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堂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浅探
2017-12-25黄春梅
黄春梅
【摘要】本文论述了历史课堂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巧妙导课,激发学生的兴趣;巧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巧用现代信息技术,激活历史课堂;通过历史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
【关键词】历史课堂 自主学习 能力 方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11A-0107-02
新课标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教学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打破了传统教学“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以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搭建了一个更好的平台。而自主学习是一种旨在课堂教学中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的思想、情感和意志都能集中到所学的知识,从而把身心充分投入到教学中,使教学更为高效的教学方法。历史教师要更新观念,不断探索以弘扬学生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为宗旨的自主学习方法,让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变得趣味横生而又充满活力。笔者在多年的历史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几种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方法。
一、巧妙导课,激发学生的兴趣
历史课堂的导入,犹如一部电影的序幕、一篇文章的开头,如果能够引人入胜,富有情趣,就能更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快速进入教师预设的课堂教学情境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课堂导入可以利用生活中的话题,也可以运用一首诗或一首歌曲等。历史新课的导入可以运用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事例或有意义的典故等。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难忘九一八》一课时,笔者在课前播放了歌曲《松花江上》的音乐,当激昂而又带着悲伤的音乐响起时,学生个个都睁大了眼睛,被这首感人的歌曲感染和吸引,笔者相机提问:你从这首歌中读懂了什么?歌曲中“使东北人民脱离家乡、抛弃宝藏”的事件是什么?“九一八事变!”学生不假思索地答道。学生通过音乐体会到歌曲中蕴涵的东北人民对自己富饶家乡的热爱、对日寇野蛮侵占的愤懑,以及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惨痛,从而产生了对日本侵略者强烈的愤慨之情和民族屈辱感,为本课的情感教学目标打下了基础,同时为新课的学习做好了准备。历史课堂的导入方法还有多种,如对话式、复习式、图表式等导入方法同样能够让学生很快进入学习情境,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实际采取有效的课堂导入来进行教学。
二、巧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互连的教学活动,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如何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更好的体现呢?教师就要在教学中努力为学生创造与教学相关的机会和条件,从而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主动成为学习的参与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要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教师就要在课堂上努力创设教学情境,让历史课堂活起来。例如,笔者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课时,在课前先让学生进行交流:你们有谁去过北京?你们了解北京的故宫吗?课堂上,学生纷纷举手,说出了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去过北京的学生会对北京和明长城有一定的了解,而对于明清文化的了解还有一定的难度,但带着这些简单的了解进入课堂却能让学生充满兴趣地去了解北京和明长城。笔者接着向学生提问:明清的北京城和明长城与大家今天的所见所闻一样吗?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进入本课,这节课的学习会让大家更好地了解明清文化,了解我国包括建筑在内的古典科技取得的杰出成就。学生在快乐、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中进入学习,这样的教学情境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的求知欲随着教师的点拨得到更深层次的激发,学习积极性更高了。
三、巧用现代信息技术,激活历史课堂
我们已经进入信息时代,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进步,课堂教学也与时俱进,信息技术已广泛运用于教学中。它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束缚,以一种全新的视觉、听觉感受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信息技术将文字、实物、音频、视频有效地融合于课堂教学,优化了课堂教学的过程,以其独特的魅力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为课堂教学锦上添花,因此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喜爱。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南京大屠杀》一课时,笔者运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了一段视频:1937年12月13日,日本攻占南京后,进行了长达六周的烧杀抢掠,对中国军民犯下了滔天的罪行。随着哀婉的音乐,一目目令人痛彻心扉的场景被拉开:南京城郊,侵略军大肆洗劫机关,手无寸铁的中国军民堆尸如山,躺在血泊里的妇女儿童,血流成河的效外湖泊,提着人头的日本军官发出狰狞的狂笑,把中国人当成靶子的杀人狂魔……随着视频的打开,侵华日军令人发指的罪恶行径让在场的学生义愤填膺,当看到中国三十万同胞惨遭杀害的情景,很多学生伤心地哭了,有的学生甚至在课堂上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笔者看着台下学生的表现,用沉痛的语调说:“同学们,作为中国人,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侵华日军对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这是一段中华民族的屈辱历史,在南京大屠杀中屈死的三十万无辜的生命向我们昭示着一条人类用鲜血写就的祈愿——反对战争,珍爱和平!那么请大家思考:南京大屠杀给人类带来了怎样的启示?当今某些日本右翼势力企图抹杀这一人间惨剧真相的目的是什么?”问题一抛出,教室里顿时就像炸开了锅,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落后就要挨打!”“中国要强大才不被欺负!”“我们要铭记历史,以史为鉴,珍爱和平。”整节课下来,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视频的播放给学生以强大的视觉震憾,深深地激發了他们强烈的爱国热情,师生在互动中自然而然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为人类和平、民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教育目标便水到渠成了。
四、通过历史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
学以致用,是教学的目标和宗旨。历史活动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用于发现历史问题、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培养历史素养。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血肉筑长城》一课后,笔者安排学生在课后了解家乡军民抗击日军的历史,让父母带领他们去瞻仰昆仑关战役遗址、上林县抗战遗址等,通过这样的历史活动,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在探究活动中获得历史启迪,从而将课堂知识延伸拓展到课外,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参与活动过程中对课本知识进行回顾,通过对比,促进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例如,《血肉筑长城》一课中中国军队一共投入兵力多少,我军一共歼敌多少,我国一共伤亡多少?课题《血肉筑长城》有什么含义?而在昆仑关战役中,中国军队一共投入多少兵力,我军一共歼敌多少,我军一共伤亡多少?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得出结论,并把自己参加课外实践的一些数据、图片、视频等用手机记录下来与同学分享。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将本地有代表意义的历史乡土资料进行收集整理,让学生在这过程中接受情感教育,学生会在活动中自主探究和寻找答案,无形中将课本知识融会贯通,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实践证明,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更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很好的发挥,从而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这就需要广大历史教师在今后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寻找更为有效的教育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责编 周翠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