研究相对诗学来说较为薄弱。尽管舒位留存下来的画作极少,但其《瓶水斋诗集》中收录了大量论画、题画诗,通过分析这些诗歌所反映出的绘画理论,并结合其与当朝画坛名流的交游情况,可以大致了解他的画学成就。

关键词:舒位;绘画;题画诗;交游

中图分类号:J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1101(2017)04-0076-05

Abstract: Shuwei was a famous poet in the middle of the Qing Dynasty, who was also good at calligraphy, painting and drama. At present, the study of Shuweis poems has been deepened, however due to the limitation of materials, the study of his calligraphy, painting and drama is relatively less, especially in painting,for his paintings were rarely preserved. However, by analyzing a lot of his poems on paintings in his poetry collection named PingShuiZhaiShiJi, and his interaction with the celebrities, its still possible to find out his painting achievements.

Key words:Shuwei; Painting; Poems on paintings; Interaction.

舒位(1765-1815),少名佺,字立人,号铁云。本贯直隶大兴人,乾隆五十三年举人。舒位虽一生未仕,在乾嘉诗坛上却颇有盛名。其与王昙、孙原湘并称“乾隆后三家”。诗坛前辈法式善、赵翼等人都很赏识他的诗作,赵翼更是将其引为忘年交,不仅视其为“畏友”,还叹其学识可以“兼具师资”。舒位著述丰富,在诗学上有《瓶水斋诗集》①及《别集》传世,共收诗十九卷,数量多达二千余首。

舒位虽以诗名世,但事实上他却是一位书法、绘画、戏剧兼擅的全才。在书法上,他擅长分书。据《瓶水斋诗集》记载,先是,李墨庄奉使琉球,托翁方纲以分书抄录友人赠行诗作,翁方纲抄至其半,目不能视,于是李墨庄转托舒位续抄之。龙铎也曾嘱托舒位以分书题其斋名“古雪山房”,可见舒位的书法在当朝名流中已有一定的知名度。不惟如此,舒位与当朝书法名家也多有交游,其与梁同书交情甚笃。时梁同书书法名满天下,舒位慕其笔墨,每过杭州,必登门拜访,索其赠书。梁同书对舒位亦赞赏有加,称其诗有“太白再来”之语。现存的舒位书法作品已不多见,上海图书馆尚藏有他的尺牍原稿,甚为宝贵。在戏剧方面,舒位有《瓶笙馆修箫谱》传世,收录《文君当垆》《通德拥髻》《酉阳修月》《博望访星》四种杂剧,其中《通德拥髻》与《博望访星》两种,至今“犹有歌唱者”[1]763。此外,《古典戏曲存目汇考》还著录了舒位的四种戏曲,分别为《圆圆曲》《琵琶赚》《桃花人面》和《列子御风》。庄一拂评论舒位时说其“通晓音律,能吹笛鼓琴,每填词曲,脱稿可歌,不需正拍”[1]762。可见舒位对戏曲也十分精通。而在绘画领域,舒位也有自己的心得体会。

舒位画作流存下来的极少,在2013年10月保利香港秋季拍卖会上,舒位的一套彩画《红楼梦》以78.2万元成交。此套图冊共收图十八幅,皆为人物图,每幅图后均附行草书题词。整本图册均为彩绘,“设色浓艳,为青绿山水,人物生动,开脸鲜活,风格古朴”[2]75,对人物神态的描绘细腻传神。不同于单纯的人物图录,舒位的每一幅图都结合《红楼梦》中的相应场景,又不为其所拘泥,所绘人物既较为贴合原著,又蕴含作者的寄托。有关图册的具体内容和题词,樊志斌的《舒位与<红楼梦>绘画》一文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解读。现存最早的红楼梦绘画当为乾隆五十六年(1791)萃文书屋刊行的程甲本《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中所附绣像,其后则以改琦的《红楼梦图咏》最为知名。舒位生于乾隆三十年(1765),年长改琦九岁,于嘉庆二十年(1815)下世。据何延喆考证,改琦的《红楼梦图咏》“至晚从1814年以前便开始绘制,但是版刻行世时间却拖得很长”[3]110,则舒位《红楼梦》彩绘的创作时间当早于改琦的《红楼梦图咏》,而更接近于程甲本《红楼梦》行世的时间,“很可能是目前所知最早的《红楼梦》人物图册”[2]77,这使此图册具有弥足珍贵的价值。另外《瓶水闲情秋波小影册子》收有舒位为袁春桥所画梅花便面一幅,清淡简洁,有古趣。

