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益意识觉醒需要过程

2017-12-25崔子研

至爱 2017年11期
关键词:公共性公共利益公益

文|崔子研

公益意识觉醒需要过程

文|崔子研

中国人公益意识的缺失已饱受诟病,大体是批评者拿来一些欧美国家的数据与我国的相比较,从而得出“丑陋的中国人”的结论。其实公益意识的觉醒和形成,也是要以一个国家的历史、经济、文化、教育等为基础的。

公益,作为公共利益,一定是具有公共性的,一定是公共认同、公共完成。公共利益自古有之,那为什么“公益”一词现代以后在我国才兴起呢?这是由公益概念形成的客观性、历史性决定的。

在原始社会,人们共同打猎、共同分享,群体活动公共性很强,但这是生存的基本需要,谈不上公共思想的形成。奴隶制时代,在井田制中,中间的一块地叫公田,要大家共种,但这个公田利益归君主所有,也谈不上什么公共利益。封建社会的税赋也好,租庸调也好,一定程度上有公共利益的体现,但首先体现的还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大多数贡献者并不是利益获得者,大多数人也不是出于公共利益的认识动机而劳动的,公共利益思想也难真正形成。近代以来,社会化大生产、几次工业革命、社会形态变迁和经济全球化发展为大力发展公共利益提供了需求和可能、前提和基础、实践和思考。

这一过程历经公共利益包含在其他主体利益中的隐蔽性,个体实际公共利益受益的间接性,小农社会公共信息的封闭性,公共利益的局部性,公共利益经济基础的薄弱性,发展到公益实践的探索性,公益意识养成的初级性,能力与愿望的共生性,个人与社会的同步性,中国与世界的互融性。这是一个连续、发展、有逻辑的过程。公益意识在过程之中,在社会发展之内。

中国人公益意识的觉醒是不会超越历史的,不会超过能力的,不会凭空奋起的。我们只是要探讨现有的公益意识觉醒是否滞后于社会发展,是否缺乏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是否需要顶层统筹谋划,是否应该引起全体国民的重视和深度开展国民教育,等等。

所以,目前最需要的,不是一口咬定中国人公益意识的缺乏,而是要怎么做才能去更好地唤醒,更有效地促进其发展。

猜你喜欢

公共性公共利益公益
虚拟公共空间中的乡土公共性重建
谈谈个人信息保护和公共利益维护的合理界限
间隙、公共性与能主之人:楠园小记
以公共利益为核心的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经营战略
公益
公益
公益
“禁止摄影”:由观众拍照观察中国博物馆的公共性
基于新公共管理视角下政府利益与公共利益的辨析
论网络空间的公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