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持续加强电力设备运维管理确保设备安全可靠高效运行

2017-12-25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

电力设备管理 2017年4期
关键词:电站可靠性检修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

(2017年3月23日)

持续加强电力设备运维管理确保设备安全可靠高效运行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

(2017年3月23日)

2016年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生产经营再次取得可喜成绩,改革发展再次迈上新台阶。以解决设备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为重点,凝心聚力、精益求精,不断加强设备状态监测和诊断运行,科学开展设备评估,滚动实施设备技术改造,消除设备安全隐患,设备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促进了电力生产的安全、高效、有序进行,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

一、2016年大型电力设备管理工作情况

(一)设备管理工作主要成绩

2016年,公司通过加强设备管理,所属大型电站取得较好的运行成绩,各项设备可靠性指标居行业前列。

1.践行精益生产管理理念,流域梯级电站发电量再创新高。

公司践行“精确调度、精益运行、精心维护”的精益生产管理理念,不断提高电站运行管理水平。通过推行《公司精益发电生产管理考核办法》,对公司运营管理电站的精益生产管理提出了更科学、精益化、具体化的要求;通过科学制定发电检修计划,滚动实施设备技术改造,不断提高设备运行可靠性;通过实施梯级水库优化调度,提高水能利用率,深入挖掘电力生产潜能。

2016年,三峡水库来水总量4085.88亿立方米,较多年平均来水偏枯9.40%,较2015年同期偏丰8.19%;溪洛渡水库来水1370.83亿立方米,较多年平均来水偏枯6.11%,较2015年同期偏丰12.21%。公司各单位通力协作,及时掌握水情变化趋势,根据坝前漂浮物情况及时组织清污,降低拦污栅压差,科学设置水头,增加机组运行工况的调整密度,提高水能利用效率,努力增发电量。加强精益生产管理,定期对考核数据进行分析,不断优化管理,努力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三峡-葛洲坝梯级电站全年累计发电量1118.32亿千瓦时,其中三峡电站发电量为935.33亿千瓦时,葛洲坝电站发电量为182.99亿千瓦时,葛洲坝电站再度刷新历史年发电量最高纪录。近几年公司所属三峡-葛洲坝梯级电站发电量情况见图1。

图1 三峡-葛洲坝梯级电站历年发电量统计

溪洛渡-向家坝梯级电站全年累计发电量942.28亿千瓦时,比去年同期多发9.68%。其中溪洛渡电站发电量610.03亿千瓦时,向家坝电站发电量332.25亿千瓦时,均刷新历史同期最高水平。

近几年公司所属溪洛渡-向家坝梯级电站发电量情况见图2。

2.顺利完成电站年度岁修、迎峰度夏和防洪度汛等工作任务。

2015-2016年度岁修中,流域梯级四座电站机电设备及公用、辅助系统检修工作全部完工,完成葛洲坝电站5台机组更新改造增容的重大技术改造,专项处理2台次,C、D级检修69台次,输变电设备检修89项。

图2 溪洛渡-向家坝梯级电站历年发电量统计

2016-2017年度岁修,梯级电站共安排葛洲坝电站机组更新改造增容3台次,安排专项检修2台次,安排C、D级检修70台次,安排输变电设备检修83项。目前各电站岁修工作稳步推进中。

汛期公司加强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工作,落实汛期人员值班,加强汛期预报、调度和信息报送管理。三峡工程共实施3次防洪调度,最大削减洪峰近2万立方米每秒,累计拦蓄洪量近100亿立方米。汛后继续开展试验性蓄水,顺利完成三峡工程第七次175米试验性蓄水和溪洛渡、向家坝蓄水任务。梯级电站全年圆满完成电站年度检修、防洪度汛、迎峰度夏任务。

3.始终将安全放在首要位置,本质安全电站建设步入新阶段。

2016年,公司以本质安全人、物、制度、环境四要素为依据,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着力推进本质安全型企业建设。公司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全年保持良好的安全生产态势,没有发生一般及以上电力安全事故、设备事故、火灾事故、人身伤亡事故和人员责任障碍。

2016年实现了全年“零人身伤亡事故、零设备事故”的“双零”目标,溪洛渡电厂实现“零非停”,安全绩效创历史最好水平。截至2016年底,三峡电站连续安全运行3790天,葛洲坝电站连续安全运行5027天,溪洛渡电站连续安全运行1514天,向家坝电站连续安全运行1769天。