由于舒位现存画作极少,我们很难直观地看到他在绘画领域的成就,但其《瓶水斋诗集》中大量的题画、论画诗的收录和舒位与众画家交游的情况仍然可以从侧面帮助我们了解他的画家属性。

一、舒位的画论

舒位《瓶水斋诗集》卷十一《与仲瞿论画十五首并示云门》集中体现了他的画论,其就绘画领域几个重要问题所持的论点可以看出其对前辈画论的继承与发展:

其一云:“东坡自谓不学书,苟通其意晓莫如。我用此法论作画,亦悦亲戚之情话。君今静坐且勿喧,倾囊倒箧吾能言。”苏轼《和子由论书》一诗有“吾虽不善书,晓书莫如我。苟能通其意,常谓不学可”之语,谓学书法重在领悟书法的要义,不必拘泥于古人,斤斤计较于法度。舒位借东坡论书之法论画,意在说明“会通画意”是学习作画的第一要旨。舒位在论画诗的第二首和第十二首对此做了进一步的阐释。其二云“流水无声山不緑,辣□模糊成一幅。谬云倣米惨经营,从此画里无天晴。请公勿复劳思虑,磨墨三升横点去”;其十二云“墨迹销亡不多得,芥子园中传木刻。夫已氏作奇货居,如以活水煮死鱼。须臾薪尽火旋止,鱼不重生水且死”。在这两首诗里,舒位指出学习作画不能一味地摹仿古人或拘泥于古人的笔法,要有“磨墨三升横点去”的洒脱和疏放自如,否则只能适得其反,收到“从此画里无天晴”、“鱼不重生水且死”的负面效果。舒位以上的论调与徐渭“不求形似求生韵,根拔皆吾五指栽”的“重气韵,不拘成法”[4]166的观点相似。二人都强调学习古人要师心而不蹈迹,要有自己独特的风格。这或许是《清画家诗史》言舒位“山水花鸟师青藤,有奇气”[5]783的缘由所在。

第三首论画诗着重关注作画者的笔力问题,诗云:“书家气力透纸背,画家精神浮纸外。透必用重浮用轻,不待智者皆分明。彼哉只作一层转,误以涂抹为渲染。”他认为作画与书法所应用的笔力不同,书法要求作者力透纸背,而画家运笔的力道则讲究一个“轻”字,轻又要轻得恰到好处,不能把随随便便的涂抹当作画。这种观点与倪瓒用笔在“着力不着力之间”[5]148的特点类似,但与倪瓒的“着力不着色”不同,舒位不仅关注笔力的问题,他也同样指出了“着色”的重要性,在第七首诗里,他写道:“画兽欲走鸟欲飞,画树欲瘦花欲肥。且莫与渠论笔力,先问如何是着色。看朱成碧素化淄,咄嗟所买何胭脂。”显然,在舒位的观念里,着色和笔力是同等重要的,只有二者兼顾,才能达到生动传神的境界。虽然舒位的花鸟画师法徐渭,但在这一点上又与徐渭泼墨大写意花鸟画的表现方法不同。徐渭的画作不设色,它们的生动传神是通过用墨的多少来表现的,比如他“画芭蕉叶子的肥绿,画石苔的清润,用墨较多”[5]167,而舒位在这方面则强调笔力和着色的重要性。

自写意画盛行以来,“重神”还是“重形”成为画家们讨论的热门,在这一问题上,舒位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麻姑十八好女子,写作张良终不似。评泊杨妃妃不肥,唐突西施施欲啼。西王母头洛姬肚,笑杀苏州唐伯虎。”这首论画诗强调了形似的重要性,但我们应该注意的是,这是舒位在以“会通画意”为第一要旨的前提下提出来的,而“会通画意”、“师心而不蹈迹”显然含有重視神似的意味,因此,在舒位看来,形神兼备的画作才能算作上品。此外,这组论画诗还涉及到画家的经历和胸襟怀抱对作画的影响,以及画家应当重视对象的个性等方面,集中体现了舒位对绘画的心得和领悟。

二、舒位的早年受业问题及画坛交游情况

有关舒位早年的画学受业问题,根据他早年的经历,推测其在一定程度上应该受到了伯父舒希忠的影响。舒位的祖父舒大成是康熙壬辰科进士,官至翰林院检讨;伯父舒希忠是乾隆三年举人,官至刑部郎中;父亲舒翼是廪膳生,后任广西永福县县丞。舒氏家族也可称作官宦世家、书香门第。但事实上,从舒位的父亲开始,其家道已渐趋中落。据《舒铁云孝廉墓志铭》记载,乾隆三十年,舒翼跟从舒希忠“寄官江南”,“寄孥吴门而生位”。由此我们可以想见,当时舒翼一家的生活应多仰仗舒希忠的帮助,因此两家往来应该很密切。而且舒位幼年聪颖过人,读书十行俱下,十岁便能下笔成章,深得舒希忠的喜爱,而舒希忠本人擅长作画,舒位应该或多或少会受到他的影响。此外,从二人接受的绘画理论和艺术审美的相似性或许也可以辅证这一推测。

