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高铁国际竞争力分析

2017-12-25邓艳平

市场周刊 2017年12期
关键词:竞争力高铁

邓艳平

中国高铁国际竞争力分析

邓艳平

中国高铁贸易由逆差变为顺差,从一个高铁进口国向高铁出口大国转变。从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三大指标分析可以初步判定我国高铁在国际市场上拥有较强竞争力。运用“钻石”模型,分别从生产要素、需求、竞争对手、主要机遇、高铁技术创新和政府职能这六个方面分析得知中国高铁国际竞争力较强的原因。

高铁;国际竞争力;显示性比较优势

一、中国高铁出口现状

过去十五年,是中国高铁发展最黄金的十五年。中国高铁运营总里程已经超过了1.9万公里,“四纵”干线基本形成,“四横”干线也将全线竣工,仅中国就能占据世界高铁运营里程的1/2,位居世界高铁里程首位。中国高铁从引进到吸收、利用、再创新,目前其高铁研发、生产和维护管理能力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备了走向国际市场的能力。我国高铁出口量不断增大,出口市场已遍布亚洲和欧美地区,基本上实现了六大洲的全覆盖。从表1中可知,中国高铁出口额从2001年0.98亿美元到2014年的41.81亿美元,从一个高铁进口国向高铁出口国转变。从净出口额数据上可知,2011年是一个转折点,中国高铁贸易由逆差变为顺差,我国开始向高铁出口大国转变。

表1 中国高铁进出口贸易额表(单位:亿美元)

二、中国高铁国际竞争优势指标分析

(一)国际市场占有率分析

市场占有率可以由高铁出口额与全世界高铁出口总额的比值得到。在衡量竞争力时经常使用这一指标,若是中国高铁出口的国际市场占有率越高,则说明中国高铁的国际竞争力越强。

表2 高铁主要出口国国际市场占有率

如表2所示,我国高铁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在逐年提升,已处于国际市场的主导地位,已经占据国际市场52.43%。在国际市场趋向饱和的情况下,我国市场份额已经过半,这代表中国高铁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从表2可以看出德国在20%-22%之间,法国和日本的高铁出口国际市场占有率都在10%左右,韩国在高铁国际市场占有率在5%左右。

(二)贸易竞争力指数

贸易竞争力指数可以由我国高铁进出口差额与我国高铁进出口总额的比值得到。贸易竞争力指数也可以直观地分析我国高铁国际竞争力。它能显示出我国高铁在国际高铁市场上的优劣势。如果贸易竞争力指数是正数,且指数接近1则表示我国是高铁的净出口国,有竞争优势,竞争力大。如果贸易竞争指数为负数,且指数接近-1,则表示我国是高铁的净进口国,竞争力小。

图1 中国高铁出口贸易竞争力指数

如图1所示,中国高铁出口贸易竞争力指数逐年上升,在2001年时我国高铁TC指数还是负数,这表明以进口为主,出口较少,但到了2011年时TC指数已经成为正数,我国开始成为净出口国,出口额大于进口额,中国高铁TC指数已经稳定在正数,这说明中国在稳定增长且在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

(三)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显示性比较优势可以用来反映我国高铁竞争力的比较优势。它能衡量我国高铁是否在国际市场有比较优势。根据RCA的数值可以分为四部分:若RCA指数大于2.5,则我国高铁产业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若RCA指数处于2.5-1.25之间,则可以认为我国高铁产业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若RCA指数处于1.25-0.8之间,则表明我国高铁产业具有较强竞争力;若RCA指数小于0.8则说明我国高铁产业具有较弱的国际竞争力。

图2 中国高铁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从图2可知,在2011年以前,中国高铁RCA指数小于0.8,这表明2011年以前中国高铁国际竞争力较弱,而从图中可知,RCA指数在逐年上升,到2011年以后,中国高铁RCA指数已经稳定在0.8-1.2之间,这说明我国高铁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四)小结

通过数据,结合中国高铁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三大指标,可以初步判定我国高铁在国际市场上拥有较强竞争力。我们可以看出,在2011年以前我国高铁竞争力还较弱,但在稳定逐年上升。从2011年开始,我国高铁在国际市场崭露头角,我国高铁竞争力逐渐变强,在世界高铁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三、中国高铁国际竞争力“钻石”模型分析

(一)生产要素分析

高铁出口以大量高级生产要素作为基础。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在资本上还是不足的,甚至可以说是稀缺的,但是过去十年来,我国居民储蓄在不断增加实现加速度增长,已成为全球储蓄率最高的国家,并且根据统计居民储蓄率已经超过50%,远远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给我国出口高铁提供资本要素。在劳动要素方面和技术要素方面,虽然我国尖端高铁技术教育水平与其他大国相比还有所欠缺,但是随着规模的扩大,理工科专业毕业人数的提高,熟练劳动力的人数在不断上升。在技术要素方面,国内拥有数量众多的专业高校、研究平台、科研机构、国家和地方重点实验室。因此我国在高铁技术方面也不输其他大国。在大规模引进国外高铁技术之前就成功自主研发“庐山号”“神州号”“蓝箭号”“中华之星”等动车组,并且在引进新技术后还能积极吸收创新,这体现了我国技术人员的技术素养。正是由于这些高级要素的影响,我国高铁才能不断进步,为我国高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需求分析