4.可靠性管理工作稳步推进,各项主要指标继续保持较好水平。

2016年,公司认真贯彻电力可靠性管理相关制度规定,通过加强设备状态监测,优化设备运行、检修方式,可靠性管理工作稳步推进,各项主要指标继续保持较好水平。

2016年,公司各所属电站主要可靠性指标良好,因三峡水库来水较2015年同期偏丰8.19%,三峡电站(不含电源电站)、葛洲坝电站利用小时、运行小时等指标均有上升;因溪洛渡水库来水较2015年同期偏丰12.21%,溪洛渡电站、向家坝电站利用小时、运行小时等指标均有上升;因设备维护良好,四个电站等效可用系数、非计划停运等可靠性指标均保持较好水平。具体如下:

(1)利用小时。

2016年,三峡电站(不含电源电站)发电设备利用小时为4257.61小时,同比提高8.22%;三峡电源电站设备利用小时4739.83小时,同比下降3.52%;葛洲坝电站设备利用小时为7235.56小时,同比提高2.37%;溪洛渡电站利用小时为4831.60小时,同比提高10.23%;向家坝电站利用小时为5530.40小时,同比提高7.78%。

(2)可用小时。

2016年,三峡电站(不含电源电站)可用小时为8390.31小时,同比下降0.04%;三峡电源电站可用小时8571.14小时,同比上升3.54%;葛洲坝电站可用小时为8366.69小时,同比上升0.20%;溪洛渡电站可用小时8351.59小时,同比上升2.45%;向家坝电站可用小时8446.89小时,同比上升0.35%。

(3)等效可用系数。

2016年,三峡电站(不含电源电站)等效可用系数为95.78%,同比下降0.04%;三峡电源电站等效可用系数97.84%,同比上升3.34%;葛洲坝电站等效可用系数为95.51%,同比上升0.19%;溪洛渡电站等效可用系数95.34%,同比上升2.28%;向家坝电站等效可用系数96.43%,同比上升0.34%。

(4)非计划停运事件。

2016年,公司运营管理电站共发生强迫停运事件4台次,较2015年(4台次)持平。其中三峡电站强迫停运时间累计0.20小时,葛洲坝电站强迫停运时间0.33小时,向家坝电站强迫停运时间65.85小时。溪洛渡电站未发生强迫停运事件,全年实现“零非停”。

2016年,公司大型水电电力生产保持平稳运行,梯级电站可靠性管理情况总体良好。4次非计划强迫停运事件有3次为测量及保护二次回路保护元器件故障,1次为调速器机械部分开度限制机构卡涩。

公司持续推进本质安全型企业建设,大力实施葛洲坝电站机组更新改造等重点项目和ALSTOM机组推力头镜板等专项缺陷处理工作,设备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水平大幅提升。

2016年发生的非计划停运事件表明,电站运行的主要薄弱环节在于设备电气二次系统。公司积极开展深入把握二次设备的控制逻辑,做到有能力打开“黑匣子”、理解程序逻辑,并通过开展隐患排查,定期组织电气二次设备评估,查找短板,持续整改落实。

(二)设备管理工作主要做法

1.紧密结合电力生产中心工作,可靠性管理工作有序推进。

通过各种方式加强与各监管机构、各相关单位的沟通交流,提高电力设备可靠性管理水平。

尊重科学、实事求是、认真客观地报送公司电站可靠性指标,确保可靠性数据的统计和报送准确、及时和完整。根据可靠性评价规程相关规定,及时将计划实施重大技术改造项目的机组向能源局可靠性中心申报停用。定期汇总、分析可靠性指标完成情况,提出提高可靠性指标分析材料和改进措施。开展公司各级可靠性管理专业人员的技术培训、技术交流和合作。

全面推行可靠性指标的目标管理。制定年度安全与生产考核办法,对年度可靠性指标目标值层层分解,对可靠性指标目标值和可靠性管理实行动态跟踪和考核。

2.加强设备分析与技术交流,积极探索流域电站运行管理经验。

公司全面落实精益生产管理各项措施,利用在线监测、诊断运行和状态检修等有效手段,加强对发电设备的运行管理、维护消缺和状态分析。公司各电站均安装有先进的计算机实时监控系统以及用于监测发电设备运行状态的在线监测系统,通过对所有主设备特征量的实时监测与趋势分析,努力实现水电站运行管理从“事后处理”到“事前预控”的转变。