冯金伯《墨香居画识》评价舒希忠画作云:“工山水,学云林生萧疏一派,而笔底仍自浑厚。”舒希忠在绘画上师法倪瓒,而舒位师法徐渭。倪瓒和徐渭分别为元、明两代非常有代表性的文人画画家。元代山水画家摒弃了南宋马远、夏珪精妙逼真的传统,上追董源、巨然平淡天真的画风[5]148,倪瓒也不例外,他推崇“逸气”与“逸笔”说,笔墨秀润简雅,苍劲浑厚。徐渭在明代属于吴派画家,吴派于山水画宗法王维、荆浩、关仝、董源、巨然及元季四大家等人[6]280。作为明代最有革新精神的画家,徐渭常称自己“生相由来不附人”、“墨花夺巧自天成”徐渭绘画风格详见方姝《徐渭花鸟画风格成因研究》,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但作为吴派画家的一员,他不仅和倪瓒一样师法董、巨,而且对“元季四大家”之一的倪瓒本人也应有所借鉴。他还在《旧偶画鱼作此》中提到自己和倪瓒“逸笔草草”画风的相似之处:“元镇作墨竹,随意将墨涂。凭谁呼画里,或芦或呼麻。我昔画尺鳞,人问此何鱼?我亦不能答,张颠狂草书。”[7]159由此看来,舒位与伯父虽有不同的师承,实则二人接受的绘画理论多有相通之处。

据《瓶水斋诗集》记载,乾隆五十四年,舒位会试落第,滞留京师,他为舒希忠《倣唐寅<富春山图>一角》题诗二首,其一云:“桐江诘曲好烟波,隐隐青山响棹歌。纔展谿藤似相识,十年前向画中过。”其二云:“疏帘清簟梦初醒,下直凝香昼掩屏。比似六如三丈卷,未防缩本写《兰亭》。”《富春山居图》原为黄公望创作,唐寅当有倣作,然今查《中国古代书画图目》,未见传本。《富春山居图》向来有“画中《兰亭》”之称,舒位评伯父此画为“比似六如三丈卷,未防缩本写《兰亭》”,可以看出他对伯父的画艺颇为赞赏。不惟如此,二人的艺术审美也有相通之处。乾隆五十九年,舒位为好友陈濬所藏舒希忠之《焦山图》题诗,诗前小序云:“陈序璜明经藏家伯父蔗堂先生所写《焦山图》,有自题曰:‘金、焦两山对峙,然言金山则眉色飞舞,罕有及焦山者。盖金山景包山,夫人知之;焦山则山包景,非胸有卷轴,未易窥也。客询其说,作《焦山图》以对。乾隆壬午二月既望,澹斋记于丹阳古驿。澹斋,伯父旧号也。此图已阅三十余年。顷与序璜书扇,偶录去年《焦山诗序》,璜以为先后相赏皆同,乃出示此图索句,并促作书乞先生近画。位既题附卷尾,且录一通寄呈伯父,而识其略如此。”由此小序可知,舒位曾作《焦山诗序》,舒希忠曾写《焦山图》,而二人对焦山景色“相赏皆同”,算得上是艺术上的知己了。

在舒位的家族中,对其绘画产生影响的,除了舒希忠,还应当提一下他的姐夫戴兆葑。戴兆葑,字诵清,号卧云,嘉善枫泾人。蒋宝龄《墨林今话》称其“工篆隶,善梅竹,杂品极有奇趣”,光绪《重辑枫泾小志》也称其工隶篆,善梅竹,有古趣,为时所称。其子戴公望亦能诗,善写生,工山水,非佳纸不轻渲染 详见光绪《重辑枫泾小志》卷六。,“画摹南田,花卉兰竹,偶一点笔,靡不超隽”[6]316。舒位年少时和表兄唐以封读书于清风泾上,借宿姐夫寓所。从《瓶水斋诗集》看,舒位和姐夫的关系很亲密,每过枫泾,必至其家,与之秉烛夜谈。据《瓶水斋诗集》记载,乾隆五十二年,舒位曾为戴兆葑家藏沈周之《倣戴嵩牛图》题过长诗。沈周为吴门画派的创始人,他于绘画能博取众家之长,“于宋元名手,一一能变化出入,于董北苑、僧巨然、李营丘,尤有心印,稍以己意发之”[6]293。沈周有大量的倣作,“于宋元诸贤名迹,无不摹写,亦绝相似,或出其上”[6]285,但他的这幅《倣戴嵩牛图》却未见流传。尽管如此,戴兆葑既然家有沈周的藏品,想来其对画作的品味亦应不俗。舒位既然少时曾借宿其家,推想其在绘画方面,可能得到过他的指教。可惜的是,戴兆葑于舒位二十五岁时即下世,舒位痛失好友,为作挽诗四首,字里行间可谓血泪满怀。

