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学生心理特点及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2017-12-26王婧艳刘建冲
王婧艳 刘建冲
独立学院学生心理特点及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王婧艳 刘建冲
独立学院学生心理问题独立学院是按新机制和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是新形势下我国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探索与创新。独立学院的学生因为其社会评价、成长环境等方面的特殊性,在心理健康方面也有自身的特殊性,加强独立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必须从实际出发,注重因材施教,采取有针对性的方式方法。本文通过对独立学院学生主要的心理问题的分析, 提出了独立学院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我国独立学院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 有关独立学院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表明,相当一部分学生心理上存在不良反应和心理问题。和公办大学的学生相比,独立学院的学生在自我认知、自我评价等心理冲突和心理障碍方面问题更为突出。
独立学院学生主要心理问题
学习动力不足,自控能力差,易产生厌学情绪。独立学院学生多数在高中阶段成绩不是很突出,往往得不到学校和老师的重视和关注,致使不少学生学习动力不足。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够明确,学习松松垮垮,得过且过。部分学生安于以往的学习方法,学习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存在混日子混文凭的现象。部分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所学专业,过分强调自我意识和个人爱好,只是迫于父母和社会的压力,更容易产生厌学、弃学的消极情绪。
个人主义意识强,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人际交往经验技巧。进入大学后,同学之间的个人生活习惯、经济条件、家庭背景、经历、性格、教育背景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部分独立学院学生自我意识较强,比较注重张扬个性,而对班集体、对他人则相对淡漠,遵守学校纪律的自觉性不够强。部分学生一方面渴望友谊,渴望理解和关爱,希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另一方面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及与人交往的经验与技巧,与人沟通困难。长期下去,会使他们感到不安、孤独,产生戒备、多疑心理,从而产生人际关系敏感,出现自我封闭、焦虑等心理问题。
思想活跃,独立性较差,意志相对薄弱。独立学院的学生往往思维更加活跃,接触社会面较广,兴趣爱好广泛,有意愿在各项文体活动和社团活动中展现自己,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但是独立学院大学生在活动筹备策划上表现出依赖性较强,自立能力偏低,缺乏独立性。参加活动时独立学院大学生虽然参与意识强,但是缺少恒心和毅力,在困难面前常常患得患失,消极退缩。
存在特殊性群体心理问题。独立学院由于收取的费用比普通高校更高,对一部分原本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来说是一笔很大的开销,很多是通过新生入学助学贷款或通过向亲戚朋友借足了学费来支撑学习费用的,由于要承担高额的费用,贫困生的心理负担很重,加上对独立学院文凭社会认同度的怀疑和对自己没有一定背景,毕业后就业前景的渺茫,使其心理压力更加突出,在其他同学面前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若不及时加以疏导,也易出现心理问题。
就业压力大。近几年毕业生数量大幅度增长,就业难已成为大学生困惑的问题。独立学院大学生的自卑心理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竞争勇气,缺乏自信心,没有做好就业心理准备,不能很好地认清当前的形势,对自己的定位不够准确。部分学生在择业时没有认真思考,盲目从众。独立学院大学生在就业时常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加之缺乏就业主动性,对就业的期望值过高,导致就业困难,从而造成心理阴影。
独立学院学生心理教育策略
我们要充分了解独立学院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意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推进独立学院学生心理教育工作。
建立校、系、班、宿舍四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一是建立和培养一支以专业心理咨询师为主、以专职辅导员和学生骨干为辅的心理咨询师队伍。他们不仅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愿意为学生服务的高尚品格,而且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二是要建立心理咨询中心,拥有较完善的心理测试设备和心理测试题库,为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
做好新生入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和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建立健全学生的心理档案。通过组织心理健康调查,对每年入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人格特征进行全面了解,在此基础上找出有心理问题与可能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给予重点心理辅导,逐步健全和完善学生心理档案的建设。另外,针对新生共同关心的问题(如入学适应、学习、自我意识、人际交往等),邀请校内外专业人员,举办系列专题心理辅导讲座,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困惑,更好地适应大学生生活。
建立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建立符合独立学院学生心理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相应的教育内容,如新生入学之际, 以新生适应为主要内容, 一年级以学生自我意识、人际关系为内容, 二年级以学生婚恋心理、生命与人生、职业生涯设计等为内容,三年级则以就业为主要内容,使课程体系符合学生心理发展变化规律, 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定期进行心理危机排查干预工作。构建由校心理咨询机构、院系学生工作机构、班集体组成的心理危机干预系统,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健康动态。要建立一个“心理普查、筛查谈话、早期发现、干预辅导、朋辈帮助、学生管理组织关注、家庭配合、转诊”的多级心理危机预防、干预机制,对学生的心理危机进行及时有效地干预。
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咨询、辅导活动。在全面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普遍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活动中心、心理健康讲座、心理健康热线、心理健康信箱、心理健康指南等形式,对少数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困惑、苦恼、挫折、冲突等问题而产生心理困忧和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个别心理指导。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通过大学生心理协会这种学生组织开展活动,让学生之间彼此进行心灵交流,发挥对学生团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丰富学生文化生活,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品质。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同时,及时加强对学生的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使其目标明确,身心愉悦地投入到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当中去。
(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