组织编制《机电设备维护检修技术总结》《岁修重要缺陷汇总分析报告》,对流域梯级电站机电设备重要技术改造和缺陷处理案例进行了归纳整理,对岁修中四个电站发生的典型缺陷进行汇总与跟踪分析。自2012年以来已连续五年开展机电设备维护检修技术总结工作,共梳理总结了566项技术改造和缺陷处理案例和244项典型技术方案。

一方面通过持续开展技术总结、技术交流,促进公司流域梯级电站运行维护管理经验的不断积累、固化。另一方面及时将电站运行维护管理经验反馈至新建电站建设各相关单位及设备制造厂家,为新建电站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实现设备设计制造、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全生命周期的经验共享传承。

3.推进重大技术改造,加强检修质量管理,创建电站精品机组。

2016年,公司继续组织实施三峡电站ALSTOM机组推力头镜板专项缺陷处理、葛洲坝电站机组更新改造增容等重大技术改造项目;通过落实检修技术保障措施、推行设备检修标准化管理,强化过程质量控制,严格W点、H点检查和三级验收制度,确保重要设备和关键工序的检修质量,努力创建精品机组;积极推行检修现场定置管理,打造标识清晰、作业规范、工停场清、摆放有序的良好岁修环境。

图3 分电站利用小时趋势图

图4 分电站可用小时趋势图

组织重大技术问题研究和实施。对电站运行中发现的发电机组线棒电晕、ABB 500kV GIS断路器操作机构打压频繁、溪洛渡电站东电机组推导油冷器漏水、葛洲坝电站导叶开度受阻等共性问题,协调设备厂家开展研究分析,有针对性的技术攻关,制定技改方案并在岁修中安排实施,彻底消除隐患。

4.优化技术决策机构,强化技术监督管理,夯实技术管理基础。

优化机构,完善生产运行单位技术决策及支撑体系。为适应公司流域电站电力生产管理新形势,更好地发挥技术委员会在技术管理体系建设、技术决策支持方面的作用,对生产运行单位技术委员会机构及成员进行优化调整,形成了公司技术委员会—专业委员会—专业工作组的“金字塔型”的技术决策组织结构;建立并完善生产运行单位技术委员会议事规则,明确生产运行单位技术委员会、各专业委员会负责研究确定的技术事项等级,规范议事流程。截至2016年12月底,生产运行单位技术委员会共评审岁修重点检修项目84项、系统性技术改造项目50项、重大设备缺陷5项、重大技术方案5项、公司技术标准和闸坝机电设备检修定额,充分发挥了技术委员会在重大技术项目和关键技术问题等方面的决策支持作用。

立足生产,强化技术监督管理。将技术监督管理工作与“三标”管理体系、技术管理体系建设以及“设备状态评估”等工作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技术监督在“查找问题、解决问题、信息共享”方面的指导作用。编制并下达2016年技术监督工作计划,组织召开了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专题会议,开展了工控设备网络安全隐患排查等工作,组织完成技术监督管理及电测监督检查及调研,夯实技术管理基础。

5.加大科研创新管理,解决电力生产亟待解决的问题。

公司科研项目的开展紧密围绕公司发展需要和重点工作任务,以巨型机组和大型电站安全高效运行、葛洲坝改造增容、梯级水库优化调度为主线,做好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工作,努力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为公司安全生产和电站运营提供技术保障。

结合公司生产实际和引领水电的技术需要,公司确定了“长江流域水资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等5项重点科研项目,目前所有项目已完成调研和可行性分析,拟定了技术路线和进度计划,初步通过集团公司科研项目评审答辩。通过重点科研项目的引领带动,公司自主科研项目大幅增长,其中公司I类自研项目申报数量达70余项,并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在全公司范围内掀起了创新创效的热潮。通过科研项目的研究和实施,公司进一步掌握机组运行规律,消除一批设备顽疾,提高设备可靠性。

图5 分电站等效可用系数趋势图

二、2016年新能源业务设备管理情况

(一)2016年度设备工程建设投产情况

2016年公司新能源发电业务稳步发展,在2015年的基础上陆续有19个项目投产并网。截止去年底,公司投运电站总数达到94个(所有分期项目合并),其中风电场38个,光伏电站49个,中小水电站7个,总装机规模达696万千瓦(可用发电容量674万千瓦),较上一年增长112.3万千瓦,增幅19.24%;全年完成发电量100.85亿千瓦时,较上一年增长34.55亿千瓦时,增幅52.1%。