三、舒位的画坛交游情况

舒位在绘画上有所造就,还得力于他结交的良知好友。这些人中,既有当时的画坛名手,如朱鹤年、改琦等人,也有名虽不著,却常与舒位切磋画艺的友人。

朱鹤年,号野云,泰州人,寓居北京。与当时的名画家朱昂之、朱本并称“三朱”。其“山水意趣闲远,笔墨潇洒,兼工人物、花卉”[5]783。在师承方面,他“主要宗法元明以来的文人画传统,如黄公望、倪瓒、王时敏、王翚等人,同时也汲取行利相兼的名家之长,如唐寅、石涛等人,故其画风不名一家,不染时习而能自成一格”[8]41。其总体风格是“于洗练中见精微,秀美中现气势”[8]42。嘉庆七年,舒位进京应试,结识朱鹤年。时舒位表兄唐以封亦来京,三人相会,唐以封见舒位仍盖十年前之破被,有感而发,为其作《破被诗》。朱鹤年好画古旧服物,早已留意舒位之破被,及读唐以封《破被诗》,乃欣然点笔,作《破被图》。舒位亦作《破被篇》书于图后,装池赠予唐以封。舒位与朱鹤年此年常在一起品诗论画,舒位还曾分别为朱鹤年的《拟陶诗屋图》《断墻老树图》题诗,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情。嘉庆十三年,舒位于苏州重逢朱鹤年,并为其《祭砚图》题诗。朱鹤年传世的作品极少,根据《中国古代书画图目》入录统计,全国各省市博物馆和收藏单位共藏他的作品仅有九件详见单国强、潘深亮《精湛古朴的朱鹤年山水图册》,《收藏家》 2004年11期。,而上文提到的几幅都没有包括在内。

改琦,字伯藴,号香白,亦号七芗,松江人。其绘画创作以仕女人物为主,兼擅花竹、山水。在画法风格方面,改琦的仕女人物画“虽然远溯唐宋,近宗明清諸家,但在总的格局上,还是倾向于唐寅、仇英、崔子忠、万寿祺等秀润飘逸的情致气韵。对于唐寅、仇英二家,尤有较多的资取。所绘仕女,‘落墨洁净,设色妍雅,一股清秀气,溢于眉宇间”[3]58。嘉庆九年,舒位记室松江郡斋。时李廷敬居官上海,“号称‘风雅主盟”[3]14,“在上海西城李氏廨舍之‘平远山房,常常宾朋满座,操觚染翰,援琴雅歌,为社会所瞩目。[3]14”舒位受李廷敬之邀,与改琦、陆继辂、刘嗣绾、孙原湘、乐钧、林镐等人聚于其嘉荫堂,观演杂剧《卖油郎独占花魁》,时有罗浮大蝶飞至花魁娘子身三匝而去,众人同作《仙蝶谣》,改琦为图,舒位题诗画上。二人由是结识,后来亦多有往来。嘉庆十年,改琦写文珠小影,舒位题诗三首。嘉庆十二年,舒位托改琦作《妾面郎面图》,并以所作之书易之,今图已失传。嘉庆十五年,舒位还曾作《寄怀玉壶山人》寄托思念之情,诗云:“梅花开时别君去,君在梅花香里住。匆匆八十一胭脂,落花无言梦君处。君住吴淞我吴会,此水东流一衣带。梦中相见醒相思,起对梅花三百拜。一枝初赠江南春,秋风弹指思鲈莼。虽然沧海难为水,幸有天涯作比邻。画中有诗诗有画,诗亦无题画无价。若教一字易一缣,画君与我梅花下。”

