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学教育:一种理想的教育模式
2017-12-26钱阳辉
钱阳辉
学生乐学,教师乐教,把学校办成儿童成长的乐园,这是理想教育的一幅动人图景。
乐学教育的思想源远流长。在我国历史上,有孔子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论述,有韩愈的“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的治学名言,乐学和苦学是两种相对的学习观。在乐学教育这种理想模式中,是以“乐学”为统领,辩证地处理好“乐学”与“苦学”的关系,把对立的两方面统一到“乐学”的主题下,追求“以学为乐”的学习境界:就是在学习中,通过刻苦地努力、钻研,体验到知识的意义和价值,感受到学习的兴趣和快乐,由此才能走上乐学—好学—勤学—创造性学的“乐学”之路。
乐学教育的核心是课程与教学要基于儿童、基于儿童的真实生活、基于儿童的精神世界。要从儿童的需求出发,突出儿童的适切性,回归“儿童文化”的意蕴,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儿童、关心儿童、尊重儿童、热爱儿童、引领儿童、发展儿童,才能真正确立教育的儿童立场。整体认知、诗性逻辑、游戏精神是儿童精神世界的主要特征,在儿童与课程教学的相互建构中,核心知识与背景知识、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认知过程与情感过程、一般发展与特殊发展、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才能交织在一起,实现“乐学”“乐教”的统一。
乐学教育的實施要以建立在脑科学和新知识观基础上的学习科学理论为指导。大脑研究的学习特征——情绪认知与情绪记忆优先、丰富多元的刺激能促进认知与建构、潜意识有利于探究和意义加工等观念,新知识观中显性知识和默会知识的关系、知识到识知的转换等,只有以这些理论为指导,才能实现乐学教育的情境性与情感性、整体性与综合性、实践性与默会性、建构性与协商性,由此促进“乐学”“乐教”方式的革新。
在“乐学”“乐教”的乐园里,教学的目的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而是源自心灵的唤醒,指向的是完整儿童的培养;教学的内容不再仅仅是课本,更是活动,需要构建富有儿童适切性、生活情境性的课程体系;教学过程不再仅仅是认知的过程,而是发现的过程、对话的过程、互动的过程、协商的过程,其中,不仅有意义的建构,更有身份的建构;教学氛围不再仅仅是“你不会,我教你;你不学,我逼你”,而是营造一种快乐的学习情态与和谐的教学生态。在“爱心与童心”的相互贴近、撞击、提升过程中,实现着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相互发现、相互促进;教学之间的以学定教、为学而教、教学合一、教学相长;情智之间的以情激智、以智生情、情智交融。由此,“乐学”“乐教”在乐园里交相辉映,成就着儿童,幸福着教师。
(作者系江苏省无锡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校长,江苏省数学特级教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