在需求方面,由于我国国内市场广阔、人口众多,所以对于国内运输的需求量很大,高铁运输在国内拥有巨大的市场。这也提升了我国高铁贸易竞争力。2001年中国的客运量10.52亿人,货运量14亿吨,到2014年客运量增长到23.57亿人,货运量43.9亿吨。由此数据可知,货运市场需求稳定增长,这大大降低了设备更新开发和技术创新的市场风险,提升了与别国谈判、合作中的地位,降低了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产品的成本。市场需求是竞争国际市场的重要因素,而我国国内市场巨大,这就是一份优势,这使得我国依靠技术引进和二次创新来充分发挥“后发优势”,依次实现各个方面对发达国家的赶超。这在中国高铁竞争力上也是一大助力。

(三)竞争对手分析

日本川崎重工、法国阿尔斯通、德国西门子以及中国中车集团是当今世界上拥有成熟高铁技术的企业。日本新干线一直以安全性高著称,法国TGV和德国ICE也一直以其高要求的高铁技术和标准在欧洲市场站稳脚跟。中国高铁作为后起之秀,对这些老牌高铁国家发起冲击,其竞争压力可想而知。不过通过上文分析得出的结论可以看出,我国高铁产业竞争力逐年上升,也在国际市场上稳定地占据一席之地。

(四)主要机遇

各国纷纷把高铁建设列入目前以及未来的发展规划中,由此可知未来的高铁市场百花齐放、前景可观,可以推断出全球市场发展潜力巨大。而目前,中国作为拥有成熟的高铁技术的国家之一,未来中国高铁出口会不断增加,拥有广阔的市场。

(五)政府职能分析

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国民对高铁运输的需求量巨大,也促使着中国政府对高铁发展提高重视与政策支持。国家在高铁以及其相关产业上提供了一些包括政策、资金等多方面的支持。从制定未来发展规划,到实施高铁的技术引进,再到政府有关部门的联合推进高铁技术的自主创新,其中每一步都体现了政府支持。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为高铁出口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使得高铁的出口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一部分。

中国铁路产业出口发展涉及国家发改委、外交部、财政部、商务部、国资委、税务总局、国家铁路局、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等相关部门。这些部门的大力支持,尤其是由这些部门提供政策帮扶和优惠融资支持,是中国铁路产业参与国际高端工程承包市场竞争的首要前提,也是影响中国高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就资金方面来说,目前我国已经拥有了超过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能够满足中国高铁出口海外所需的大量资金的需要。另一方面,中国高铁通过“铁路+金融”的多方合作模式开拓海外市场,能够确保高铁的全面出口拥有足够稳固的支撑和保障,这些都为中国高铁国际竞争力的提升添砖加瓦。

(六)高铁技术创新

过去30年,在当前社会环境下,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交通运输成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多的人开始注重运输快捷的舒适度、经济便利性、安全性、准时性等方面。由于高铁技术也在稳定增长,铁路系统开始了一次又一次革新。高铁技术革新具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中国自主研发高铁技术阶段,第二阶段是中国高铁技术引进阶段,第三阶段是中国消化吸收国外技术自主创新研发阶段。

2004年4月,国务院提出了使我国高铁技术进入下一个阶段的战略目标,那就是“引进、融合、创新、创品牌”。同年,通过招标的方式,南车选择与日企进行合作,阿尔斯通通过竞争性谈判拿到了北车的订单,而西门子通过技术转让与长客公司进行接触。此后的两年间,我国大量引进高铁车型(CRH1、CRH2、CRH3和CRH5车型)及其相关技术。基于外企对技术知识产权的保护,我国只能学到使用方法,但弄不懂设计原理。这一情况迫使我国迫切需要拥有属于自己的高铁技术。近年来,《中国高速列车自主创新联合行动计划》的签署和特别小组的成立来进行组织和协调各方对高铁项目的研发,再加上中央政府政策的支持,我国高铁技术在经过引进、消化、吸收之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尖端技术。

CRH380系列的设计诞生是我国自主研发制造技术的成功。在量产车方面研究所进行了较大的改进与创新,成功地掌握了系统集成技术、高速转向架技术、牵引传动控制技术、高速制动技术、车体核心技术和列车网络控制技术等高铁的9大关键技术。这是中国高铁技术拥有自己技术、突破发展中的转折点,此后,我国成功研制了250km/h和350 km/h两种速度级别的高速动车组列车,实现了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两项高铁核心的自主化,逐步形成属于我们自己的中国标准动车组系列化产品。高铁尖端技术的掌握为我国高铁国际竞争力的提高提供条件。

[1]周晔,李永安.中国铁路装备产品贸易竞争力的国际比较——基于国家“钻石”模型的分析[J].价格月刊,2016,(04).

[2]张晓通,陈佳怡.中国高铁“走出去”:成绩、问题与对策[J].国际经济合作,2014,(11).

[3]林芳琪.基于钻石模型的我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1.

[4]方远明.中国铁路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J].铁道工程学报,2007,(11).

[5]卢春房.中国高速铁路的技术特点[J].科技导报,2015,33(18).

F503

A

1008-4428(2017)12-48-03

邓艳平,湖南人,硕士,湖南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产业国际竞争力。

猜你喜欢

竞争力高铁
高铁时代
中秋节:62万人坐着高铁游云南
高铁会飞吗
高铁改变的世界
蓝青松:让竞争力武装到牙
冬奥会竞技强国竞争力演变规律及启示
战略应对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服务外包提升中国新的竞争力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如何通过标准件采购作业提高企业竞争力