王昙、金礼嬴夫妇也是舒位的重要画友。王昙,字仲瞿,嘉兴秀水人,工诗善画,是舒位的姨甥。金礼嬴,字云门,号五云,又号昭明阁女史,山阴人,王昙继室。《清代闺阁诗人征略》说她“画尤工,凡山水、人物、士女、花草,悉能师心独运,妙夺古人,尤精画佛,庄严妙丽,得者宝之”。王昙虽为舒位姨甥,但两人年纪相仿,性情亦相投。乾隆五十九年,两人在京师首次会面,一见如故。嘉庆元年,王昙记室河间郡斋,舒位会试落第后与王昙相会,王昙写《卧槐图》,舒位与韦协梦引为唱和。之后王昙南归,舒位记室河间郡斋,二人几乎只有在会试之年才能在京师相会。虽然相聚的机会不多,但二人始终保持着频繁的书信往来。直至嘉庆八年,舒位移居至苏州,与王昙结邻,两人朝夕相处,饮酒唱和,切磋诗文,不亦乐乎。此年舒位与王昙夫妇多有绘画方面的交流,作《与仲瞿论画十五首并示云门》。他还为金礼嬴《画梅图》及《留待山居图》题诗,与王昙共鉴南唐著名画家董羽《风雨出蛰图》真迹。后来王昙移居杭州,虽相隔两地,二人仍常有往来。嘉庆十二年,金礼嬴下世,王昙悲极,托舒位作墓志铭,并以金礼嬴之《留待山居图》相赠。嘉庆十三年,舒位重题《留待山居图》并附装池以志怀念。

据《瓶水斋诗集》记载,舒位早年交往最为频繁的画友当推陈濬。陈濬,字序璜,生平不详。舒位在作于乾隆五十六年的《掀髯行赠陈濬序璜明经》里有“忆昔别髯钱塘门,十年杨柳销人魂”、“相逢重与掀髯说,旧事凄凉唾壶缺”句,知二人相交甚早。此次重逢之后的几年里,二人交往繁密,经常有诗文唱和,如《瓶水斋诗集》卷三的《记梦一首并示陈髯》、卷四的《还家日戏呈陈髯》《再赠陈髯》《陈序璜明经属题其母氏遗诗》、卷五的《移居诗为序璜作》等,从诗题就可以看出,二人几乎是无话不说的好友。陈濬的画作在当时似乎并不出名,后世知之者亦甚少。但从舒位的几首题画诗里,我们可以看出他也有一定的绘画造诣。《瓶水斋诗集》共收录了五首舒位为陈濬作的题画诗,分别为《观陈髯所藏马远画红叶》《徐幼文山水轴子为陈髯作》《焦山图诗用东坡郭熙画秋山平远韵》《踏雪寻梅图为陈髯题》《题陈髯倣米家山》。由此可见,陈濬不但喜爱收藏名人名品,也擅长自己创作。舒位早年与其交往密切,有关绘画方面的交流切磋诗少不了的。

《瓶水斋诗集》里记载的与舒位有往来的画家还有很多,比如项绅、宋大樽、宋思仁、龙铎、陈廷庆等人,都与舒位有绘画上的往来和切磋。舒位与这些良知朋好的相处,不仅可以帮助他精进画艺,对他广闻见、拓眼界也大有裨益。据《瓶水斋诗集》记载,舒位曾为仇英、沈周、奚冈、冷枚、马远、徐贲、管道升、吴镇、董羽、沈宗骞、张骐、钱选、罗聘、顾洛等前代或当代名家的画作题诗。我们从舒位留下的这些题画诗里也可以对他的绘画审美与造诣略知一二。

综上所述,舒位不仅在诗学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对绘画也有一定程度的涉猎。对于舒位这样一位诗、书、画、戏剧兼擅的全才,我们应该全方位地了解他,而不是只看重他的诗人身份。尽管他的书画作品鲜有传世,但是他曾活跃在书画界的事实却不容置疑。

参考文献:

[1] 庄一拂.古典戏曲存目汇考[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762-763.

[2] 樊志斌.舒位与《红楼梦》绘画[J].曹雪芹研究,2016(3):74-84.

[3] 何延喆.改琦评传[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100-110.

[4] 葛路.中国画论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65-166.

[5] 李濬之,毛小庆.清画家诗史[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782-784.

[6] 陈师曾,郑昶,宗白华.中国书画大师谈[M].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2012:270-280.

[7] 徐渭.徐渭集[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83:159.

[8] 单国强,潘深亮.精湛古朴的朱鹤年山水图册[J].收藏家,2004(11):41-44.

[责任编辑:吴晓红]

猜你喜欢

交游绘画
郑巢与僧人交游诗歌考
高启与北郭诗社成员交游考
汤显祖与明代理学家交游考略
周乐清戏曲活动及交游考
黄公渚与周至元交游考论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黄庭坚谪贬宜州期间交游研究——以黄庭坚著述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