(二)新能源业务设备管理主要做法

1.确保设备健康是保障发电量的根本。

公司始终关注设备健康状况,定期开展运行分析和设备可靠性分析。公司所属生产运行单位建立电力运营分析季度例会制度,不断总结各电站资源(风、光、水)情况、发电量、限电量、设备故障等实际运行情况及影响发电量的主要因素分析;每半年开展可靠性分析,及时总结主要设备可利用率、故障率(非计划停运)、电量损失等指标情况。

设备可靠性分析。通过分析,及时掌握公司投运电站在报告期内设备可靠性指标情况。同时也掌握不同厂家生产的设备在我公司的运行稳定情况,以便在今后的设备采购中作为参考依据。2016年度风电场场站利用率除试验机型外均在97.4%以上,其中利用率最高为99.99%,最低为95.41%;光伏电站最高为100%,最低为97.26%。

运行分析。一是及时总结电力生产指标完成情况,二是分析当前电力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提出改进措施,三是对下一步电力生产工作提出具体工作要求。

设备故障分析。运行中设备上出现较大问题时,公司所属生产运行单位能立即深入现场,组织原因分析、指导故障处理、并提出改进措施等。

2.全面检查电站设备管理。

公司所属生产运行单位加强对所在区域新电站投产工作的管控,确保项目建设、运行的无缝交接,并在公司年度电力生产检查的同时,对2016年度新投产的电站进行了“新投产项目运行规程评审和组织新投产项目电力生产准备检查”等工作开展情况的检查。对检查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整改措施和要求。

电力生产检查情况。历经半年时间,对15个2015年年底投产电站和14个2016年新投产电站组织开展了电力生产检查,同时抽取了2015年已检查过的7个电站进行了“回头看”检查。检查内容涵盖了电力生产管理和设备管理的10个大项、71个小项。

3.电站管理工作从严考核和专项奖励。

公司所属生产运行单位为进一步调动全体员工对电站设备管理的积极性,确保电力生产任务圆满完成,保障设备、人员安全,制定了《发电类单位经营业绩过程考核办法(试行)》和《电力运营专项奖励办法》。对设备管理不到位的进行从严考核,对设备维护较好的单位进行专项奖励。

(三)新能源业务设备管理不足之处

1.新能源电站分布广,设备多,运维条件差,专业技术力量不满足快速发展要求。

2.新能源运维队伍建设滞后,检修队伍培养力度不够,措施不力。

三、2017年设备管理工作初步计划

2017年,公司将继续严格遵守设备管理的各项制度规定,继续提升设备管理水平。

在大型水电业务设备管理方面:合理安排设备运行方式、检修技术改造计划,避免重复检修、过度检修等不合理的运行方式安排,减少倒闸停电次数、时间和范围,降低电站运行安全风险。强化电力可靠性管理过程控制,进一步做好事前预控和全过程管理工作,以可靠性管理为抓手带动电力生产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进一步深化可靠性指标的引导作用,及时发现处理设备缺陷,降低运行风险,保持设备处于健康水平;高度重视涉网设备的选型、调试,提高可靠性水平;及时总结分析非计划停运事件,制定整改措施,实施闭环管理,防止事件的扩大和蔓延;积极深入探索可靠性管理方式方法,力争实现可靠性管理再上新的台阶。

在新能源业务设备管理方面:加强电力生产管理,实现电站不因运行管理原因造成非计划停运,确保完成公司下达的各项生产任务。严格按照公司电力生产过程考核要求,认真组织落实、检查并考核各分、子公司在电力生产过程中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采取诊断性电力生产管理检查,从管理到设备严格把关、提出问题并落实整改;做好运行电站的设备定级评级工作。加强运维队伍建设,加大专业人员素质培养。

四、当前设备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建议

近年来,我国可靠性监督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电力可靠性监督管理体系逐步完善,电力可靠性监督管理工作范围日益扩大,电力可靠性技术与趋势分析在企业的电力生产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帮助电力企业创造了良好的业绩。

目前,由于计算机硬、软件的升级,当前应用的电力行业可靠性管理系统在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加快推进新一代可靠性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布和应用。同时为实现可靠性管理系统与发电企业电力生产管理系统中可靠性基础数据录入的接口,建议可靠性管理软件能提供标准、开放的通信接口。

猜你喜欢

电站可靠性检修
三峡电站再创新高
可靠性管理体系创建与实践
低影响开发(LID)在光伏电站中的应用
检修
5G通信中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分析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二次回路的维护与检修
论自动化焊接设备的预检修
茂名式大修
基于可靠性跟踪的薄弱环节辨识方法在省级电网可靠性改善中的应用研究
可靠性比一次采购成本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